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启明 《现代语文》2005,(10):45-46
一、语文教学整合音乐元素的可能性 古人在<乐记>中曾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充分说明,早在人类文明的启蒙时期,语言就是和音乐同出一源的产物,区别的只是他们的表现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2.
诗歌、音乐、舞蹈在古代是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墨子·公孟》篇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诗可诵、可弦、可歌、可舞.诗、乐、舞三者的性质及其关系是: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师乙》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正义·诗大序》  相似文献   

3.
<正> 在艺术发展的最初阶段,舞蹈就和诗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乐记·乐象篇》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这说明诗是用以表达内容,歌是用以唱出声音,舞是用以显示姿态的。三者都出自内心,然后乐器随之进行表演。其间的关系,确是难分难解。而《乐记》的《乐本篇》,更认为音乐是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称谓,它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物而  相似文献   

4.
李可 《教师》2010,(18)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舞蹈是人们对真实情感和内心世界的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表达方式,与幼儿单纯天真、活泼好动、真实不造作并且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身心特点和自然天性是相吻合的,幼儿也更容易在舞蹈活动中释放这样的天性,充分表达自己,从而在认知、情感等方面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原生态舞蹈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是我国古代“礼乐”中“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认为:“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所谓“原生态”舞蹈.应当是先民们“歌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古老舞蹈形态的保留,是具有“文化源头”意义的民间舞蹈。  相似文献   

6.
<正>舞蹈与音乐就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交融。《乐记·师乙篇》记载:"故歌之为言也,……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的是唱歌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脚也动起来了。由此可见,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舞蹈艺术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育人功能是不可忽视的。舞蹈是以发展学生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伴随音乐进行的舞蹈活动,普遍受到学生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与歌本为一体,诗词吟唱在我国由来已久。《墨子·公孟》曰:"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说明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吟唱的雏形可见一斑。《诗大序》也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  相似文献   

8.
游戏是幼儿的一种需要,幼儿因为游戏而快乐、满足,音乐活动<喝甜酒>在有趣的生活化的舞蹈创编活动中实现了舞蹈表演与舞蹈创编的真正价值.活动重点突出"快乐".幼儿在活动中快乐地听、快乐地说、快乐地喝、快乐地醉、快乐地舞.并乐在动中、乐在趣中、乐在奇中、乐在创造、乐在参与.  相似文献   

9.
舞蹈和音乐是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可以让舞者在舞蹈中表达情绪、衬托舞蹈氛围、塑造人物形象、编排舞蹈动作。舞蹈的动作和故事情节也是在音乐的起承转合中进行的。然而对于舞蹈者真正步入舞蹈艺术境界,挖掘其文化内涵,进而入木三分的表演,做到"舞中有乐,乐中有舞",舞者之乐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0.
舞蹈与音乐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起源来看,舞蹈早于音乐;音乐从舞蹈中产生,独立发展之后,又提携舞蹈,使舞蹈受惠于音乐。从具体的艺术实践来看,舞中有乐.乐中有舞,舞蹈乃音乐之源,音乐乃舞蹈之魂。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诗歌?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与后来的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并列。诗歌在产生的初期,往往和音乐、舞蹈三者合一,不具独立的形式。《诗大序》中有一段话说得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说明了诗歌、音乐、舞蹈的密切关系,也说明了三者都是人们感情高度激动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孔子曾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云:"郑声淫.""郑声"谓"郑风",亦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风.然孔子第一句称<诗三百>即全部<诗经>皆"思无邪",而第二句又出"郑风淫"之特例,似有前后相违之嫌,对此应作何解?本文拟以探究"周南"、"召南"于<诗经>十五国风之特出地位,作为回答的切入点,并于具体论证中揭示此问题核心内涵之所指.  相似文献   

13.
舞是音之形,音是舞之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舞必有乐,音乐与舞蹈同步。两者始终是一对不可分离的艺术姊妹.相辅相诚,不可分离。本文在分析了音乐与舞蹈之间密切关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音乐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先秦“乐”的含义,除现今音乐之义外,它还是诗、乐、舞的总称。诗乐使诗在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的母体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周代的礼乐制度的确立与推行,客观上推动了诗的普及与发展,其典礼中由于音乐的分类,体现了诗的分类在诗的传播上的意义。但是儒家推崇雅乐和诗教立场,给先秦诗歌的发展和流传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旋宫"--唐代"祖孝孙音阶及其宫调体系"的发现是音乐界大事,也对"燕乐词源说"发生冲击."唐乐"之标志,是祖孝孙旋宫体系的"大唐雅乐".它是真正催生和哺育"词"产生的温床."燕乐"之称,应从音乐实质上予以重新定位,"宴(燕)乐"只是指使用众多音乐以为"宴享"服务的仪式和场合,它自身并没有统一音阶,不能与以"胡乐"为主体的实质性"燕乐"相混称."燕乐"并不能涵盖当时的音乐全体,它仅属于祖孝孙宫调体系改造"胡乐"后的一个组成部分."唐乐"是多调性结构,"音乐"与"词"是两个不同性质的艺术门类,词的产生既需要有适当音乐的配合,也有其"诗之裔"的传统影响.苏轼作词,有其"见微知著"的发展过程.《竹枝歌》应属填词性质,它是苏轼"通判杭州后大量写词"的前奏表现.  相似文献   

16.
舞蹈和音乐是两种不尽相同却密切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发展的步伐也是日进加快,将舞蹈音乐引入到中学教育的教学中,是推进中学教育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它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社会功能。它“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知手足自运,欢之至也。”在艺术新课程改革中,舞蹈成为了高中艺术课程的选修模块,这就更加要求中学音乐教师对舞蹈教学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要在不断实践中丰富舞蹈理论知识,要把从实践中提炼出的舞蹈理论知识回炉去提升实舞蹈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7.
胡文玲 《成才之路》2009,(31):86-86
音乐和舞蹈是擅长抒情的艺术,自古以来,歌舞就是一对孪生姐妹,载歌载舞,更能体现艺术的真谛。《乐记》中记载“舞者,乐之容也”“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等。民间又有“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之说。音乐和舞蹈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音乐通史以"三通"(<通典·乐典>、<通志·乐略>和<文献通考·乐考>)为其代表."三通"以其一脉相承而又各具特色的文本编撰体例,构筑起中国古代音乐通史自成一体的文本系统,在中国音乐文献编纂史上有其匠心独运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古人在《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由此可见,早在人类文明的启蒙时期,言、声、舞都是同出一源——"心"的产物,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20.
<论孟精义>是朱熹把北宋诸多理学家解读<论语>和<孟子>的精义结集而成之作.理学家们惯于从<诗经>中阐发义理,在读<诗>方法上具有借<诗>释<论>、<孟>和以"理"注<诗>的特点,在解读<诗经>理论时,他们重视其陶冶性情、经世致用和风化人伦的作用,强调孔子的<诗>、<礼>并重思想,并从圣人的中和之美、尽善尽美的言论中阐发<诗经>对先王之礼和古代正乐的承载,将内圣和外王统一起来,反映了他们对儒教圣王贤德的遵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