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秋战国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在百家争鸣的音乐主张下,呈现以百花齐放的并存态势。儒、道作为其中的代表,它们以不同的审美观念阐释着音乐的美,并通过行之有效的观点依据展示着音乐所属的价值,在两者共性与个性的关联下,以独特的美学内涵,共同为我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发展增添了一份姿色。"和"为音乐的本质,"适"为音乐的方法,"用"为音乐的功效,本文从"和之美"、"适以度"、"用而至"三个层面对儒、道音乐美学观点予以浅析,意在探寻两者的内在规律和关联,明确各自的审美主张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丰富且具价值的音乐美学思想,它以"礼乐"为中心,重视"和"的感情色彩,以"中和""淡和"为审美标准,追求平淡恬静美。"和"的思想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之精髓体现。  相似文献   

3.
<乐记>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具有美学价值的著作,是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代表,被视为"中国美学的开山祖".它在批判总结先秦各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发展,其系统、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一直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迄今对我们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科技和社会经济在不断迅速发展与进步,我国教育体系也发生了较大的改革,作为社会科目之一的美学,在教育体系的持续创新和改进下早已经浸透不一样的课程当中,并充分发挥着重要的效用。音乐美学作为音乐表演的理论基础,其能够经过美学来直观性为观众带来和呈现出视觉与听觉上的景象。本文对美学的创建和发展对音乐表演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推进音乐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纵观音乐美学史发展的长河,音乐美学思想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音乐的形式和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历代音乐家们思考、论述、研究的音乐美学核心问题,也是正确认识音乐美学学科中其他美学问题的关键。本文对"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音乐美学原则进行了深入探究,并从声乐演唱及教学的角度讨论了这一音乐美学思想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遵循并应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音乐美学原则有助于演唱者在注重提高歌唱技巧的同时准确表达声乐作品的丰富情感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6.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主要是在老子提出的"大音希声"和庄子提出的聆听"天籍"、"地籍"、"人籍"的天道音乐,它们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发展、精神构成和文化取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发展为主线,阐述“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发展与时代各相关文化要素的关系,认为“印象主义”音乐在浪漫主义音乐中萌芽孕育,在两种美学思想的斗争中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下发展繁荣,进而具有双重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在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美学思想与自律论美学思想的斗争中和影响下诞生了以德彪西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印象主义音乐,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叉化促进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中,"和"是其中最为重要、最核心的思想观念,"和"的生成背景,是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也就是自春秋末年至战国末年(史称先秦时期)。我们所要阐述的"和"的音乐美学思想不仅在于音乐本身之"和",而且蕴涵在当时不同的政治、经济以及民族关系之中。通过对重要人物及著作论述进行阐释,我们可以感受到"和"的音乐美学思想在中国整个传统美学发展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我们发现从现已出土的有关西周时期出土的编钟乐器,从先秦时期的孔子、荀子等诸位儒学思想家及其相关的美学著作和史书记载中都无不浸润着"和"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主流文化主导大学校园核心价值取向,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非主流文化却始终客观存在,并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持续影响。因此,社会转型期要增强主流文化的价值引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当前非主流文化存在社会化、功利化、享乐化、平面化和另类化倾向。所以如此,社会不良思潮是其"导火索",主流文化整合力不强为其提供了"土壤",大学生主体价值选择是其"助推器"。面对非主流文化流行的情景,高校应以科学的态度和辩证的方法来审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提升主流文化的传播效果,巩固主流文化网络话语权,增强学生组织的引领作用,优化校园整体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