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很喜欢刘晓东博士(以下简称“刘博”)的文章及文章里所洋溢出的哲学智慧和执著的钻探精神。他对儿童充满人性的研究使得其理论有滋有味,为儿童的教育描绘出一幅灿烂的前景。这一切对我们幼教工作者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振动作用及清明作用。今年《学前教育研究》前几期的“争鸣”栏目中真正争起来了的便是孙民从(以下简称“孙先生”)与刘博的商榷之文。能看到这种真正的争鸣真是太好了。我仔细拜读了孙先生“也论儿童的精神”一文,他对“儿童精神”这一领域也颇有研究,文笔婉转但又突现了他与刘博在对儿童精神认识方面的本质区别。刘…  相似文献   

2.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从幼儿和小学时期就打好基础。通过对儿童进行早期的创新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促使他们早日成才。对儿童进行创新力的培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儿童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事物的本能与需要,这是创新性思维的基础,应该加强利用,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2)注重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好奇心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儿童知识有限而很容易对事物产生好奇,教育者应该注意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其求知欲,这是创新力发展…  相似文献   

3.
儿童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物是安娜·弗洛伊德和梅兰妮·克莱因,他们的工作使亲子关系第一次成为精神分析学家们关注的核心。温尼科特(1896—1971年)运用客体关系(母婴关系)的观点来解释儿童精神世界的发展,其实质是从客体关系(母婴关系)的角度研究亲子关系与儿童发展的理论,不同于克莱因和安娜的儿童精神分析学。圜然而,无论在温尼科特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中,还是在他作为儿科医生与儿童精神分析师的临床工作中,游戏都是其关注与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以下简称“恩来红小”)在学生品格提升实践过程中,凝练周恩来精神的深刻内涵,聚焦儿童品格生长的关键要素,秉持新时代儿童培根铸魂的宗旨,形成恩来精神化育儿童品格的红色品牌,让恩来精神的光芒闪耀在时代上空,浸润在儿童心中。  相似文献   

5.
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儿童心智,即以审美形式为中介,引导儿童关注和体察各种事物(人、自然、社会以及内心精神)。大量实践证明,拓展儿童经验领域,对心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美术学习作为一种拓展视觉经验的有效途径,亦即从视觉感知开始到视觉形象的创造,可丰富儿童的各种经验,尤其是视觉经验,从而使其心智得以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城市家庭生活方式的变革对儿童社会化产生的几方面的影响:(1)家庭结构核心化及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2)家庭居室独门户化及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3)消费方式潮流化及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4)闲暇娱乐方式集体化及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5)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平等化、亲密化及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这些论述,有利于澄清现实生活中儿童家庭教育的若干盲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 真正的教育”,并从实践出发,对自我教育的外部条件(如良好的物质、精神环境、 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等)进行了深入的论述,着重强调教师在儿童自我教育能力 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如教会儿童正确利用自由支配时间,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 惯、对儿童丰富的智力生活进行必要的指导等。  相似文献   

8.
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儿童的存在不仅具有生物学的意义,还应该具有文化的意义。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教育无疑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具有重建生活的意义。儿童世界是由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组成,而生活世界里内在的精神生活和外在的文化(游戏的、童话的等)交织在一起。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就应从内至外展开,即从内在的精神生活开始向外在的社会生活铺开。  相似文献   

9.
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中指出,体育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儿童勇敢、活泼、积极、主动、互助友爱和坚韧的精神;培养他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这项任务总的要求,是培养儿童具有共产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心态、儿童的感受、儿童的兴趣特征和思维方式……一句话,应当更多地去追寻儿童精神,莫让童心过早地消逝。”(周一贯语)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就要用教育智慧去关注童心,激发童趣,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快乐、情趣深度浸润儿童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对技术与经济的片面追求,使教育逐渐沦为技术与经济的附庸。对于道德与精神发展的忽视,伤害了孩子完满发展所需要的内在基础,由此引发了儿童种仲身心问题与学习问题。解决这此问题需要教育重新重视儿童发展的道德与精神基础,并嗣恰当的方式努力促进儿童的完满发展。美困学者特蕾莎·朗格内断创立的FCL(Full-circle Learning)教育漠式正是这一努力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福利院儿童的行为状况。方法:利用自设问卷对北京福利院的50倍儿童和正常儿童5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福利院儿童的社会性退缩行为在抑郁和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方面的发生率显高于正常儿童。(2)对自身同伴关系呈消极认识的福利院儿童,其社会性退缩行为的出现率更高。(3)福利院儿童说谎、顶撞老师、偷窃和逃学的出现率与正常儿童有显性差异。(4)福利院儿童对福利院工作人员态度的认识以及对社会态度的认识影响了其品行表现。结论:福利院给儿童提供的教育应趋向开放,使儿童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广泛交流中形成积极的主观认识和自我概念,从而使儿童的行为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杨江丁 《上海教育》2013,(12):43-43
四月来到,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在这春意盎然的美好季节,一切都在快快生长。在孩子们迅速成长的这一时节,迎来了一组重要的节日——国际儿童读书日(4月2日)与世界读书日(4月23日)。在同一个月份中,先后出现两个主题相同的儿童与成人的节日,并不多见,足见世人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在今年的国际儿童读书日,“2013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正式启动,系列活动将以“科普阅读——开启智慧人生”为主题,通过在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科普阅读,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我们希望系列活动能有力地推动儿童阅读的推广与普及,促进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完善,更好地实现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4.
省教育厅日前出台我省特殊教育幼儿园管理办法(试行)和设置标准(试行),力争到“十二五”末在设区市政府所在地和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一所达到设置标准的特殊教育幼儿园。特殊教育幼儿园的服务对象以3-6岁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精神、智力残疾及其他功能障碍的学龄前儿童为主。  相似文献   

15.
我国超常儿童的研究和教育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查子秀一、前言早在两千余年前,中国已开始了对超常(天才)儿童进行选拔、培养和重用,中国的超常(天才)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对超常儿童进行科学的研究,把超常(天才)儿童的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通过实验...  相似文献   

16.
小学儿童的性别认同会影响儿童在异性之间的交往,通过对两所小学327名儿童问卷调查,发现:(1)儿童的性别认同关键期在四年级,发展过程存在性别差异;(2)异性冲突是儿童异性交往的主要表现形式;(3)儿童的性别特征认知、性别情感、性别理想都与异性交往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特定害怕的事物,有人对具体事物害怕(如怕动物、怕水、怕火、怕陌生人),有人对抽象概念害怕(如怕被丢失、怕死、怕被拐骗)等。儿童由于其身心发展不成熟,害怕某些事物的现象更为普遍。吉斯尔德(Jersilde)和霍尔姆斯(Holmes,1935)在对一组2~6岁的儿童研究中,发现平均每个儿童害怕的对象有4.6种;帕雷特(Pratt)在对570名乡村儿童所作的调查中发现,平均每个儿童有7.5种害怕的对象。儿童对某些事物感到害怕是正常的,但是有些害怕是完全不必要的,甚至有损身心健康。儿童害怕不该害怕的事物可能会影响其个性的正常发展,也需要通过一些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害怕。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位伟大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对儿童的精神世界有一种深刻的洞察。她认为,儿童的天性是比金子还要宝贵的矿藏,儿童的心理天性是某种异乎寻常的至今仍未被认识的东西,然而它对于人类却是至关重要的。“儿童的真正的建设性能力,即能动性,几千年来一直被忽视。就像人类一直在地球上生息耕作却没有注意到在地球深处理藏着巨大的宝藏一样,我们今天的人们在文明生活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却没有注意到埋藏在幼儿精神世界中的宝藏。”①她不仅试图使成人教育好儿童,而且还试图让成人向儿童学习。她说:“没有儿童对他们(成人)的帮…  相似文献   

19.
从人类学、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以及文化进化学的观点出发,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儿童教育本质,认为儿童教育本质上是社会主体之于儿童主体的文化传递(包括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这种观点并不忽略儿童的主体性,而是基于“儿童主体”的生物学特征和人类社会的文化特性提出的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上小学的孙女来看我,穿了身校服,松松垮垮,样式色彩一般,没有一点精神劲儿,使原本漂亮的小人儿显得缺乏生气,萎靡不振,看得我好堵心。 鲁迅在《上海的儿童》一文(此文与《上海的少女》写于同一日)中,怀着大悲哀,更发出了与“救救孩子”同样令人震颤的呐喊:“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他在揭示旧式教育“任其跋扈”和“终日给(孩子)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的种种愚昧的同时,还特别指出了“衣裤郎当”(郎当,即邋遢,不合体,不合身份)对儿童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