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太近了,师生之间就像兄弟姐妹,老师似乎没有威慑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太远了,老师高高在上,学生不敢和老师亲近,学生的心理话就不会和老师说,老师很难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相似文献   

2.
一女生写道:“瞧瞧我们班老师众生相:语文老师很俏,外语老师很搞笑,政治老师象李宇春,物理:老师不知道会不会笑,还有音乐老师,唱歌偶尔也会跑调。”  相似文献   

3.
乔艳  杨金梅 《学前教育》2004,(12):20-21
在施教过程中,主班老师与保育员老师所起的作用不同,主班老师要面向全体幼儿,保育员老师是参与者,起着辅助作用,有时更容易发现问题。但时常有保育员老师及时发现了问题,但是却不知如何处理,担心方法不当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会喧宾夺主,干扰老师的正常教学。确实,能选用适当的办法,适时适度地配合老师,及时调整,顺利达到教育目标,需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  相似文献   

4.
老师尊师     
李鹏程  苏潘云 《辅导员》2014,(17):41-41
我的老师对我很好,我也非常喜欢老师,因此我经常到老师家去。 老师家客厅的一角有一台冰箱,冰箱顶上站着一本四四方方的小日历,一月一翻的那种。我经常看到老师对着这本小日历凝神注视,久久不动。那日历很好看吗,值得老师百看不厌?  相似文献   

5.
在别人的眼中,历史是副科,历史老师好当,历史老师谁都能当。历史老师也困惑不已,自己就是低人一等吗?其实,当历史老师很有乐趣。  相似文献   

6.
信任的目光     
我们这里农村的小学生刚一上学,都非常信任老师,觉得老师说得都对,老师做的事都是为他们好,他们把老师视为自己的朋友,有话都愿意跟老师说,有事也愿意跟老师商量,老师讲的话,他们都听得仔细,一一照办。随着作业量一天天加大,随着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一些教师非常严厉,学生的一点点错误,都会招至他的一顿狠批,渐渐地一些学生开始怕老师了,开始不信任老师了,他们把老师当成对手,甚至敌人。一些孩子为了逃避老师的惩罚,就开始耍滑头,说谎话,编故事。记分册更是一些学生心中最怕的东西,他们怕老师往上面记上自己的不是,成…  相似文献   

7.
吴俊伟 《中国德育》2007,2(1):87-87
老师怎么也按捺不住内心对你的感激,独自坐在办公室中给你写这封信。作为老师,我怎么也没想到,一点点的付出却收到你这样大的回报。其实,尊重学生,特别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即将形成的高中生,是每个老师都应该做到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要互相尊重,彼此欣赏,用阳光的眼睛看对方的心灵,洞察对方的需要。当你满足他(她)合理的需要时,就是对他(她)的慰藉。老师既做过初中老师,又做过高中老师,从这些年与学生相处中总结出一个道理:要做好老师,面对初中学生,要先做老师后做朋友;面对高中学生,要先做朋友,后做老师。高中学生只有喜欢你这个老师,才能接受你的教育,道理就是这样简单。社会再浮躁,老师不能浮躁,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相似文献   

8.
小雨的悲剧,源于老师对秘密的泄露,因为老师不懂她的心。作为老师,很多时候,我们和学生就像知心朋友一样无话不谈。能静静地聆听,就是对朋友的一种莫大的支持和安慰。爱,对于教师来说是永恒的主题,智慧的老师不仅是一个爱学生的老师,更是一个懂得该怎样和心灵沟通、懂得如何去爱的老师。  相似文献   

9.
我在近十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常常被这样一种教学情形所困惑,“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念,学生写;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做;老师发考卷,学生答卷”。这种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英语教学方法,教学中极为普遍。老师教学步骤安排过分严密,学生的学习完全进入老师设计好的预定轨道。表面看师生配合默契,但从深层剖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压抑,沦为老师完成既定程序的陪衬和随从,这样会逐渐形成一种僵化、呆板的气氛,压制着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什么样的老师最受学生欢迎呢?在一次学生问卷调查中,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你最喜欢哪位老师,请说说理由。学生各有所爱:薛老师、顾老师,语文老师、科学老师;理由不尽相同:或有责任心,或奖罚分明,或能说会道,对人温柔……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温柔一词。  相似文献   

11.
案例呈现:本学期,赵老师接了初二(六)班的班主任。接手新班,赵老师先找这个班初一时的班主任李老师了解班级情况,李老师说班级整体情况很好,只是个别学生喜欢抱团,并告诫赵老师,一定得细心留意,特别是以小志为首的那个小团体。  相似文献   

12.
王嫩红 《小学生》2011,(2):14-15
“老师,我认为书上错了。”“老师,您讲的不完整。”“老师,我有更简单的方法。”“老师,他打我!”“老师,睡着了……”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课堂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就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实践告诉我,这时要灵活应变、尊重学生,课堂将会因“突发事件”而变得更美丽!  相似文献   

13.
严卫林 《贵州教育》2010,(19):12-13
在网上与彭老师聊天,知道彭老师一肚子的委屈。原来,最近彭老师有幸代表区教育局参加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能有资格参加如此高格局的比赛对彭老师来说是件大喜事,彭老师自然应该高兴才是,但彭老师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来,当彭老师把自己明天要去参加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这件喜事告诉他们校长时,校长不但没有半句祝贺和鼓励的话,也没有半句提醒和关心的话,只是淡淡的一个“嗯”字。  相似文献   

14.
一个老师要教上百个学生甚至更多,要老师一个个地去适应学生显然很有难度。学生因性格内敛、不适应某老师的教学方式、对老师有偏见或误解之类造成的严重偏科,班主任需要及时做好学生的沟通工作,让学生愿意亲近科任老师,并尽力消除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小疙瘩”,无力改变现状的,则需要调动家庭的力量,调整学生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徐龙民 《山东教育》2005,(26):59-59
假期同学聚会,得知我高中时的班主任戴春祥老师几个月前因病离世,不禁悲从中来。这怎么可能呢?刚七十岁的戴老师,和蔼可亲的戴老师,德高望重的戴老师,学问渊博的戴老师,您怎么就去了呢……  相似文献   

16.
浅谈家访     
孩提时,老师对我的一次家访给我触动很大。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老师到我家后,我父母极为感动,尤其是我高兴了好一阵子。我赶忙给老师拿了把凳子,妈妈给老师沏茶,然后爸爸妈妈就跟老师聊起来。老师还让我坐在她身边,我感到和老师的距离那么近。老师谈了我的优点。还提出了对我的希望。从那以后。一向胆小的我敢问老师问题了,时不时跟在老师身边聊点什么。  相似文献   

17.
《神州学人》2001,(11):50-50
在学校称呼老师最安全的方法是用“教授”(Professor)。若知道老师的姓,亦可称呼为某某教授,但不要称老师为先生(Sir),尤其是对女老师,因为她们可能会在意。也不要随便直呼老师的名字,除非老师告诉学生可以这么做。 老师的授课方式有: 1.演讲(Lecture)——老师讲学生听。 2.研讨(Semminаr)──学生先自行看书或做完功课后,再到课堂上和老师讨论,多为小组方式。 在美国念书有许多作业(Assignment),几乎每堂课都有,有的老师也许一开始就告诉你这学期每堂课的进度和作业,有的则…  相似文献   

18.
我们教师,特别是一些中小学教师,尤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生怕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而有些学生呢,并没有因为老师的言传身教而成为天真罄露、纯洁高尚的弟子。或者当面是人,背后是鬼:或者本性难改,恶习难除;或者根本就不把老师当作师长,背地里损老师,甚至当面顶撞老师。想想老师苦心地耕耘,竞会是这样的结果,觉得挺可悲的。于是乎就有老师的超脱:家教如此.能耐他何?于是乎就有老师的悲叹:世风如此.难以回天!  相似文献   

19.
朋友的儿子斌斌今年读小学四年级,成绩并不差,但班主任要求斌斌每天下午放学后到老师家里做作业,老师给予课外辅导,并且每个月付给老师补课费300元。斌斌说班上的大部分同学都到老师家里去做作业了,凡是不去的,老师就把他们安排坐到教室的后排,不让他们当班干部,还经常找碴批评他们。对此,我的这位朋友感到很无奈,只好每天把儿子送到老师家里去做作业,还要装着笑脸感谢老师对他儿子的关心。  相似文献   

20.
偏科生不是某个学科的特有现象,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大多数老师都会有切肤之痛,因此,科任老师之间要常沟通,反馈各人遇到的情况,交流各自的做法,从中获得启发。而在这里,科任老师与班主任的合作又尤其显得重要,不能科任老师一头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