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是叶澜教授建立的“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她主张“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的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这就要求教师应把“学习的基本权利”还给学生,使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掌握在学生自己的手中。怎么来做呢?  相似文献   

2.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她致力于重建一种课堂教学新理念,让课堂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让课堂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的生命价值。在她的倡导下,近几年来,教育理论和实践界一直都在关心课堂的教学改革.想方设法使“生命活力”从纯粹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侯治富 《成才之路》2010,(11):13-13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我想是对高效课堂很精确的表述。课堂能否回归学生主体。应该成为评价教学成败的关键。笔者在政治课教学中进行了大胆探索,努力打造政治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目标,其改革实践围绕着“还“字做文章,即“还”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独立、主动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使他们在课堂上具有主动活动的最基本保障.传统的教学更多地把有生命的知识当成无生命的一系列抽象的符号和孤立的结论“传授”给亟待开发与体现生命价值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为“重结论,轻过程;重训练,轻意识;重演绎,轻发现;重传授,轻感悟;重抽象,轻实验;重智商,轻情商”,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误区.学生学习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认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主渠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这是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作为一位音乐教师,如何使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让音乐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朱莉 《成才之路》2011,(35):88-88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学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这是叶澜教授为建构“生命课堂”提出的口号。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在新基础教育理论指导下,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教学的灵魂。为此,改变旧传统,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益。作为英语教师的我,有责任去实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英语课堂上让每一个生命享受到阳光的沐浴,得到心灵的浸润、智慧的启迪,英语课堂必定会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华东师范大学叶谰教授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新基础教育的三性:“未来性”、“生命性”、“社会性”,主张关注学生在教育生活中的生命质量,让课堂生活焕发生命活力,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本身的生长生成。所以我们若把课堂当作师生生命交互的场域,教师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我想课堂将不会出现死气沉沉或乱成一片的局面。下面就地理课堂为例谈些个人感受和经验。一、建立生命活跃的具有公平秩序的对话课堂师生生命的迸发主要是通过对话的途径来实现的,所以教师不能象过去那样单独主宰话语的霸权优势。一…  相似文献   

9.
在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益。作为英语教师的我,有责任去实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英语课堂上让每一个生命享受到阳光的沐浴,得到心灵的浸润、智慧的启迪,英语课堂必定会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叶澜教授提出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育教学“活力”的形成取决于一种“权利”价值的转移,主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自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真正实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新课改的理念.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体,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其成为真正的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实现自主和创造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有一种天性那就是爱玩好动,他们总爱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来进行体育活动。叶澜教授曾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因此,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互动”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伍志斌 《广西教育》2005,(7A):59-59
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就是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也就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叶谰教授指出“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拨动“情趣”这根琴弦,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文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从而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激发生命活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把这种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归纳了六个特征——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灵性体现在数学方面,就是灵动的思维,有个性的、富于创造力的智慧。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灵气、春光灿烂的。正如叶谰教授所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数学课应注重体现人文性,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活力,使数学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激情,成为舒展个体生命灵性的舞台。那怎样才能让数学课堂成为师生灵性进发、撞击甚至燃烧的大舞台呢?面对新课程,我呼应着学生心灵的召唤,在以下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上海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创设的“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实验课题的理论精髓。新基础教育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和组织结构,它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及学生的认识规律为学生提供创造思想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下面围绕“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创新精神”谈谈几点肤浅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徐诚  单信 《小学生》2013,(9):107-107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叶澜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提倡的新基础四大理念中的核心和精华,更是素质教育形势下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方向和趋势。想要做到这点,我们可以从教学  相似文献   

18.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应该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做学习的主人,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此,我们要在“还”字上动真格的,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地开展初中课堂教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提出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构建自主高效优质课堂,使高效课堂本土化。自主是内容,高效是标志,优质是目标,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探究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课堂结构,把课堂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和作用,构建自主高效优质课堂,建设科学、先进的课堂文化,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