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北京大学的谢冕教授曾说:“凭王立根老师的思想和知识,完全可以登上北大的讲台。”初识立根先生,是在美丽的武夷山。在福建省语文新教材培训班上,立根先生睿智的思想、风趣的话语深深地吸引着我。会后,在去往福州的列车上,我们又与立根先生巧遇。一路的长谈,消退了旅途的疲惫,也让我们对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初冬的北京已有些许寒意,从南国来的立根先生一身冬装出现在我们面前,着实让我们有些意外。听说要向《语文世界》的小读者说点什么,他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语文世界:您是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又是教育部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的编委,您对中…  相似文献   

2.
记者:高老师好!近年来,在不同类别的报刊上经常可以看到您观点新锐的文章,能说说您对做见识型小学语文教师这一命题的思考吗?高:2009年4月,我以做见识型小学语文教师为题出了一本拙著,拙著把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学生总抱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如何让学生从日常、简单、表面的生活中捕捉到令心灵颤动的瞬间?面对害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学生,教师该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语文特级教师王立根是如何进行作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4.
广敏 《语文新圃》2010,(5):32-33
王立根老师是一位可敬、可亲又很可爱的语文老师。这点,从他的新作《我说语文——语文教学退思录》中,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理由。书的开篇,他在一次获奖感言时说起一位学生的留言.“当我们未与您谋面时,我们觉得您很神秘;当我们有幸聆听您的谆谆教诲时,我们觉得您很亲切。您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了不可抹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我的面前摆着一部又大又厚的书,书名为《他山集·斯人刘广》,从书脊上看,这本书是刘广编的.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是刘广先生借学生的日记、信件集纳而成的对刘广先生的人生之旅及人品之评价,即他的学生对刘广先生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评价,以"他山之石"展示"斯人刘广"的人文特点与精神风貌也算一个创举.书中不乏情真意切的歌颂,也不乏后生可畏的鞭挞.这无疑是刘广先生关于一位语文老师一生从教的全面、客观却另类的总结. 刘广是我就读师范学校的同班同学,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个内敛、文静、读书用功的贫寒学生,课外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尤其喜欢写日记.他的日记不是"流水账",而是有思想有情节甚至有故事,相当于写一篇作文.这样坚持不懈的日记写作让他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若干年后他以日记为依托,创作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那时我年轻》.  相似文献   

6.
黄卫英 《课外阅读》2011,(4):230-230
今天,我们学校的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开了一堂观摩课——杜甫《登高》。开课教师优美语言、精当准确的分析、清晰的课堂思路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但同时也引起了我的反思。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得肯定在我们现在的诗歌教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王军同志是一位学者型的校长,又有人说他是一位专家型的教师。是的,王军同志作为一所国家级重点高中的校长来说,的确是一位有头脑、有智慧、有灵感、有经验、有理论的优秀校长。他的学校管理理念在教育界很有影响,主持过国家级学校管理课题的研究;然而,作为教师来说,他的确又是一位颇有建树的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他虽然担任了二十多年的学校领导,但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语文教学第一线,在语文教学方面,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及获奖文章二百多篇,主编和参编了七本专著,在首届“语通杯”全国语文教研成果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被评为优秀主编。  相似文献   

8.
<正>压力,有时像一块别人嚼过的口香糖,粘着你,抹之不去。但是解决办法也很简单。换一件衣服,换一个心情,完全不必烦恼。来吧,能否摆脱压力的困扰,关键在于自己。自己的心情自己做主!  相似文献   

9.
陈骁 《现代教学》2007,(6):8-11
为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形成以信息技术环境为支持的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加强区域性教师队伍建设,由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主办,本刊编辑部协办的国家“十一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会议于2007年4月28,29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召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说起贾志敏老师,小学语文教育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早在20世纪90年代,他的作文教学改革实验就被拍成教学系列片<贾老师教作文>,在国内多家电视台陆续播出.当时,<贾老师教作文>成了家喻户晓的电视节目,成了学校教学和家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1.
林志明 《师道》2013,(2):52-52
一位语文前辈曾说:“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应该是半个作家.半个评论家,半个演员,半个书法家,半个播音员,半个心理学家,半个……总之,是个杂家。”  相似文献   

12.
张敬义老师是一位知名特级教师。他对语文教学一往情深。他说:“语文没有眼睛,却洞开了我的心扉;语文没有翅膀,却能在我的意念中任意翱翔。在语文教学中与名师对话。与课堂共生……让心中的语文在生活的母体里练就,在精神的天空里生成。”这是他二十多年语文教学的心得,也带给我们深深的思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一百年前的医生现在绝对当不上医生.而一百年前的私熟先生却绝对当得上老师。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的落后和陈旧。教师总在扮演着演讲者的角色.自己吹得眉飞色舞,天花乱坠,讲台下则昏昏沉沉.度日如年……面对此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思。  相似文献   

14.
7月25日,福建教育学院支持的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校长远程研修平台正式开通,高中教师远程研修班同日开学。这意味着全省高中教师在同一个“教室”开展一个月的研修学习。  相似文献   

15.
教参,顾名思义是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参考的。可以说,大部分语文教师(其它学科教师也大致如此)的教学生涯,从未离开过教参。长期以来,教参确实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一个不出场的却又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教参”领我入门编语文教参的初衷,当然是为了方便教师备课。任何一位教师的知识面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教参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诸如课文分析,课文作者的生活环境、写作背景、生平遭际和命运、主要作品、前人对该作品的研究以及教学中可能用得到的文字图表等资料。也就是说,教参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有针对性地、集中地提供…  相似文献   

16.
语文特级教师宋运来客串了一把数学课,虽自云是为了评课的需要,却依然成为课程改革形势下学科融合的一个典型。有人认为,教师成长需要专业化,学科分离是一种必然。也有人认为,换一个角度看风景,会虽有趣味。可贵的是,老师们在讨论中都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阐明观点,南京建邺区的老师们更是举办了一次沙龙畅所欲言。虽无定论,但相信会对您新型学科观的形成有所助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陈广平 《时代教育》2007,(9Z):99-99
工作中常听到有教师抱怨:“我们苦口婆心、严格要求,我们起早摸黑、勤勤恳恳,还不都是为了学生好?可为什么学生还要跟老师顶牛,甚至跟老师对着干呢?”是的,可以说绝大部分教师对学生都是充满爱心的,但这种爱心能够被学生接受理解的并不太多。可见仅仅有爱是不够的,爱还需要正确表达,以使学生乐于接受。那么教师应怎样正确表达自己的爱呢?  相似文献   

18.
陈日亮,福建省福州市人。特级教师,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获得者。曾任福州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副校长,福建省写作学会副会长,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  相似文献   

19.
<正>课堂中的提问引发了学生一个又一个的回答,教师对学生作答的即时反应和处理我们称之为理答行为。教师理答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效与魅力。而目前,很多教师,尤其是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面对学生课堂的回答行为往往有束手无策的感觉,有时索性不予回应。如何改善理答行为,进行智慧理答是一线教师迫切需  相似文献   

20.
《庄子·达生》中有这样一句话“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义是说“专心致志不分心,就可以集中精神”.“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原因就在于此.这也是我们做好事的前提.当然我在这里所提到的“开小差”并不是与“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背道而驰的做法,而是与新课程背景下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