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在教学作文时经常碰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作文教学上花的时间很多,但学生还是怕作文,写不好作文。笔者认为,是因为学生不能、不敢或不善于打开自己的情感闸门。作文需要将自己的情感公之于世,而自身的情感却又具有“隐私性”。学生担心的是:“出于一己之私的喜怒哀乐,能公之光天化日之下吗?”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打开学生封闭的心灵大门,让温馨的阳光洗涤学生的灵魂,使学生情感热流涌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学生情感的激发应该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思想的载体,作文中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准确而生动的表达靠的是真挚情感去体现,因此,作文中的情感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而不去管思想、情感等问题。”(《作文论》)以人为本以情为真学生是写作活动的主体,只有经过他们自身活动,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所以作文中的情感教学应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进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等,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调整教学方法上,以开发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切入点,引出他们心灵深处的源头活水充实文章的内容,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作文教学大纲强调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用教师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现在,随着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然而,教师的思想情感对学生情感陶冶所产生的魅力,是任何教学手段也难以代替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自己的全部情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拨动学生的情…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作文教学,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作文教学由语文教学的重点成为既重又难的“焦点”。而大多时候,我们老师总以“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来搪塞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而不去反思自己是否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是否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是否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作文“不看做一件呆板的事情,犹如泉流,或长或短,或曲或直,自然各异其致”。如果教师能够在这些方面将作文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那么学生的作文也许会是另外一种风景。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学生对学习作文往往表现为“厌”和“怕”,探其心理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培养好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使其“情绪”高涨,“情感”萌发。古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动,辞才发;情不动,辞难发。因此,笔者认为要使学生爱写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在“情”与“趣”上多下功夫,要通过对学生情绪的调动、情感的激发,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使学生爱上“写作”。那么怎样来进行呢?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流程长,结构散,反馈少,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学生作文都是“奉命而作”,因而“千人一面,万人一腔”。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告诉我们,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是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怎样让学生的情感自然流露呢?一、关注生活,积蓄感情美学家罗丹曾经说过:“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然流露此,要让学生能够从平凡、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生活的真谛,产生与众不同的情感共鸣。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用…  相似文献   

7.
正写作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写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为情而作,而非为造情而作。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应是人的情感培养和人的终极发展,即以人为本,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在作文教学探索、实践中,让学生懂得运用情感方法,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较大的帮助。一、开放师生关系,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要开放师生关系,让学生释放情感。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长",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  相似文献   

8.
班花(八)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由表达,真诚写作”的作文教学理念,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而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发现一些学生作文要么“借米为炊”,把作文选上的文章拿出来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作文;要么“画饼充饥”,自己没东西写,坐在那里胡编乱造,从而形成了不属于自己的假而空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写作一方面是写作主体内在思想情感的外化,另一方面是写作主体对客观外物、社会生活的真实内化。我国传统作文教学偏于引导学生注意“外化”,近年来,“创新作文理念”则偏于引导学生注重“内化”。笔者以为作文教学应坚持引导学生“内化”与“外化”并重。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要把“立言”与“立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作文与做人一样都需要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因此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探析了激发学生作文真挚情感的若干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活动作文”是以活动为题材的作文,它是小学阶段常用的作文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教学须从内容入手,要让学生在与自然、社会、生活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材料和真切的体验。而“活动作文”正是促使学生获取丰富材料和真切情感的有效途径。一、随心而为,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在作文教学中,品德提升、个性张扬等目标的实现,是以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为重要前提的。而活动类作文中,不少教…  相似文献   

12.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许多学生都对作文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和抵触心理,作文教学也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学生没有直接经验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和情感。正应了那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的学生往往抱怨:生活一成不变,哪有那么多内容可写。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瞄准新课程习作教学目标,紧扣“激趣、思辩、想象、延伸”这些教学环节,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巧妙唤起学生丰富而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习作中插上情感体验的翅膀,促使学生实现成功创作、快乐创作,乃至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写作文其实就是一个学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美的生成图。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写作文时“动真情”,有“图”可画呢?近些年来,我参与了我县“初中作文教学课堂情境活动设计研究”课题的实验教学,摸索着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运用“创设作文情境法”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品尝生活,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从而唤醒他们潜在的创造力,收效很好。  相似文献   

15.
王海珺 《陕西教育》2003,(11):41-4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无疑,这次课改是号到了作文教学的死脉,为中小学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也必须是学生情感和灵性的自然升华,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思维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感受和判断,因此,它也必须是“情动而辞发”,是“自鸣天籁”。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就是让孩子们真实地描绘生活,对真情有感而发,为自己而写,为读者而作。在多元的作文评价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形成和谐的主体性人格。  相似文献   

17.
马丙跃 《新疆教育》2012,(22):40-4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作文如果无激情,就会见题发愁,“为伊消得人憔悴”而无法下手。甚至导致学生对作文深恶痛绝,何谈写作水平的提高。由此想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做激活处理是何其重要。激活作文教学也就是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对作文充满情感。如何才能对作文教学做好激活处理呢?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作文教学只针对学生最终的作文作出评价。过分地关注作文活动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成为了学生作文学习中的“绊脚石”。新课程改革倡导评价应“立足过程,走向发展”。“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这些阐述提示我们:作文教学需要发展性评价。作文教学中的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快快乐乐教作文,是所有语文教师的追求;快快乐乐学作文,是所有的孩子的心愿。如何在课程改革的作文教学中,加强作文教学训练,让全体学生能写会写,大面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培植作文自信心赞科夫说过:“只有学生在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理想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感情的词语。”情感是作文教学的发动机,作文者“情动而辞发”,如果学生对所写的事物无动于衷,就无法写出有真实情感的文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  相似文献   

20.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学生才能触发灵感,文思泉涌,才能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想写、爱写、乐写、善写,必须开掘学生的情感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