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道德教育并不必然使大学生具有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所要求的德性与德行,其中的关键在于大学生道德内化。深入对道德内化的认识,立足于现实,探索促进大学生道德内化的途径,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道德内化与道德教化——论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内化和道德教化作为道德教育的两种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对道德需要,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之间的紧张关系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整合道德教化和道德内化,将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注意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当前小学思品教学的一个弊端就是不够重视“激发道德情感”,不够重视情感的体验。在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中,缺少了把两者连接起来的桥梁——道德情感,因而往往使学生产生“知”“行”分割、“说”“做”不一的现象,使品德教育停留于最初的“顺从”阶段,即表面上学生接受了教师和书本上的观点或意见,而在认识与感情上则并不一致,远没有达到“认同”和“内化”的阶段。这不能不说是思品教学实效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探讨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机制,不仅是揭示学生道德发展规律的需要,而且也是针对性地开展学校道德教育并提高其成效的需要。本文在对道德内化和道德外化的重新认识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的不同观点,构建了一个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内化——外化交替转化模型,比较全面和真实地揭示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体验是主体通过外部的行为活动引起自身内在的某些变化的一种活动.这种"内在的某些变化"包括知识的内化、情感的升华、态度的转变或实践技能的提高等,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建构、超越及价值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体验内化式教学模式构建了"学生参与""实践体验""内化践行"的有效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值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领域推广。  相似文献   

7.
“体验”是指活动主体在活动过程中对活动本身或相关内容所产生的共鸣现象。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体验,是指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中产生真切感受的基础上,获得相关的经验,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体验数学,感悟新知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几个教学片段为例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懂得怎样做人.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因为21世纪的挑战不仅是科学技术的挑战,更为严重的可能是道德危机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无论是从教育的内容、社会的发展,还是当代大学生个人的成人、成才等各方面考虑,对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交际的工具,或者说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文,口头说的是语,写下的是文.就是说"语"是口头语言, "文"是书面语言.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教学.而语言包括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这里的语言内化是指人们凭借外部语言吸收知识,经由内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然后再凭借外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通过这种形式,以达到感悟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同时丰富知识,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素.学生学习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不断接受、理解新的概念,并运用已知概念进行推理论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这样的弊病,对于有些概念的掌握往往会停留在识记的层面上,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也就是只是暂时知道,  相似文献   

12.
童谣简洁明快、朗朗上口,是少年儿童成长中的好伙伴,对少年儿童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它是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种不可忽视的特殊教育形式。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童谣在少先队文化中的作用。但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粗俗童谣""灰色童谣""不良短信童谣"像一股暗流,在校园悄然流行,如果任其发展,就会严重危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十几年的生活多数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视野比较狭窄,因此,对于一些课文理解与鉴赏起来就比较困难。《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因此,在平时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丰  相似文献   

14.
常听学生抱怨:“我最怕写作文了,没什么东西可写。”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学生对所写的内容没有经历过,有的虽经历过,但是没有什么感受和体验,因此写作文时只能胡编乱造。这样,就不可能写得具体,也不可能表达出真实感情。  相似文献   

15.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虽然这种论述未免有绝对化之嫌...  相似文献   

16.
只有不断地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对学生付出真爱,才能充分体现教师高尚的道德、完美的人格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要用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每一位学生,培育学生的爱心,使每一位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祖国的明天培养更多的新一代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7.
写作一方面是写作主体内在思想情感的外化,另一方面是写作主体对客观外物、社会生活的真实内化。我国传统作文教学偏于引导学生注意“外化”,近年来,“创新作文理念”则偏于引导学生注重“内化”。笔者以为作文教学应坚持引导学生“内化”与“外化”并重。  相似文献   

18.
一、体验、体验教学、德育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活动。体验在心理学中的一般意义是指一种由诸多心理因素共同参与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与主体的情感、态度、想像、直觉、理解、感悟等心理功能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以存在主义心理学为代表的众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学习的总目标之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性。那么,作为语文学习一大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在这个方面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呢?为此,2004年11月份,笔者在所任教的中学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笔者首先选取以下同学作为词查对象:本校初中三个年段中在初中阶段获评校级以上“三好生”的同学(A 类)和受学校政教处批评、处分的问题学生(B 类)各60名(其中初一15名、初二20名、初三25名)。然后设计了调查问卷,让学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表述课程的新理念时 ,“体验”一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 ,共有16处 ,几乎分布在每个部分 ,其中出现最多的词组是“情感体验”和“独特体验”。可见 ,《标准》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作为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 ,实际上就是尊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尽管这在认识上已无可非议 ,但问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