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综合课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认识、感受世界,在体验的过程中提高道德感受力,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内化为健康向上的道德品格。 1.在活动中体验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很多人认识到通过课程和课堂去发展价值和提升品格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课程开发和传授是品格建造活动”,“德育不是一门学科,而是每门学科的一部分”。美国的教育者提出课程计划者在编写课程时,教师在教授每一门课时,都要注意以下5个基本要素:(1)怎样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程的道德维度中;(2)怎样引导学生深切地考虑道德原则;(3)怎样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历史事件的精神道德层面,怎样去分析和讨论它;(4)怎样让学生领会故事的寓意,并让他们明白怎样把它运用到他们的生活中;(5)怎样在学生中构建道德研讨的技巧,而不仅仅是随便的争论。  相似文献   

3.
开发和利用农村丰富多样的化学课程资源,是当前农村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和实施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为新课程的实施服务,开发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充分利用和开发化学实验课程资源;(2)充分利用和开发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课程资源;(3)充分利用和开发信息化和网络课程资源;(4)充分利用和开发教师中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4.
由于农村学校受课程资源、教育科研、师资力量等条件的限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走农村学校校本实施途径,才能充分体现农村学校的特色。根据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初步总结出“四阶段”校本实施策略,这种策略便于农村一线教师操作,适应农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农村学生特有的知识、情商等特色,同时使国家课程在农村学校得以顺利开展与实施。  相似文献   

5.
《四川教育》2020,(14):2-2
日前,在新加坡一年一度例行的国会拨款委员会教育预算辩论中,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宣布,为了给学生奠定更强的道德价值观、良好品格及应变力基础,并鼓励他们作为新加坡公民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新加坡教育部将在2021年推出增强版的中小学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增强版德育课程的内容主要有:重组目前的小学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从幼年开始增强道德价值观教育;更关心学生的网络健康;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努力吸引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时事讨论;品格与公民教育将更进一步融入学校的其他课程与各项活动中。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育内容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获取一定的直接经验,强调德育的生活化。为了使农村初中德育更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状况,必须针对农村初中现有德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新课改精神。从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的整体设计上来思考,以增强农村初中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育内容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获取一定的直接经验,强调德育的生活化。为了使农村初中德育更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状况,必须针对农村初中现有德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新课改精神,从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的整体设计上来思考,以增强农村初中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课程游戏化能力是一系列专业能力的综合,是影响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瓶颈”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对游戏化活动的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断改善能力等。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课程游戏化能力的实践策略主要有三条:(1)建立“三级三类”机制,巧用行政管理的推动力量,为课程游戏化能力的提升提供外部保障;(2)构建“U-G-K”共同体,发挥专业群体的引领作用,为课程游戏化能力的提升搭建平台;(3)形成“诊断—改进—反思”循环圈,激发教师主动成长的内在动力,为课程游戏化能力的提升拓宽路径。  相似文献   

9.
“学会生活”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儿童提出的要求之一。《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学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
农村初中应根据农村实际改革教学内容,增加一些学生与家长在生产生活中能“用得着”的实用技术与信息类课程。同时大力开展教研活动,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努力,要让学生、家长感到上初中与不上(或中途辍学)的结果大不一样。这样,家长就会支持孩子积极主动地接受义务教育。农村初中课程及教学亟待改进!甘肃@叶祥元  相似文献   

11.
邱伯聪 《教师》2012,(11):43-4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从小学到高中都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设置的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需要教师在实施中根据学生需要,根据地方和学校实际开发课程。农村学校具有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探索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部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调查目的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已全面铺开。在新基础教育课程的广泛实施过程中,有人发现,“意在提升教育整体素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在促进我国教育整体提高的同时,却有意无意地将农村教育的发展置于边缘性的地位”。导致农村基础教育被边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师资问题,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新课程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课程形式。通过对陇东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实条件、组织实施以及成效的调查与研究,探讨陇东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这对提高当地教育教学质量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的深化,校本课程因其独有的价值而受到重视。受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幼儿园也启动了园本课程开发工程。根据西部农村幼儿园现有的办园水平,结合当地农村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文化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手工操作和人文体验,既符合幼儿教育的要求,又切合农村生产生活和风土人情实际,也符合农村幼儿的认知水平,便于教师实施,更能调动教师工作的激情。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师自己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其开发是自愿、自主进行的,突显学校课程特色,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实现三级课程目标,更好地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问卷对运城、忻州、大同、吕梁四个地区农村中学进行调查发现,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实施存在教育观念落后、管理机构不全、教师开发能力不足、教学资源有限、评价方式欠佳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教师能力、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改革评价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把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风土人情和科学知识结合起来。目前,部分农村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存在学校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教师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理论素养、校本课程开发缺乏保障、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对此,农村学校需采取以下措施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完善学校内部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机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供给,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中高年级是形成学生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的重要阶段。课程实施直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由此可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品德课程中的重中之重。占人有“品德如玉”之说,如果把学生的品德比作一块天然的玉石,那么,笔者认为.教师在雕琢这块玉时应经历如下过程:  相似文献   

18.
"保育"起初应用于学前教育领域,但近年来,在农村中小学产生的"保育上移"现象对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实施范围、实施类型和实施取向等方面都阻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是:突破政府安全责任下放、家长保育责任逃离和学生依附心理等导致"保育上移"现象的因素,通过政府与学校合作进行新农村建设、家长与学校合作承担保育责任以及学生与教师分担安全责任。这些策略和措施可以消除"保育"风气的消极影响,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学校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最新亮点,但没有课程标准(只有指导纲要),没有教材,没有教参,没有专职教师,让老师们步履蹒跚。而农村又面临经费紧、教师培训机会少、实施更困难。目前,急需探索出一条将综合实践活动理念转变为可操作的一套完整规程,使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逐步走向“常态化”,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就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大连市开发区第七中学牛朝霞校长认为:德育课程应该从生活出发,为了生活,让学生过好他们的教育生活、课程生活。秉承这一理念,大连市开发区第七中学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德育课程氛围,不仅努力提高道德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下工夫打造德育活动课程的精品大课堂,同时关注道德隐性课程对学校德育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