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第二课堂》2011,(10):46-46
要开学了,皓皓检查着自己的学习用品:文具盒,OK!暑假作业,OK!书包,OK!校服,OK!红领巾,OK!还有什么呢……啊,对了!还要去一趟那里才行啊!  相似文献   

2.
上次在奇遇书店买的《非常班级》系列,小兔子皓皓非常喜欢。可是,那套书很快就看完了。这不,今天一一大早他就蹦蹦跳跳地又来到了奇遇书店。  相似文献   

3.
兰若先生曾经给皓皓推荐了一套《美冠纯美阅读》书,那是套非常纯美的文学作品,而且还都是名家所写,皓皓非常喜欢,看完之后一直念念不忘。“Ⅱt^d,L、;m-r÷,m∥㈣L  相似文献   

4.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朝阳下,小河边,晨曦中的露珠正在草尖打转;夕阳下,树林间,天边的云彩互相斗艳。空气中充满了泥土和清草的味道,目光所及.都是一眼清澈。即使是冬天,也如下文般色彩斑斓。  相似文献   

5.
兰若先生:尊敬的顾客们大家好!为答谢大家对我店的厚爱,我店现推出“‘美冠纯美阅读’书系有奖问答”的活动,只要你答对以下三个问题,就可以获得一本限量定制的“美冠纯美”精美小本子哦!数量有限,送完为止,想要的顾客们赶紧抓紧时间哦!  相似文献   

6.
放寒假时。想到要跟同学们分别一段时间,着实有些难过,还好有了这几本书——《城南旧事——林海音专集》《故乡——鲁迅专集》《荷花——叶圣陶专集》《猫——老舍专集》《白鹅——丰子恺专集》《小桔灯——冰心专集》。这些触动灵魂的优美文字,源自文学大师的心灵深处,在岁月的长河里,如宝石般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7.
案头摆放了几本季老的散文集,其中一本的封面上,慈眉善目的季老坐在桌前微笑着。这微笑总是让我想起几天前的拜访。那个下午,季老也是这样坐在桌前,几缕斜阳洒在老人的肩头、桌上,老人轻轻打着手势娓娓而谈。我们的谈话内容离不开教材与教学,也谈到了季老新近入选教材的文章。季老的《怀念母亲》一文被选入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翻阅着教材,季老说教材编写者对入选文章进行修改是必要的。就《怀念母亲》,他只说了几句话,同一篇文章,写两个母亲,比较有意思,也比较容易接受。小学生要懂得热爱祖国,懂得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心。  相似文献   

8.
(以下选自《美冠纯美阅读》书系:《繁星·春水——冰心专集》,作者:冰心) 童年杂忆——父亲的“野”孩子 导读(选摘):本文写于1981年4月,发表在1981年第3期的《新文学史料》上,当时81岁高龄的冰心已卧病在床。作者选取了童年生活的四段印象深刻的记忆——“读书”“另一个名字”“父亲的‘野’孩子”及“烟台是我们的”来回忆童年的生活,字里行间饱含着深情。其中,“父亲的‘野’孩子”,是关于父亲的,叙述了父亲对冰心的影响和教育,回忆了父亲对冰心百般的宠爱和关怀。  相似文献   

9.
以“鬼”喻指国民的劣根性是《呼兰河传》自觉继承鲁迅笔法的又一重要发掘。通过对《呼兰河传》写作的时代潮流、“国民性”的文学表现、鲁迅精神的继承等方面的考察和分析,可以发现《呼兰河传》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老舍的《茶馆》与萧红的《呼兰河传》都打破了文体的陈规,老舍以小说的方法写戏剧,萧红以戏剧的方法写小说,他们因此相交融,竟有了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写“类型人物”的深刻寓意,达到了戏剧的“间离”效果与思索品格,从而创造了喜剧、闹剧、悲剧、正剧“四合一”的精品。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于1929年写作的《萧萧》表现了他在乡下与城市、自然与文明之间矛盾的文化心态,作品对朴素美好人性的颂扬不遗余力,小说用简洁明了的自然语言呈现出诗意的悲剧,并从男性细腻的视角来表现女性的美与善。萧红的《呼兰河传》则以一种沉郁之气来诉说女性的生存困境和悲剧命运,同时表达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反抗意识。萧红用伤感的字眼控诉着封建制度对人们的戕害,团圆媳妇的悲剧命运是她孤寂心灵和经历的折射,更是时代面貌的写照。  相似文献   

12.
《呼兰河传》,既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又是一部优美的散文诗集。从这部散文诗集中,我们可以看出萧红心中的"恨"。萧红的一生,充满动荡、漂泊、孤独、悲伤和苦恨。这个苦命的女子在饱经现实的摧残中,无所依托,只能从童年的回忆中取暖,借以对现实的抗拒。《呼兰河传》表面读来平静如水,其实蕴含了作者极为深重的苦恨。这些苦恨正说明了萧红在现实的洪流中,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不知何去何从的惆怅。萧红《呼兰河传》的恨虽无声,却悠久绵长,震耳发聩。  相似文献   

13.
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展示了东北这个大的地域空间里呼兰河小镇的风土民情和日常生活。其中作者对呼兰河城中大众的日常交流对话的描写最具有艺术性和象征性,民众的闲谈聊天在作者的安排下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导致了女性悲剧的产生。更重要的是,这种“闲聊”以其固有的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特征,构成了整个呼兰小城的心理空间,展示了民众的心理特征,从而完成了萧红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反思和国民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广东第二课堂》2010,(3):12-12
很冷的晚上,霜大声地喊:“你们预备着,今晚我要留在你们这里了。北风吹一天,厚厚的云挡住了太阳的暖气,是我工作的时候了。特地来和你们打个招呼,免得你们预备不及,来埋怨我。”  相似文献   

15.
《红领巾》2014,(11):42-43
“希望《红领巾》能教我们做菜。”常常有“红粉”这么说。面对这些急着长大为父母分忧的好孩子,身为编辑加吃货的编编们怎能辜负大家的希望呢? 经过数次智慧加美貌的思想碰撞之后,“《红领巾》特别美食行动小组”成立了——以下及以后请称呼我们“红特美”!  相似文献   

16.
句芒 《华章》2011,(10):28-29
《祖父》节选自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作者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是一篇散文化的长篇小说。小说前两章里作者的笔触就像电影镜头一样,缓缓在呼兰小城扫过,寒冷、泥土、灰尘、喧嚣、荒凉、愚昧、轮回、挣扎,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引入“支架”意识,对引领学生逐层深入、全面深度解读小说很有帮助.教师需要灵活掌握支架的运用,适时搭建支架,丰满支架,助力支架,使学生融会贯通,实现“走进文本”与“走出文本”的自由切换,并适时卸载支架,真正借助支架达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都说季羡林先生写的东西朴实无华,可你不一定能读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怀念母亲》。文章不长,我读了好多次,以为一目了然,以为枯燥无味,觉得他说的就是大白话,就是在实实在在地讲述,讲述他对两个母亲的怀念。于是课堂也是让学生找找“从哪里看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圈画勾点,却始终走不进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的《怀念狼》与美国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的《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关于"人狼变形"的广泛呈现,在有关的"变形"作品的解读中,占据了极具特殊的地位。两部作品中的"人狼变形"虽然呈现出变形特征和创作主旨的某种相似性,但也在东西方特有的文化背景中体现出了人狼变形文化和人狼变形艺术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近日,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了一节观摩课《秋天的怀念》。课始,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了颂扬母爱的名言,并饱含深情地演唱了阎维文的《母亲》。揭示课题后,教师配乐诵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倾听。在婉转的音乐声中,教师眼含热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