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红亮 《职教通讯》2012,(22):57-61
"真"指称着"合规律性","善"为"合目的性",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体,并体现在人类活动中。高职人文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内涵着"真""善""美"。高职人文教育之"真"是指高职人文知识教育,"善"是高职人文精神教育,"美"是高职人文知识教育与精神教育的统一体,并体现在高职人文教育的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2.
本真包含本色和善真两个方面。何谓"本色"?天以蓝,地以黄,山以青,水以绿,虎以猛,人以善,为本色。何谓"善真",这是从人的行为角度而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人善是做好任何事的前提,善良的才会是真实的,也才会跟美连结起来,构成善、真、美递进式的境界。所以,我们可以说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培育有责任、有信念、有本领的青年一代,这其中蕴含了新时代青年真、善、美理想人格的价值优势。"求真"属于理想人格之根基,新时代青年要在求"理想""史实""科技"之真方面多下功夫;"向善"是理想人格最根本的价值优势,新时代青年应在向"以群体超越自我"之善、"以正义向导利益"之善、"以理性规避欲望"之善上花功夫;"臻美"是理想人格最本质的价值优势,新时代青年应积极追求臻"高尚责任感""发奋图强""全方位发展"之美,培育新时代青年真善美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4.
物理知识可以帮助艺术创作实现"真""善""美"。物理知识属于"真",它反映了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规律。艺术创作虽然以主观想象为主,但是不能脱离"真"。  相似文献   

5.
艺术教育功能之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的论述,反映了人们对"真""善""美"的理解。但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的功能似应有"创造作用"这第四大功能。我们从艺术审美客体的作用来论述它,它是一种已知的,可视的客观物质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声乐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美"和"真"的追求却一直传承了下来,使得民族声乐的"美"与"真"的表达方式和手段逐渐变得丰富起来,拥有了最为明显和突出的民族声乐的特征与独特的美。只有在进行演唱的突出民族声乐的"真"和"美",才能表现出民族的声乐的及其强大的生命力,从而把声乐作品充分完美地演绎出来。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穷而后工"这一文艺思想揭示了穷士将目光从实用转向审美,超越自我的有限性,心怀天下,从而能够写出隽永之作的审美心理机制,它指引的是一种真、善、美合一的审美境界,于当今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9.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美育代宗教"命题存在学理误区,潘知常代之美学神性维度是以海德格尔式现代审美救世主义颠覆其古典席勒式的美学救世主义。不同于宗教,美学的信仰维度应该是真与善,"真"既是科学的真理,也包括从现实日常生活中提炼的真情,甚至包括各种不同宗教教派中某些教义经过改造可纳入(适应)世俗的某些真缔。宇宙之真性系着于无限之神性,而善作为人类社会有限价值消解于无限之中,美则在"无名""无言"中被无限赋予"天地大美"非造神主义之客体神性。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塑造人的心灵的学科。尤其是小学语文,它借助一个个生动的文本引领学生不断走向真、善、美,认识真、善、美,并激发向往之情,为其注入追求的精神力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人的一生打下基础的工作,是关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基础工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始终怀有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应对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充满热情。  相似文献   

12.
戴加成老师将美感作为"第七感",指出寻找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第七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理性地剖析了于物理课堂教学中寻找"第七感"的诸如"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美化教学运作中的行为"和"营造教学流程中的审美场"等运作要点。本文借助对戴加成老师新作的剖析与梳理,把握戴加成老师职业思考的逻辑脉络,即物理课堂教学应基于"真""善""美"而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塑造人的心灵的学科。尤其是小学语文,它借助一个个生动的文本引领学生不断走向真、善、美,认识真、善、美,并激发向往之情,为其注入追求的精神力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人的一生打下基础的工作,是关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基础工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始终怀有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应对自己的语文教...  相似文献   

14.
文艺批评中的“真、善、美”一直作为衡量艺术的标准,“求真”、“求善”、“求美”是所有艺术家追寻的终极目标,真、善、美也是唱法的至高境界,我们以文艺批评的标准来审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种唱法,其实科学的发声方法只有一种,“美声”、“民族”、“通俗”是三种不同的风格,风格的多元化已成为当今艺术发展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数学美浅探     
"乐学"教育与美育紧密相连,课程美育呼唤数学关的出现.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认为数学美是科学美的一部分,它有"创造""真""善"的内容,有美的形式,有审美主体"张力形式"和"同形同构"的审美特点.这一观点打开了数学课程美的奥秘之门.  相似文献   

16.
数学美浅探     
"乐学"教育与美育紧密相连,课程美育呼唤数学美的出现。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认为数学美是科学美的一部分,它有"创造""真""善"的内容,有美的形式,有审美主体"张力形式"和"同形同构"的审美特点。这一观点打开了数学课程美的奥秘之门。  相似文献   

17.
科学教育的失落与复归:价值哲学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教育是"真""善""美"价值的圆融统一."真"意味着科学教育通过传授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引导学生辨别客观事实,探索客观规律,从而发展学生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史记·李将军列传>是真、善、美有机完美的结合.它的"真"表现为事真、人真、社会本质真;它的"善"表现为对李广的同情和赞扬,对黑暗势力的憎恨;它的"美"表现为人物形象的美和为此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方法的美.  相似文献   

19.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党性原则,这就决定了这种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真、善、美"作为其根本原则,同时在具体教育实践中能够把这三种教育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的原则体现为教育方法的科学化,教育态度的人性化,教育目标的现实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善"的原则体现为在教育对象上注重发掘对象的优点、长处,在教育手段上通过发扬长处来"长善救失",在教育目的上要"与人为善"和"治病救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美"的原则体现为营造优美的教育环境,追求教育方法的形象性和感染性,讲求教育语言的美和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20.
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语丈老师应该利用语文教学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让学生真正的走进作品,去感受"真""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