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都是对语篇进行的批评性研究。一些学者认为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是同一个概念,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这两个术语在语篇研究中经常被交替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初学者对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产生误解。本文试图分析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过程和特点,从而对二者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2.
每个做教师的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都经常使用表扬的方法,有时也用批评的方法.然而要做到每次表扬和批评时所作出的判断都合适、妥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怎样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方法,才能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呢?(一)发自内心的表扬,充满爱心的批评.学生们总希望能从老师这里获得发自内心的称赞,对显而易见的奉承话,学生是不会满意的.那么,也必将失去表扬的效应.因此教师应实事求是、发自内心的表扬.做到“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在班集体活动中,当某个学生的发言有可取之处时,我就采纳,并对学生给予表扬.这时的表扬是该学生与同学进行有目的活动时,为大家而做出贡献所获得的,不是牵强附会的表扬,必将激励学生进一步努力.这就是教师发自内心表扬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做为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每一个行为做出评价,要么表扬,要么批评。恰当的表扬与批评。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他们自我认可的能力。因此,掌握表扬与批评的方法对教师显得尤为重要。1、表扬的方法一要具体。“你是一个好学生”,“你最近的表现相当不错”,这种缺乏具体内容的称赞,很难有鼓动性和影响力。如果说:“你最近在数学方面用功多了,书写工整,作题规范又正确,课后积极向教师请教,自已还主动做了不少的练习题”,那效果就不同了。空洞、言之无物的表扬,不但显得苍白无力;还给人留下刻意取悦学生,偏爱某些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工 人炼钢要掌握火候 ,我们班主任 ,在批评教育学生时 ,也要掌握分寸。长期以来 ,我们的班主任 ,由于批评教育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批评场合等不恰当 ,致使批评达不到真正目的 ,甚至出现师生间的关系僵化、矛盾加大等情况 ,这就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失败。因此 ,正确对待和实施批评教育手段 ,显得颇为重要。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 ,笔者总结出教师批评学生六忌 ,以求教于广大同仁。一、忌以势压人目前 ,学生的民主意识和独立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已经不乐意甚至反感家长或教师以一种巨人的姿态批评或训斥他们。教师居高临下 ,以势压人 ,学生…  相似文献   

5.
作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之间最基本纽带的翻译批评,是对跨文化和跨越历史的翻译活动的有效思考和科学评价.翻译工作要科学和谐地发展,必然离不开翻译批评.翻译批评能够保证翻译的价值从理想变为现实,从而更加充分地吸收和消化异域文化中的精华,繁荣自身的文化建设.本文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分化关系、翻译批评转向在场、翻译批评重点聚焦译者行为批评以及"互联网+"翻译批评等视角,研究翻译批评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批评是教育的手段之一,在对学生的批评教育过程中,方式方法尤为重要,好的批评方法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可以起到好的效果,使学生明辨是非,尽快步入正轨。  相似文献   

7.
不少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作文批改和讲评中,要准确地指出作文的缺点并不难,难的倒是怎样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这的确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只有恰到好处批评,才能启发学生思考,收到积极效果。而方法不当的批评,则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和反感,结果反而挫伤了他们的作文积极性。那么怎样的批评方法才是恰当的呢?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以此就教于各位师友。  相似文献   

8.
教师批评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时需要通过批评学生来达到教育目的。在对教师批评言语行为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师的批评语用策略、句式选择、言语特征和语用功能,从而阐释了选择批评语用策略的影响因素,旨在教学中发挥批评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知几对《史记》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知几的《史通》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总结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1000多年的史学实践,对后来的史学批评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刘知几对《史记》的批评也是最为全面的,从其所表现的精神、到体例、史料的运用,甚而到遣辞造句。对于这一批评需要认真予以分析,找出正确与错误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宋铮 《美育学刊》2018,(4):44-49
受"法律与文学"运动的影响,法律批评经常被应用于艺术作品的批评中,但其相关成果却始终难以实现对艺术的有效应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艺术批评意识的滞后与开放性不足。杜威对于司法式批评的理论建构与反思工作,为法律批评应用于艺术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中,批评寓于创作、批评具有司法性、批评的思路与方式基于司法、司法式批评与印象式批评的有机整合等思想对于解答法律批评与艺术批评的错位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实现两者的对话,可以尝试从"法律人物"的塑造出发,将法律知识的"硬伤"批评转移到"症候"批评的方向;突破法文化批评与法史批评的局限,将其提升至伦理精神的层面;同时开辟法律意象的审美批评的空间。只有这样,法律批评才能够更好地为艺术服务。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文学批评界对原型批评这一至今在西方颇有影响的批评流派和方法所知不多,自1982年国内开始介绍以来,仅有几篇零星文章。叶舒宪副教授编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神话-原型批评》,较系统地收编了原型批评流派的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了解这一流派提供了较全面的中文版原始资料。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有关原型批评理论的原始文献,下篇是有关原型批评实践的原始文献。原型批评的两大理论基础是弗雷泽的文化人类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弗雷泽的巨著《金枝》是原型批评在神话方面的渊源,《神话-原型批评》收入了该书第四部《阿都尼斯的神话与仪式》,它通过阿都尼神死后再生的神话,阐述了西方文学中“复活”这一基本主题的历史起源、变化形式等。荣格的《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是对原型问题的权威论述,也被编者翻译收入。原型批评在有了两大基础之后,终于建起  相似文献   

12.
徐伟民 《职大学报》2012,(6):109-111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它的独特作用为我党的历史所证明。在新时期执政党建设中,它的作用不可或缺。坚持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传统,以促进和完善党内民主,保证党的路线方针的正确,激发党的创造力和活力,达到党的团结。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诗化小说,研究者多认识到这是由传统和现代结晶而生的小说体式,我们认为,西方现代小说虽功不可没,但其根底依然是中国文学悠久的抒情传统。对这类小说的批评,批评家们虽然操持的是西方印象主义批评方法,事实上这种批评方法与讲求直感和整体审美体验的中国古代批评方法在思维方式和表达上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翻译批评作为联系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纽带,是翻译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翻译批评的现状作为切入点,对翻译批评的定义、性质和主客体这几个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翻译批评作为其领域的一大分支,离不开一定的准则,本文介绍了各翻译家对标准的看法。最后指出翻译批评在当今形势下所面临的三大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5.
翻译批评作为联系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纽带,与翻译教学密切相连。翻译批评主体,客体以及批评标准具有多样性,这赋予了翻译批评多元特征。在翻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能成为批评主体,展开批评实践,共同确保翻译教学有效进行。以翻译批评的多元特征入手,探寻翻译批评与翻译教学的联系,以期得到翻译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现代批评史上的著名学者李长之,张扬“感情的批判主义”,采取“传记式”批评方法。本文认为,李长之的这种“传记式批评”,一方面应合了其张扬感情、要求“立人”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对我国的传记理论研究提供了数篇颇有见地的文本,值得后人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多元语境下的大众文化急需健康的批评,就大众文化批评的性质而言,它应具有批评内容的精神建设性、批评导向的人文指向性、批评方式和方法的文化兼容性.坚持以上性质是保证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前提,是进行大众文化批评必须坚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一贯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它一直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有力武器。目前 ,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难开展 ,原因是多方面的。进入新的世纪 ,面对国际国内改革开放复杂多变的情况 ,我们要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 ,战胜前进中的困难 ,必须继续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19.
在艺术传播的过程中,通过艺术批评者对艺术作品信息进行客观准确、公正理性的评价,使更多的人们接触和认识到艺术作品信息的价值和内涵,使艺术作品信息能够更好地进入艺术世界,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促进艺术作品信息的传达、交流和传播,促进艺术的传播和发展。艺术批评是一个重要的艺术传播方式,在艺术传播中具有促进和阻碍艺术作品信息传播的作用,艺术的传播是有赖于艺术批评的。艺术批评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艺术作品信息的传播,完成艺术传播的任务,促进艺术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要实现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科学的管理理念。本文通过三个具体生动的故事来探讨抽象的学生管理理念,并从中体悟到对我们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