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校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目标出发,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进一步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经过两年多的分类、分步实施研究,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不同之处和对德育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不同之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原理为依托,结合学校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诊断或塑造。正确实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德育成效的必然要求。为此,首先要弄清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不同之处。 1.学生观不同 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学生这一角色是被塑造的对象,或者说是被要求的对象,学生品行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教育者赋予的,甚至是武断赋予的,教师往往不考虑或者难以考虑学生的要求。而心理健康教育则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21世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影响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融入德育之中。文章试从中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和现状、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以及在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等方面做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德育在人们的印象中已形成一种定势 :枯燥的说教 ,教师将固有的规范灌输给学生 ,使学生被动的接受。如果我们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来认识 ,那么德育应该是一个“提问—讨论—思考—选择”的过程 ,由此 ,德育就会变得象心理咨询一样具有魅力。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比较发现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可以相互借鉴。二是德育的目的在于育德 ;心理健康教育在维护健康心理的同时 ,也同样产生育德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各自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在共同培养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内容、方法、途径与德育原则、内…  相似文献   

4.
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能够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剖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对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既有正向作用,也有负向作用。正向作用表现为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起导向作用,德育可以推动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促进心理健康等。负向作用表现为德育问题有时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德育会引起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冲突,德育工作可能使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上出现归属问题或工作空间受限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教育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很长一段时间未能达成共识。有人赞成“冲击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对传统的学校德育构成了巨大的冲击;有人主张“取代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对学生心理发展过程的把握,可以用来代替传统德育;有人宣扬“融合论”,认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所起的作用很难截然分开,可以作为德育的一部分来看待。事实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之异同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当是“配合论”。  相似文献   

7.
做好青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日趋活跃,加之社会等外来因素的影响,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重大的挑战。因此,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把心理健康教育寓于德育之中,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促进,对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有着重要作用,也具有较好的效果。一、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德育,德育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青少年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自杀和…  相似文献   

8.
德育功能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在大德育的框架和要求下开展,坚持德育的方向和目标,实现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形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训练、辅导、暗示、感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能有效达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在德育实践中,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应注意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德育工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有机结合,探索德育新的方法途径,从学生主体出发,树立新的德育观,注意各学科课堂教学贯穿心理健康教育,善于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内容方法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学生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成长为具有健康心理和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这是新时期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密切,二者可以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我们要在德育理念、德育方法、德育过程和德育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新的高校德育工作模式,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主体间性德育是师生主体间在生活世界里为达到共同遵守道德规范和实施道德行为所展开的交互共在、协同互动的交往过程。道德教育源于生活,回归并融入生活世界的德育,它建构了主体间精神活动的过程,成为主体间性德育的基础;师生主体间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的基础上,从而形成一种以"互交主体"为中心的师生主体间协同互助的融合,成为主体间性德育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3.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二者内涵及融合的必然性的阐述,提出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途径,以促进现代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论德育走向     
我国渐趋成熟的公民社会决定了学校德育将走向公民、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多元。走向公民的德育目标,要求审慎处理公民生活的三种基本关系,培养独立人格;走向生活的德育课程,极大地颠覆了德育的课程性质、课程标准和教材风格;走向对话的德育方法论,将重构德育课堂乃至学校生活;走向多元的思想教育,使德育"不同而和",真正起到启发思想的价值。当然,学校德育要完全实现"四个走向",还面临着历史文化心理、现有管理体制、教师专业化等方面的障碍,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5.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也为解决德育的地位、内容和渠道提供新的思路。高产施素质教育,使德育在教育方针中的地位得以明确,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得以明确,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得以明确。实施素质教育,拓宽了德育视野和内涵,使德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科学精神培养、思维方法培养、心理素质培养、情绪智力培养结合起来。由于德育视野的扩大,高校德育渠道也随之拓展。  相似文献   

16.
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四种成分。道德认识来源于道德实践,其内心的体验就是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促使个体产生道德信念,成为推动个体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因此,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要遵循品德形成的心理结构规律,注重道德实践和道德内化,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相似文献   

17.
社会实践活动是意义世界创生的现实基础,意义世界的形成一般根源于人类生活的内在矛盾,意义只有在理解的过程中产生,意义世界的形成是以人类的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为前提的,其形成过程是一个人的主体性及价值标准不断彰显、提升的辩证发展的过程。意义世界形成的一般特点给道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启示,即道德教育应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道德教育无论如何都不能远离生活;道德教育要关注青少年学生道德敏感性的培养;创设真实的道德冲突是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坚持一元价值导向的引领始终是道德教育的主旋律;道德教育的成功进行呼唤教育者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二者既有区别又联系密切,彼此结合起来能相互促进: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和依托;心理健康教育能增强道德内化的效果、为德育提供新的途径、完善了德育内容、改善德育的学生观和教育观。两者做到有机地结合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一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者的心理学素养,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价值参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但因其教学方法单调乏味,往往使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尝试将暗示教学法引入德育课堂,使学生在放松的、无对抗的心理情境下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并逐步认同、内化,达到优化德育课堂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