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性德的行戍词多抒发侍卫生涯造成的“心的牢狱”的苦闷和哀叹 ,咏物词则每含有自况、自喻意  相似文献   

2.
纳兰性德的词幽艳哀断,风格近于李煜。这种悲剧意识的成因是复杂的:从主观方面看,是他性格悲剧、理想悲剧和自幼体弱多病三重作用的结果;客观上说呢,就是外界因素(婉约词的传统、友人的落魄、前期的完美生活)对他所造成的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纳兰词     
细读纳兰词会发现,豪放是外在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  相似文献   

4.
纳兰词     
细读纳兰词会发现,豪放是外在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的汉斯·罗伯特·姚斯在批判19世纪兰克的历史客观主义的基础上,希图重建对文学的美学思考和历史思考,在《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一文中提出了“接受美学”的理论。纳兰词接受情况的起伏可追溯至多个因素,文章将主要探析历朝的词学旨趣以及读者的期待视野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纳兰词与唐诗有着密切的联系,直观的表现形式是:纳兰词借鉴和化用了大量的唐诗语句,在它所借鉴的前代诗歌中比例是最高的。纳兰词对唐诗的借鉴有三种方式:直接引用、改动个别词句、演绎诗歌原意。从作家个人来说,纳兰词借鉴诗句最多的唐诗作家有三位:杜甫、李商隐和温庭筠。对这些作家作品的借鉴吸收,纳兰词分别多了几分苍凉悲壮的美感、绮艳华美的品格、深隐婉曲的风致。这些异样风格的存在,大大增添了纳兰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纳兰成德是清朝满族著名的词作家,在其三百四十九首词作中,有一百三十三首使用了叠音词,可见叠音词对于纳兰成德词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纳兰词中大量撷取如残月、残红、残灯、残香、残阳等残缺的意象作为其情感的载体,聚焦了他对人生种种缺失如理想、爱情、个体自由生命残缺等各类悲凉的体验,并进而升华为人类终极性残缺的一种悲剧体认。因而他的词充满了对人生残缺的幽悲、伤感、哀怨、沉痛的情调,凸显出哀感顽艳、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的词风。  相似文献   

9.
虽说诗无达诂.但在诠释古典诗词时也不能望文生义。首先以古今权威辞书作依据,其次要辨析某词义在当时,以前及以后的用法例证,才能诠释的准确,切不可将后人的意思强加给古人,或曲解古人辞义。  相似文献   

10.
马虹 《文教资料》2013,(2):8-9,51
文学是情感的产物,诗词尤其如此。判断一篇诗词作品的艺术成就,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其传达出的情感的高度、深度、纯度和广度。在明清这样一个情感日趋老化、形而下化的时代里,纳兰性德依然能够以一颗赤子之心感受天地万物,获得纯净、新鲜,并富于形而上气质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体验,写之于词,就形成了"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的风格。这是纳兰词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宋琬,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国朝六大家之一,诗作代表了清前期诗作的繁荣与风格的转向:前期以明七子为尚,诗作质实典雅;后期因人生遭际与当时诗坛风格变化的影响,诗作凄清激宕,有宋诗风味。  相似文献   

12.
清初河南襄城刘氏以忠孝、诗书传家,其中刘青藜尤有诗名。他年少多才,却遭遇坎坷,一生含悲探经史,以咏史古乐府名世。虽有食荠肠苦之意,终难掩沉郁奇崛豪情,为清初中州诗坛添上了独特的一笔。  相似文献   

13.
旨在通过对清初武夷山脱颖而出的诗僧内外兼擅、诗禅并茂的探讨,加深对武夷山佛教了解的同时,增进对武夷山儒、释、道三教文化和谐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清初康熙帝平定西藏,结束了蒙古诸部在西藏地方的统治,巩固了西南边疆,维护了祖国统一。清朝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决定排除蒙古诸部首领在西藏的角逐,通过支持本民族领袖来执行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施政,从而加强了对西藏地方的直接管理,这是清朝对西藏施政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  相似文献   

15.
妾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低妻一等,接近于奴仆。从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可以看到,不仅妾进入夫家时没有正常的婚姻仪式,往后即便当上填房,她的地位仍将借助于子嗣得以维系。若不幸丧夫失子,同样面临着被夫家亲房侵夺名分、财产乃至再嫁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中国清代的三大商团分别为:以经营票号著称的晋商,以操办盐业为主的徽商,还有垄断对外贸易的广州行商。其中广州行商在政府特殊政策支持下,取得了垄断中西贸易的权力。在中西贸易大增的环境下,利用区域性商人的集群优势,依靠开放的经营之道、务实的商业作风,获得巨额利润,广州"十三行"因之而走向鼎盛。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传教士在远东的传教以澳门为中心。以耶酥士为主的传教士为中国传播天主教,历尽艰难险阻,克服交通、语言和文化习俗等许多困难,采用以儒传教的方式和利用西学、西器和西艺等各种方法终于打开了中国的礼教之门,在传教过程中,澳门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宗教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礼仪之争引起禁教之后,澳门又成了维系宗教存在的最后堡垒。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维护儒家价值体系的权威,宋明理学以不同的方式为儒家思想提供宇宙论、本体论的论证。所以,宋明理学没有超出儒家的基本价值。从晚明开始,许多思想家开始批判宋明理学。清朝初年,许多思想家鉴于明亡这一历史事实,反思宋明理学。他们要么揭露宋明理学空谈误国,要么理学和心学之间相互攻击,总之其反思并未攻击到理学的核心内容。因此,他们不但没有超出儒家的价值体系,甚至没有脱离宋明理学的窠臼。因而,清初的理学反思在不触及儒家基本价值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为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提供出路。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小说家大多为社会中下层知识分子,由于科举是他们步入仕途,改善自身窘迫的唯一途径,因而他们的一生与科举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官场科场的腐败,使得绝大多数小说家难以步入仕途,盖世才华与生活窘况的巨大反差,以及传统士人的社会心态,使他们及易产生孤愤心理。  相似文献   

20.
《太原大学学报》2015,(3):69-73
清初东北流人在经受住身心的重创之后,他们顽强的生存下来。他们远在酷寒的东北,饱受思乡之苦,为了缓减悲痛,流人之间诗词互慰,他们因为共同的悲惨命运而建立了惺惺相惜的深情厚谊。流人在艰难的环境中并没有消沉下去,他们积极向上,重新审视生活,对人生有了全新的体悟,在流人的诗作中可以窥见他们的情感、精神面貌,同时这些诗作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