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亦关乎民族精神之独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迄今屹立于激荡的世界文化之林。传承中华文明,需从娃娃抓起我们希望通过多种形式,向少年儿童介绍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引导他们从小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秉持此初心,我们编写了《故宫儿童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2.
<正>在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从未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把“连续性”置于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首位,并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因此,“连续性”就成为深刻理解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把钥匙,成为树立民族和历史文化自信的基石,这就自然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具体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要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特质与形态、中华文明所蕴含的精神特质、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中华民族秉持的正确文明观。要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充分运用现场教学、主题讲座、虚拟仿真等形式。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人类原生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具有文化根系发达、多源汇流、多元交融、开放包容等特点。“以史为师”、“以史为鉴”的中华历史意识、民族间交汇凝聚后出现的新的人文气象以及以“修身”、“自强”为重点的“自律”文化传统,不断地丰富着中华文明的内涵。长期实践中的创造与艰难探索中的发明既是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体现,更是中华文明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在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庞进撰文《龙文化与中华文明的传承创新》指出,中华文明就是一定意义上的龙道文明,而龙道信仰则是中华文明的中枢系统。龙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概括起来是6个词12个字:参与、见证、标志、整合、助推、引领。一、参与。中华文明起源的上限可以追溯至距今一万年到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从那时候开始直到今天,龙一直都是中华文明的参与者。龙参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强盛,也参与了中华文明的转折和再兴。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明是政治主导型文明.中国古代文明是与农业文明相适应的文明体系.,在进入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及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必须通过吸收新的文明成果,改造传统文化中那些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制度和观念,同时又保存能够与未来的生态文明阶段相适应的制度和观念,把中华文明提升到现代的水平.中国政治的现代化需要经历民族独立——民生富裕——民权保障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王海龙 《家教世界》2013,(9X):234-235
(本文原刊于《理论探讨》2013年8月刊P3-P4)光辉悠久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最深厚根基,英雄辈出的中国人民以强烈的民族自信的创造、维护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历千年而不衰,经黑暗、困顿不绝,薪火相传,生机盎然。自信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开创中国道路,汇集中国力量,倡导中国理念,推进"和谐世界""世界梦"。中华民族以强大的民族自信推动自身的全面复兴,在复兴的道路上,更加筑起强大的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8.
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高二班主讲)历史,是人类发展的足迹,记载着风风雨雨;历史,是民族文化的史册,应该时时回忆!今天,肩负民族重托的实验人,面对着庄严的五星红旗,作一次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里程的巡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来索!”我们的民族之所以...  相似文献   

9.
陈鹏 《天中学刊》2000,15(3):81-88
人类四大古老文明中三种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惟有古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原因主要是:中华文明有异常雄厚的基础;中华文明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长江、黄河共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善于吸收异族优秀文化;地理屏障的作用;中国有侵略不称霸;强大的国家保卫力量;中华民族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其中多数是另三种古文明曾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延续了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已有很大发展变化,它必将继续在丰  相似文献   

10.
刘林  孙朝 《人民教育》2023,(20):6-9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新的高度。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教育使命,是我们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做好文化教育的根本遵循。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教育使命,承载着中华文明传承的历史发展要求,亦是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塑造青少年精神信仰的时代课题。要深入把握中华文明发展方位、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以及中华文明话语叙事,培育青少年做好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不断促进青少年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价值认同中增强文化自信,担当民族复兴使命。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深化对民族复兴与文明发展关系的认识,需要提升对文明内涵及外延的思想认识,拓宽文明的视野。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信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自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是中华文明的复兴。是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实现中国梦需要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中把握中华文明复兴的价值意义、现实表达和前进方向。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正在越来越明显地引领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明是延续五千年不断的文明,三门峡地区则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处于中原文明的核心地区,其文明有自身的渊源脉络,是文明繁衍的一片沃土,也是辉煌灿烂的文明肇始地。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从未中断,从古国文明到王朝文明,从西周“大一统”的理念到秦汉“大一统”的国家,国家统一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基本形态。中华文明,根在人民。中华各民族的民众创造,是中国国家统一、文明连续的根本动力。国家统一与民众创造,相辅相成,为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双驱动。一、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基本形态从传说中的炎黄部落联盟到西周的“普天之下”,从西周的“合众国”到秦汉的大一统,  相似文献   

14.
中华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华文明发展影响深远。史学界对此也有不同的见解。本文拟从史学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中枢、史学是文明性格形成的途径和史学是中华文明凝聚的纽带三大方面来谈史学在中华文明发展中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明的起源标志为城市、文字、金属、国家四大要素,由此可知中华文明并非源于旧石器时代,而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发现于我国境内的古人类化石所代表的远古人类就是中华民族的直系祖先,中国是否为现代蒙古人种的起源地也是一个学术界普遍争议的问题。中华文明起源的诸多特性也可体现在我国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中。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明的历史统一性是中华文明与全球其他文明在文明发展的比较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最为显著的特色。这种历史统一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以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管辖为政治基础;以广阔的地域和众多的人口为物质基础;以儒学为核心的儒法道释多元一体的文化为思想保障;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共存的中华民族为文明载体。科学把握中华文明这一文明特质,对于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河殇》的观点,中华文明形成之初,其衰落的命运已经注定;近代中国又一再失去发展资本主义的良机;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由于“按照一种内陆文化的统治模式来进行现代化建设,虽然也能容纳现代科技的某些新成果,甚至卫星可以上天,原子弹可以爆炸,但却不能根本性地赋予整个民族以一种强大的文明活力。”这就是《河殇》对中华文明的历史与现实命运的评价。在《河殇》作者看来,中国从古代内陆型的黄河文明,到现代的“内陆文化的统治模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明与欧洲资产阶级社会革命进步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明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象一颗璀灿的明珠,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她不仅推动了东方社会的发展,而且对欧洲资产阶级社会革命进步思潮的形成的发展,亦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们回顾和探讨这一问题,有助于唤起民族自豪感,有助于激发为振兴中华而拼搏进取的热情。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明连续不断的传承在世界文明史上是一个奇迹,它一直吸引着各领域研究者的目光,中外专家都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很有见解的分析,大体主要有三种观点:地理环境、人口规模、文明程度,这三种观点对中华文明的连续传承作了卓有成效的论述。但我认为都未触及到本质,中华文明连续传承是根植于黄土地上的信仰———祖先崇拜。下面我就中华文明的连续传承与祖先崇拜的关系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是在中华文明面临数千年未有之挑战、传统应对方式失效的情况下应运而起的,确立了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方向。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孔子与儒学的创立,以及秦始皇与大一统帝制国家形态的创建,构成了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三大瞩目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