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教师语言则是用来传授知识,与学生进行沟通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语文,相较于其他学科,更显人文本色,而丰富独具美感的语文教师课堂语言,则是关键原因之一。它因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以其独特的魅力,则让语言表述直观地反应出了语文教师的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其中,工具性是第一位的,人文性是第二位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这在中学语文界已成为共识。要想把语文这个工具变成学生学习的工具,唯一的途径就是训练,语言是语文的核心,因此语文训练本质上就是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其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小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过多地重视其工具性的一面,而忽视了其对小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文性影响。本文就小学语言教育对学生个性培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于漪老师也说:“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文言文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本身也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文言文教学不仅要重视文字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的一面.既然有工具性的特征,人们要掌握这个"工具"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技能.大凡具有技能特征的东西,要掌握它,就需要训练.体育竞技需要训练,没有艰苦的训练,女排姑娘难以夺得世界冠军;军事斗争需要训练,没有刻苦的训练,不会取得战斗的胜利.教师成长需要训练,没有基本功的训练,难以成为出色的教师.同样,语言技能的掌握,也离不开训练.当然,"训练"是相对技能而言的,即训练的对象一般是技能,而不是什么都"训练".我以为问题不在于语文教学要不要训练,而是要回答"训练"什么,怎么训练."泛训练化"是错误的,回避训练也是不客观的.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语言交流,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学生不敢、不善于在大庭广众下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是汉语水平在下降的一个现象。为了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这一性质,语文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而且要在课外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汉语。20世纪,教育界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点仍被人们认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课标》) ,对语文课程及其特点作了准确而简明的概括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①[P1]语文的工具性是第一性的 ,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只有掌握了语文这个工具 ,才能更好地掌握人类文化和各类科学的知识。学生的语文能力是通过语言的运用(包括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 )表现出来的 ,所以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提高语言运用的水平。人们一向所担忧的中学生的语言素养…  相似文献   

8.
周绍池 《现代语文》2005,(12):61-62
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的工具.语文能力,最简单的表现是在交流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无论是口头语还是书面语,都需调用储存在大脑中的语言积累.很难想象一个语言积累不多的人能读懂杜诗辛词,一个语言干瘪的人能很好地进行思维、审美、鉴赏.从语言的工具性角度看,语文学习就是语言学习,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教学.因此,只有通过语言的积累,才能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注重语言积累,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詹作永 《现代语文》2011,(11):81-8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两种特性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便是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汉语教学特别应注重语言的工具性。从教师的语言素质、讲授技巧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学养水平以至整个教学目标要求考虑,我们都时刻能感到语言这一重要工具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邢燕 《学语文》2007,(4):21-21
朱绍禹先生曾说过:"语文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同对语文科是工具性学科和思想性学科的认识一样,这样的认识也是语文科的一种本质观。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和思维同等重视是众多  相似文献   

12.
以往人们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偏面性;往往只侧重于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以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们普遍认为语文是交际工具,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多年来.语文教师的教学实际活动未能注重语文教学的多重功能的充分发挥,最为明显的弊病就是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只侧重于语言知识的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种工具性很大程度体现在语言上。首先,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正如斯大林所说:“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彼此交阮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论语言学的几个问题》)没有全社会懂得的语言社会便会停止生产,便会崩溃。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语文与实施教学呢?叶圣陶先生将语文的含义理解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概念表述得十分明确: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语文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方面。语文是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学科。语文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承担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任务,语文能力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可见语言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要从语言切入,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所以学习语言还要落实到思维训练上,思维流畅了,思想就明朗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很显然,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集中体现。而成语又是干百年来人们语言实践精华的结晶,其语约意丰,恰当的使用可以令语言更精炼、更生动,使表意更准确、更丰富;同时成语本身就蕴含着鲜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准确运用语言的方法,实现其语文工具性的作用,达到善交际和言谈的功能。作为一个教学语言的教师来说,准确、形象地运用语言,能够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且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表达,(常有学生说:“听X老师上课简直是一种享受”之类的话即是如此),学生对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环节进行充分设计,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无时不有的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8.
一、语文教育呼唤人文关怀 不可否认,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工具性,语言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但是,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它的人文性要远远大于其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内在灵魂,工具性是语文教育的外在作用.因此,重视人文关怀理应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特点,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应回归语文本位,突显语文的工具性,重视语言训练,特别是对词语的理解和品味。我们应引导学生在期待中阅读,提高词语积累的趣味;在理解的基础上内化,使词语学习有法可循;在语言实践中活化,让词语学习运用有得。只有加强词语的积累、理解、运用训练,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发挥语文工具性的作用,让我们所钟爱的语文风情摇曳。  相似文献   

20.
工具性和思想性是语文的两种基本属性。语文之所以能充当交流思想的工具,一靠语言,二靠思维。无论是说给别人听,或是听别人说,无论是写文章给别人读,或是读别人写的文章,都是语言和思维的体现。人们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都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当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遇到了某个问题,他就会在头脑中针对这个问题,以语言为工具,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维加工,最后形成一种认识,这就是思想。可见,离开了语言和思维,就不可能形成思想,语文也就不会具有思想性。因此,我们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要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强化语言和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