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认知提升的最佳时期。在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潜能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而在整体语文教育教学课程进行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是语文课程教育活动的组织方,而且也是语文知识交互的辅导方。因此本文根据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材教学特点,对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融合教育需要融合学校和融合教育师资,融合教育师资的培养需要有适应融合教育的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是师范院校小学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适应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需要,必须对这门课程进行改革,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性质、结构内容和课程资源建设各方面体现融合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特点,以区别于普通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和“特殊(聋、弱智、盲)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并把这门课程纳入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中。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修订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纳入高中语文课程,并作为必修学习任务群之一,是语文课程顺应时代发展的理性选择,也是其促进人的社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媒介融合的新时代,语文阅读教学必然要打破陈规,改变教学策略,构建学生现代化的阅读视野。  相似文献   

4.
高彦 《教育艺术》2020,(4):24-25,26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解释,其关键词是"运用",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运用课程。这里强调了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学语言,积累语言,更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5.
卓宝琴 《考试周刊》2011,(71):51-51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语文素养是指通过语文课程,学生要达到一定的对祖国语言文字认识、审美、感悟、运用的水平。它的养成特点是随风潜入、润物无声,关键之处在于加强阅读教育,指导学生开启一扇扇文化的窗口,与睿智的大师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一、在课内与课外阅读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且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变语文课程的统一性和求同性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变语文课程的与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变语文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的发展本位。这样的语文课程理念和价值取向,无疑给沉默多年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水,本文是对新理念下的几种阅读教育法深切体会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可见,阅读教学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一、挖掘课程资源,利用课内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教版的语文教科书最大的亮点是:"情真意切,文质兼美。"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课堂教学而言,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仍然是读书,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10.
刘慧 《家长》2022,(35):43-45
<正>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是语文教学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可见,德育课程与小学语文课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发展的。因此,德育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融合与开发应运而生。本文从德育与小学语文课程融合与开发的背景、课程开发坚持的理念、德育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融合方法、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课程开发的实施途径等角度进行分析,努力寻求德育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觉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素养"的内涵,众说纷纭,有偏于理论角度的"素质说",有偏于实践角度的"能力说",也有两者兼之的"综合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这段阐述语文"课程性质"的文字看,我以为"语文素养"应是指一个人在语文方面养成的基本的学识、能力、情感态度、审美情趣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不同于学校教育中的其他课程,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仅以教学内容而言,语文课程不仅同其他课程一样要教授文本的内容,而且还要教授某一言语作品(选文)的语言形式;与此同时,语文课程不能为突出特殊性而只教形式,还要让学生把学到的这些形式有效地运用到他们的语文生活中去。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在这方面却不能令人满意,比如"比喻"的教学,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一直到高三的高考复习班还在教,结果是学生仍然学不会。"  相似文献   

14.
在今天这样一个大众文化、快餐文化泛滥的时代里,语文教育似乎也没能逃脱这种浮躁氛围的影响,教育浮躁了,教育出的孩子自然也是浮躁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时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育教学出现了异彩纷呈的教育"理念"、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文教育教学显得愈发浮躁。李镇西针对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独特的民主教育教学、朴素教育教学、生活化教育教学、人本教育教学等语文教育教学思想,并将这些教育思想积极地融合在其课程观里,主要体现在其对于语文课程本质的认识、语文课程价值的判定、语文课程结构与要素的认识与践行以及语文课程观中人的地位的界定和落实。  相似文献   

16.
余虹桥 《小学生》2022,(11):112-114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能力、逻辑表达能力等多种语文学科学习所必需的基础能力和思维。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是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读写技巧的训练与提升也是老师一直最为重视的方面。在课程改革推进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怎样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模式,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持续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当以读书为要,已经成为中国语文教育新时代课程改革凝聚的共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读整本书的建议",统编版语文教科书正式将整本书的阅读纳入课程计划。现在整本书阅读的研讨是语文教学深度改革中炽热的话题。诸多语文教师在这方面作出各种有价值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本文遵循"立德树人"的总要求,着眼于"真正阅读者"的培养,从三个层面上提出可供参考的指导方略。  相似文献   

18.
陈春 《考试周刊》2023,(12):39-42
语文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阅读更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关键内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在新课标落实下,小学语文教学环境也发生了改变,怎样在新课标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果,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在原本的教材上,对其进行创新融合,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思维,对学生阅读知识的积累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课程。教师应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阅读课程教学为主,以课外阅读为辅,结合学生的特点,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为目标,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20.
孙鸣阳 《科幻画报》2023,(3):153-154
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巨大突破与创新之一。为更好地优化语文课程内容结构,整合教与学的要素,将“思辨”融入语文教育,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思维理性。本文针对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与思维能力提升,探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价值,构建主题统整、文本研判、任务驱动、支架搭建、变式训练等思辨性教学路径,有效提高思辨化课程教学效果,展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