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0米栏跨栏步摆动腿的最新技术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跨栏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反映了跨栏在训练、技术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这除了运动员的身高条件好,百米速度提高较快外,主要原因是过栏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就跨栏步技术而言,发展变化较大的是跨栏步摆动腿技术。从前面提到的跨栏技术演变史看,摆动腿技术的发展是与整个跨栏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即跨栏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摆动腿技术的提高,摆动腿技术的发展又往往是跨栏技术发展的前导,这是跨栏技术发展的关键之一。   1.从跨栏步摆动腿的技术发展来看,跨栏是由过去的“跨”向现在的“跑”过渡。跨栏步摆动腿技术的变化无论如何都…  相似文献   

2.
跨栏步是跨栏跑的关键技术,在跨栏步中,其摆动腿动作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跨栏步动作质量。本文依据跨栏步中摆动腿动作应遵循的生物力学原理,借鉴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摆动腿技术动作加以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摆动腿技术动作进行了描述和概括,提出了摆动腿在整个跨栏步中合理性、经济性、实效性的动作规格。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跨栏步技术应体现出跨栏速度快,重心高,起跨角小,腾空后人体重心运动轨迹"平直"且接近栏顶,空中停留时问短、下栏快速支撑平稳,水平速度损失小,能顺利转入栏间跑。摆动腿在跨栏步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跨栏步中摆动腿的技术必须符合上述跨栏技术规格的要求。一、起跨腿着地缓冲阶段摆动技术摆动腿等蹬离地面后即应充分折叠,快速前摆,使摆动腿重心尽快靠近身体重心垂线,以减小  相似文献   

4.
张东 《体育世界》2011,(12):65-66
在跨栏运动训练中,要提高跨栏专项成绩,就必须解决好栏上的过栏速度和栏间跑技术,也就是跑跨结合和跨跑结合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现代跑栏技术要求运动员起跨腿应有适宜的起跨距离和角度,摆动腿应屈膝攻摆,积极"鞭打式压着地";另外,运动员栏间三步应有鲜明,快速的节奏。通过一些专门性练习可以诱导运动员合理,平稳的由跨栏技术向跑栏技术过渡。  相似文献   

5.
当今田坛对优秀跨栏运动员的要求是平栏差小。在平跑成绩一定的情况下,提高跨栏步动作技术尤为重要。好的跨栏步起跨速度快,起跨时重心高,起跨角度适宜,重心起伏小且接近栏顶,滞空时间短,摆动腿主动压栏,直腿下栏支撑。摆动腿参与了跨栏步动作全过程,因此,下面分阶段对其技术特点和要求及训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大量技术资料和观看比赛录像,对110米跨栏跑现代和过去技术的研究,得出跨栏跑的摆动腿技术、起跨腿技术、着地技术、腿臂配合等技术方面的不同,构成了现代技术与过去技术质的不同,而使现代技术更趋完善和合理。  相似文献   

7.
高栏跨栏步技术的发展趋势已从"跨栏"阶段进入到"跑栏"时代,其特征是远起跨、近下栏、攻栏腿屈膝高摆,下栏迅速,过栏时重心起伏平稳,并与栏间跑的衔接更加紧密。腾空过栏是跨栏跑中的关键技术,腾空过栏中,其摆动腿动作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腾空过栏动作的质量。研究认为腾空、过栏、落地、速度几个环节不同于传统技术是高栏跨栏步的现代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8.
男子110m跨栏跑的速度结构分析及专项速度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男子110m跨栏跑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项目,要提高跨栏专项成绩,就必须解决好栏上的技术动作和栏问平跑速度的问题。在过栏技术方面,应以提高起跨腿蹬地速度、摆动腿动作速度、起跨腿提栏速度和下栏后转为栏间跑速度为主;在平跑速度方面,应以提高栏间步频为主。  相似文献   

9.
<正>跨栏步是跨栏跑的一关键技术环节,它由起跨、腾空过栏、下栏着地三部分构成。速度是跨栏步教学的灵魂。勇敢、果断、顽强的意志是完成动作必备的心理品质,而完成动作技术的好坏又主要取决于两腿—摆动腿(亦称攻栏腿、起跨腿)的运行是否科学合理。笔者所任教的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受山区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所限,绝大多数学生未能接触过跨栏跑教学,  相似文献   

10.
跨拦跑是田径项目中技术较复杂、节奏较强、具有欣赏性的运动。在青少年跨栏训练中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技术性的细节问题。一、徒手练习通过徒手练习和辅助练习,可发展学生柔韧性,让学生对跨栏技术动作建立感性积累,形成一般性"栏感"。在平时徒手练习中,起跨腿和摆动腿相互配合往往不协调,主要表现有(1)摆动腿鞭打不积极。(2)鞭打后脚着地时脚尖没有充分爬登。(3)起跨腿提拉不充分,而导致提踵、重心不稳以及没有送髋等现象。(4)有许多  相似文献   

11.
跨栏步技术练习是跨栏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环节。学习和掌握正确的跨栏步动作,对于加快过栏速度、保持栏间速度和节奏是十分重要的,是跨栏跑完整技术的关键。跨栏步技术教学的练习方法很多,训练中选用和安排这些练习方法的顺序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合理地选用和安排练习方法对于尽快地掌握跨栏步技术和提高跨栏跑的成绩都有重要意义。在对学校运动队跨栏跑训练中我采用了下面一些练习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现代跨栏运动水平提高之迅速,反映了跨栏在训练、技术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这除了运动员的身高逐增、百米速度提高较快外,主要原因是过栏技术有了较大的改进。 1、跨栏步摆动腿角度的变化 跨栏步摆动腿技术的变化都是依据“攻栏前、攻栏时,过栏和下栏时”几个阶段变化的(这里跑栏绝不能理解为短跑一样)。其变化较大的是在上述四个阶段中摆动腿大小腿角度的变化,另外还有攻摆方面,速度及力量的变化等。 从现代技术看,攻栏前起跨腿在垂直部位时,摆动腿的大小腿已  相似文献   

13.
跨栏跑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更多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科学合理地安排辅助性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完成跨栏跑教学任务。下面介绍一些跨栏跑的辅助练习方法,供大家参考。一、跨栏步的辅助练习步骤1:让学生像跨越水沟一样助跑跨越平放在地而的技巧垫,可先横跨再纵跨。要求:起跨腿充分蹬伸的同时,摆动腿折叠前摆跨出,用前脚掌着地并继续向前跑出,起跨腿离地后自然留于体后,不做膝外展动作,空中两大腿呈充分拉开姿势。步骤2:助跑跨越橡皮筋练习。将系有橡皮筋的二个跳高架分别立于技巧垫两侧前方,要求学生按跨栏步技术经橡皮筋上方跨…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跨栏步技术应体现出起跨速度快,起跨时重心高,起跨角度适宜,人体重心空中运动轨迹“平直”且接近栏顶,空中滞留时间短,下栏快速、支撑平稳、水平速度损失小,能顺利转入栏间跑,摆动腿参与了跨栏步动作全过程。因此,其技术必须符合上述跨栏步技术规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1引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生物力学专家麦克唐纳德采用三维录像分析系统,以每秒50格的频率,拍摄下了美国31位优秀跨栏跑运动员(男22人,女9人)在美国奥运会选拔赛上的跨栏技术。经过对这些优秀选手的技术数据进行细致的处理、分析,麦克唐纳德指出,虽然优秀跨栏跑运动员必须具备卓越的短跑速度,但是跨栏跑还需要适应每个完整跨栏步周期中每步不同的跑步技术,并明确指出,跨栏跑不是冲刺跑。这一观点与目前被人们广泛认可的技术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2跨栏步周期及每步定义每一个完整的跨栏步周期都是由4步不同的跑步动作组成。我们把每步动作分解…  相似文献   

16.
实验研究表明,在跨栏跑教学中,强调起跨腿适宜的提拉时机对跨栏步技术的掌握、跨栏步与栏间跑的衔接、运动损伤的避免以及初期的教学效果有影响。发现在跨栏跑初期教学中,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强调起跨腿折叠、外展,并在适宜的时机进行提拉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发展跨栏步专门力量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发展跨栏步专门力量的意义   在进行跨栏跑技术教学训练中,跨栏步技术是一关键环节。跨栏步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跨栏跑项目的成绩。而要形成良好的跨栏步技术,缺乏必要的跨栏步专门力量是不可能的。目前普遍认识到,运动员跨栏时身体要腾起相当的高度,还要有 3米以上的远度,并要连续快速地跨越 10次栏架。如果专门力量不够。要快速跨越栏架是不可能的。力量是速度的基础,跨栏步专门力量对于快速正确地完成跨栏步动作具有决定意义。   2 目前发展跨栏步专门力量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有的运动…  相似文献   

18.
11 0m栏在田径项目中属于技术复杂、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其成绩的获得取决于良好的平跑速度、正确的跨栏技术及跑与跨的结合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在高速跑进中能快速连贯地过栏。跨过栏架后积极迅速地投入栏间跑的一系列技术。一般认为跨栏步技术的好坏是跨栏完整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所以把跨栏步技术列为重点教学内容。然而在实践中往往会发现有些学生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状态都已经具备较高运动水平 ,而跨栏技术也非常不错 ,但在整个跨栏过程中很难较好完成栏间三步跑。因此 ,跨栏技术与栏间跑技术的紧密衔接点是关键环节。本文对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田径运动的一条腿蹬地,另一条腿顺势摆动技术在田径训练中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普遍性是指它存在于田径走、跑、跳、投的所有项目中。例如:跳高、跳远和撑杆跳高的起跳,铅球的背向滑步,蹲踞式和站立式的起跑,跨栏的起跨腿和摆动腿的配合,尤其是构成人体活  相似文献   

20.
黄光亮 《中华武术》2010,(10):56-56
在跨栏跑项目中,110米栏是最具代表性和技术难度最大的项目,过栏是跨栏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使身体快速越过栏架,为栏间跑创造条件。下面就以110米栏过栏时摆动腿与起跨腿的技术作一主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