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宪法颁布于1982年12月4日,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八二宪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型塑我国宪政秩序的首要法律文件。随着十六大报告的诸多理论创新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巨大的社会变革,使宪法面临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挑战。现行宪法自颁布之日起已先后经历了三次修改,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修正案“的方式完成了对我国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正。一、正确的修宪方式的选择宪法修改一般有全面修改和部分修改两种方式。全面修改是指在国家政权性质及制宪权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国共制定了四部宪法,现行的1982年制定的宪法也经历了四次修改。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要保持其稳定性,同时宪法又必须与现实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修改宪法又是必要的。即便如此,修改宪法毕竟是极端严肃和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正确处理宪法稳定和修改的关系至关重要。本将从宪法修改的理由、宪法修改权以及宪法修改与宪法解释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认真审议并通过了十四条宪法修正案。这是对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公布施行的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  相似文献   

4.
1982年宪法实施至今已经30年,其间经过4次修改,有学者批评我国修宪过于频繁,动摇了宪法的稳定性,这种观点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我国社会发展有其特殊之处,宪法的发展需要发生频繁的变动。宪法的权威性依赖于宪法的适应性,需要宪法的不断修改来保持适应性,宪法修改的时间距离与宪法的权威性无关。宪法修改的时间限制在我国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第一现场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1982年出台的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这次《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有: 一、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  相似文献   

6.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至此,现行宪法从1982年颁布实施以来,已先后经历了四次修改,通过了四个宪法修正案。每一次修宪,意义都十分重大,成为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与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份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将要对宪法进行修改,这将是这部国家根本大法21年来的第四次修改。 修改宪法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党中央十分重视。中央提出了14项修改宪法建议,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宪法在制订时,某些规定具有超越历史阶段的倾向;某些术语存在落后于时代的地方;某些表述基本符合实际,但不完全符合实际.在修改中,宪法颁布时就存在问题的某些内容,或者修改不够及时,或者一直没有修改;宪法颁布时不存在问题而后来根据实践的发展需要修改的某些内容,或者修改得不彻底,或者没有修改;某些可改可不改或者说根本不必修改的内容做了修改;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总起来说,虽然坚持、体现和突出了改革的精神,但是不够全面和到位.在解释中,某些提法带有历史局限性.在实施中,某些规定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宪法,增强宪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9.
非公有制经济的合宪性是其宪法地位确立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是非公有制经济合宪性的基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在1982宪法的基础上,经过1988年、1993年两次修改后,逐步确立起来的,而随后的1999年、2004年两次修宪则实现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叶剑英为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与完善尤其是为我国宪法的创制作出了贡献。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出台后,叶剑英一直关注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与完善,特别是在十年动乱中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了严重破坏,针对这个教训,叶剑英强调,一个国家非有法律和制度不可。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叶剑英作了(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并主持通过了1978年宪法。由于形势的发展变化,1980年9月,叶剑英主持召开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正式开始对1978年宪法进行全面修改。并于1982年12月通过了新宪法。他说:这部宪法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