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老师,‘忧伤’的‘忧’您写错了!‘忧’字没有点的。”在教研话动课上,一位小男孩面对十几个老师,毫无畏惧地指出了老师的书写错误。那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听了,不假思索地把板书中“忧”字上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释迦牟尼和孔夫子坐在一起论道。在休息的时候,佛祖写了一个“射”字要孔子辨认。孔子回答说:“这是射箭的‘射’字。”佛祖摇着头说:“错了,错了!身子仅有寸长,此矮人的‘矮’字;而‘矮’字,才是射箭的本字。你看:‘矢’者,箭也;‘委’者,放也——将箭放出去,不是‘射’字吗?”孔夫子听了,若有所悟,沉思片刻之后,写成一个“重”字,问:“大师可认得这个字?”佛祖答:“此乃轻重的‘轻’字,有何难哉!”孔子摇头晃脑地说:“非也,非也!此字乃‘千里’二字组成,乃是出门的‘出’字,意为出行千里也;而出字是两座山重叠在一起,自然就‘重’…  相似文献   

3.
新编高中课本第一册(以下简称“课本”)关于“注意古字通假现象”的论述,举例有失严谨,致使条贯纹乱,论证矛盾。课本指出:“通假,指的是古书上音同、音近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课本里把一些古今字也列入这个范围。”接着分别介绍了“通用”、“假借”和“古今字”。最后强调:“通假字中只有一些通用字和古今字可以互相通用,至于假借字只能是甲字通乙字,而不能倒过来把乙字写成甲字。如‘蚤’通‘早’。但‘早’不能写作‘蚤’的通假字。这是应该特别注意的。”仅就此段文字而论,固然无懈可击,但将这些“应该特别注意的”话同前面关于“本有其字”的“假借”的例证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4.
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芙蕖》一文中“是芙蕖也者”一语,课文注释为:“这样看来,芙蕖这样东西。‘是’,如此;‘也者’复指芙蕖”。把“也者”当成重指代词。江文同志对此提出不同见解。认为“‘也’在古代汉语中不能用作代词。‘也者’合起来作用代词的例子也未尝见闻。”其说甚是。惟谓“‘者’字虽可作代词,但必须与实词或词组直接结合,不能用虚词隔开。此句‘者’在虚词‘也’之后,显然不能看作代词”。则尚须商校。本文拟就“也”“者”二字的词性及“也者”连用构成的句式,略作辨析,以与江文同志商校,并就正于古汉语研究前辈。  相似文献   

5.
星期六,我们嘉和坊的假日小队开展了一次“啄木鸟”行动——上街捉错别字。我们一小队人沿着铜川路一条街,走过一家家商店,边看边议论。眼尖的小归第一个发现“敌情”,“看,这个‘修’字。”我们一拥而上,对店堂里的叔叔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干什么?”  相似文献   

6.
潘嘉静同志在《汉语修辞常识》(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一书中,谈到“注意成语的写法”这一问题的时候指出:“成语中的每个字都有一定的作用,不是可有可无的.但因为它的某些字,常常有同音字或义近字,容易写错,所以为了写得正确无误,就必须下苦功夫记牢.如:再接再励——不能把‘励’马成‘厉’.按部就班——不能把‘部’写成‘步’.”(以下例略——引者)(见原书第40页)这里,“再接再励——不能把‘励’写成‘厉’”的提法果真是“正确无误”的吗?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字·犬部》云:“,犬走臾,从三犬。”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引伸为凡走之称。《九歌》‘表远举兮云中’,正注:‘系,去疾克。’《尔雅》‘扶摇谓之愈’,作此字。”《说文解字·分部》又云:“众,火华也,从三火。”段氏云:“古书‘众’与‘轰’二字多互讹。如曹植《七启》‘风厉森举’,当作“须举’。班固(东都赋》‘联炎炎炎’,当作‘森莱炎炎’。王选日:‘森,去疾克也。’李善注见不别二字。”今按:段氏议“古书‘众’与‘轰’二字多互讹”,言之有理(见后),但其书证却似有疏失。检《文选·七启》本作“风厉…  相似文献   

8.
高中人教版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课后练习(第43页)中的“弹”字。选文如下:客谓梁惠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若何?’应曰:‘弹之状如弹。’谕乎?”王曰:“未谕也。”  相似文献   

9.
在一般古汉语教科书和文言虚词专著中,都把“有”字出现在名词前,看成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头。这种观点影响是如此之深,以至有人在探讨国号前附加的“有”、“大”、“皇”诸字意思时,就能断言:“‘大’字为一美称,表示‘广大’、‘伟大’,多为本朝人的称谓。‘皇’也是‘大’的意思。”而“‘有’字井无什么实际内容,只是用在名词前的语首助词,一般是后来加上去的”。“有”字有无实义,学术界曾有探索。秦建明、张懋镕二同志最近撰文,又提出了不  相似文献   

10.
一次,英国一家电视台记者采访青年作家梁晓声。在他回答了对方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后,英方记者走到梁晓声跟前说:“下一个问题,希望您做到毫不迟疑地用最简短的——两个字,如‘是’与‘否’ 来回答。”梁晓声听后点头表示同意。英方记者问:“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就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看来究竟是好是坏,”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关于苏轼词风方面的研究文章接踵出现,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吴世昌先生的两篇文章。 本文,就“豪放”、“豪放派”问题,评吴世昌先生词说,并与徐洪火先生商榷。 “豪放”,是人们很熟悉而又常用的,似乎没有什么不懂的,其实并不如此。吴世昌先生独具慧心,首先探本索源,指出:“陈登不理许汜,许汜说他‘湖海之士,豪气未除。’显然说陈傲慢,并非褒词。‘放’字则似乎起于魏晋间‘放浪形骸之外’一语,结合‘豪’与‘放’为一词而成豪放,大概起于唐朝,《唐书》称李邕为‘豪放不能治细行’则是指其品行,陆游为别人说东坡词‘不能歌’辩护:‘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也是说东坡为人性格‘豪放’。”“豪放二字多少还有点挥洒自如,满不在乎,豁达大度的含义。”①诚然,做这样认真的探赜索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词语量的不断加大,词语王国的岗位竞争也愈加激烈。这不, “在”和“再”也为了岗位问题争吵起来,而且一直闹到了词语国王那里。“再”字首先开口: “国王陛下,我控诉“在”他无故抢夺我的岗位,该我去的地方他偏抢着去。您看,像‘我在家里再一次拿起笔做作业’,他仗着人多,硬是把句子变成‘我在家里在一次拿起笔做作业’您看,这像什么话?”“在”字也不甘示弱: “国王陛  相似文献   

13.
“老板”不是老板,是我们的班主任,一位极富幽默感的语文老师。那天,他第一次站到我们教室的讲台前,是这样自我介绍的:“十分荣幸,这学期,在下一人掠取了你们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两只饭碗!请记住我的名字,我姓鲍,单名一个施字,鲍——施。”“鲍——施,boss(老板)!”一个冒失的同学学舌道。大家哄堂大笑,一阵喧哗。“鲍——施,这不是英语‘老板’的音译吗?”“唉,对!他还真像个老板呢!瞧那‘老板肚’!”……从此,“老板”这个称号便流传开了。  相似文献   

14.
学会得体地表示拒绝,对于我们进行英语交际十分重要。同学们都知道,“I’m sorry.”和“I can’t.”是表示拒绝的常用语,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拒绝都要用它们来表达。语境不同,表达拒绝的方式也不一样。在拒绝之前,一般应略表歉意或表示感谢,以示礼貌。以下是表达“拒绝”前常用的说法。★I’m(very)sorry.对他人客气的邀请或请求,拒绝时要表示歉意并说明理由。交际情景一:—I’d like to invite you to dinner this Satur-day,M r Sm ith.—I’m very sorry,butIhave otherplans.——史密斯先生,星期六我想请你吃饭。——很抱歉,我另有…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有许多思维方面的故事,引用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请看以下几例:一、巧摆“田”字——借助思维有一年,日本首相田中访华。在一次宴会上田中问周恩来总理“:总理先生,久仰您的大名。今天,您能否用你们贵国的四根竹筷,摆出我田中的‘田’字来?”周总理略加思索,笑着对田中说“:首相阁下,这很简单,你看——”周总理说着把四根竹筷握在手心,然后轻轻往桌上一敲说“:这不是您田中的‘田’字么?”在场的官员对周总理的才智赞叹不已。在这个故事中,周总理借用方桌的四边…  相似文献   

16.
笔者时常为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惑——为什么人们一见面老问“您吃了吗?”,而同时又为什么不少人口头上依旧招呼别人“您吃了吗?”,近日翻阅一本《口语艺术》,偶得这样一段话: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说:“从效果来说,‘礼貌语言’是人和人交际时表示自己和对方的‘价值’和‘关系’的一种语言行为。‘价值’不是指金钱多少,而是文明高低。”他认  相似文献   

17.
观贵刊1990年10期王为民文章《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之瑕》,说杨万里之《初夏睡起》诗“引错了三个字”,“‘留’应为‘流’;“‘软’应是‘溅’”;“‘与’也错了,应为‘上’”.此说不妥!只要稍微读几本古书的人就知道,古人诗词之类有不同版本流传,字句不尽相同,不能随便否定猜疑。我读的《诚斋集》(杨万里号诚斋)全诗确为这样:  相似文献   

18.
那天,我和同教研组的阿秀在校园漫步。在藤萝架下,我们捡到了一本粉色日记。翻到扉页,一行漂亮的行书跳到眼前:“赞美你的手——它因为没有随意触动别人的情感而高贵。”我和阿秀相视笑起来。阿秀说:“别管它,又不是咱硬从别人枕头底下抠出来的!随手乱丢自己的‘情感’,还好意思说什么高贵和低贱呢!打开看看,也好找到失主。”这是一本高二男生写的日记。前面的文字有一些是骂老师的,却也似乎骂得有理。后面出现了一个MM,整个日记的调子便为之大变,山也清朗水也澄碧起来。再往后翻,阿秀的手羞涩了。我说:“行啦,咱就从这儿开始‘高贵’吧。…  相似文献   

19.
关于杜诗用字的妥贴、确切,过去在许多文评、诗话中曾流传有不少佳话。欧阳修《六一诗话》云:“陈公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莫能到也。”又刘凤诰《杜工部诗话》引王彦辅云:  相似文献   

20.
程显龙 《班主任》2012,(4):60-60
一天,一位富豪和朋友在酒店小聚,酒店老板频频上前敬酒。客人走后。酒店服务员对老板说:“他们不会再来这里吃饭了。”果然,那位富豪再也没来过。老板很疑惑,便向服务员求教。“您有没有想过,在客人们的需要当中,有一种需要叫‘不需要’。了解‘客人不需要什么’与了解‘客人需要什么’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