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晏几道词:伤心人的感伤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几道是一位多情的感伤词人。由于他出身相门 ,而后又家道中落 ,谋生无计以至仕途蹭蹬 ,再加上他傲物睥世、敏感多情的性格气质 ,就使得他的爱情词显现出一种强烈的感伤色彩。其“艳词颇有藉诗酒风流自遣的有托而逃的意味” ,即对爱情至死靡它的追求成了他心灵的避难所。为了表达这刻骨的“伤心”意绪 ,在艺术上 ,他借助了“追忆”与梦境 ,借助于章法上的顿挫多姿以及语言上“字外盘旋 ,句中含吐”等艺术手段 ,并且注重向诗歌和慢词长调学习 ,从而使传统的令词在语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上超越《花间》 ,呈现出一种开新拓展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2.
晏几道和秦观是中国词史上的两位著名词人,在北宋词坛上更是享有盛名,由于两人的作品皆以伤感著称,古人常将二者放在一起作对比研究.清人冯煦曾就此评价道:"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可谓十分中肯.论文在此基础上,从两位词人的身世遭遇、性格特征、题材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着手,对两位词人的"伤心"进行细致的审视和梳理.  相似文献   

3.
作“言词”、“词句”,义项使用时,“辞“与“词”相同。古代汉语中,在较古时候一般只用“辞”,而不用“词”。自汉代以后.“词”才逐渐代替了“辞”。  相似文献   

4.
晏几道将没落贵族公子的感伤情怀,投注到对于往事的深情追忆当中,通过悠缈的梦境描写,抒发出人生如梦的怅惘意绪。他的令词创作,意境空灵,结构顿挫,语言浅淡,从而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5.
“词”和“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可通用。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要细加区别。  相似文献   

6.
合肥方言“子”尾词和“头”尾词比较丰富,代表安徽江淮方言词汇的一种典型特征。其中“子”尾词以两字组、三字组为主,“头”尾词以两字组居多。“子”尾词词性大多为名词,也有少数是代词、数量词、动词或形容词;“头”尾词分别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词缀“子”在“子”尾词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指小增恶”的主观评价态度,词缀“头”在“头”尾词中分别表达“指小增恶”、事物发展的势头或来由以及某件事是否值得去做等多种功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校教育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人文关怀、爱心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并为之不断努力探索着和认真实践着。然而,相信有很大一部分老师会和我有同样的尴尬和困惑:为什么有的学生教师倍加关怀、悉心辅导,他们反而更加落后,一路滑坡?为什么有的后进生经过一两年的转化,仍没有多大起色?为什么教师对学生倾注了大量心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进生却在逐年增加?前几天看苏州电视台《社会传真》,有这样一则报道:新学期开学之初,江苏省吴江、太仓等地的政府领导结对帮困献爱心,资助贫困学生。他们一改以往由受助学生上台领取钱物并…  相似文献   

8.
近20年,"词中老杜"说成为研究热点,成果众多。通过尽可能多地罗列梳理关于"词中老杜"说的研究资料,说明"词中老杜"说的客观存在,进而揭示、归纳"词中老杜"说的丰富涵义,对这种文学研究现象做进一步的评价,并分析这种文学研究现象成为热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夜作”词是指创作于夜晚时刻,或者以夜晚为创作情境的词作,辛弃疾的“夜作”词多达80余首,且不乏被广为传颂的名篇。辛弃疾的“夜作”词在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上均有很高的价值。从内容上看,这些“夜作”词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多面的辛弃疾形象:他会抒发豪情壮志、思考进退出处,表达思归怀人之念,还会用笔记录温馨画面、调侃世间万物。从风格上看,这些“夜作”词涵盖了豪放、怪奇、理趣、婉约、诙谐、精致等多种风格,是“词备众体”的完美印证。  相似文献   

10.
秦现是北宋中后期著名的作家,他一生著述颇丰,诗、词、文、赋兼善.秦现的词作品,以其情韵兼胜、感人至深的新风格,向来被人们尊奉为“婉约词派”的正宗.秦观在创作过程中善于融情于景、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被后人目之为“古之伤心人”.秦观这种凄厉哀怨、沉郁悲怆的伤心情致,不仅在其词作品里有着充分的表现,而且在其诗歌作品中亦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纵观秦观一生的诗歌作品,既有早年横放杰出、少不更事的狂放意气,又有平时闲后时期的闲雅情趣,然而更多的则是理想破灭、忧惧畏祸的绝望心态.笔者认为,“伤心”和“悲情”是秦观诗歌的主要感情基调.因此,在拙文中笔者以此视角为切入点,着力于秦观诗歌“伤心”情致和“悲情”意绪的深入开掘,并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对这一感情基调的深刻内涵和形成原因做一深入地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视光传达设计中,文字是一种重要的视觉符号,文章主要从变形、倒置、省略等七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使文字设计更富有意趣,以增加作品的深度与品味。  相似文献   

12.
伤感情调的词与感伤情调的词因作者的性格特点而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达倾向,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伤感之词重在“伤”,是现实情感的直接感性的流露,率直真切、往而不复的情感宣泄形式使这类词作具有“痴语”动人之美;感伤之词重在“感”,是现实情事经过作者理性的思索后的巧妙安排,因而这类词在圆融而节制的情感表述中透露出深悟人生的含蓄明净之美。  相似文献   

13.
封建礼教和理学对宋代妇女的捆索,不仅使她们在心理特质上对愁更敏感,同时也使她们情感意识开始苏醒;在元蒙南下、国难当头的社会大动乱之际,这些女性更表现出高扬的民族气节;即使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青楼歌妓,渴望身心自由的民主意识也比前代更为强烈。不同的女性将她们的思想意识借助"词"这一特殊载体表现出来,其词作中浓厚的感伤情绪是他们心灵痛苦的倾诉和与命运抗争的见证。  相似文献   

14.
李商隐和吴文英独特的悲剧性情感体验使他们因情感世,形成了悲情性审美心理结构。他们作品的情思以“伤春”为主题,刻意抒写阻隔、孤寂等内在情绪型感慨,表现出细微、曲折的艺术特征,创造出感伤、深挚的情思美。  相似文献   

15.
言不尽意论是言意之辨的一个重要论题,对中国古典诗学影响深远.诗人在诗歌创作时必然要面对这个问题,自觉地采取措施,使言语能够尽可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炼意和炼字就是诗人经常使用的两个方法.炼意集中体现在提炼升华和推陈出新两种方法.炼字主要有提炼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叠词和词类活用等情况.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从李清照词作描写愁情这一角度入手,运用王国维的境界说分析了词作描写的愁情境界,说明其词已经达到情与景的完美统一;文章又以李清照南渡前后为界来分析其愁情境界的类型,对愁情境界的类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第一,南渡前期淡淡的轻愁;第二,南渡后期浓浓的哀愁。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的主要构词方式在《晏子春秋》中都已具备,但它们的发展不平衡,单纯词发展受到抑制,附加式的词缀处于新旧交接期,联合式得到长足发展,动宾式有所发展而补充式、主谓式可以认为是一种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8.
宋词的研究多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作品的意境或写景抒情的创作手法等,少有语言学的视角。在当今跨学科视野优势日益显著的背景下,对于同一材料的不同视角的观察往往显示出独有的新意。我国古典韵文中对于颜色词的使用非常丰富,宋词尤甚。文章结合具体实例,对颜色词在宋词中表现出的审美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对比,对不同颜色词所体现出的语用特征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宫城悬钟,它不仅是装饰,还因其声"若疾霆转雷而激迅风",足以震摄天下而成为一种权威的象征。唐诗中宫廷钟声,显示威武庄严的皇宫气派与万国来朝的盛世风采;歌钟与礼乐相关,体现歌钟教化与歌舞风流;钟鼓馔玉象征荣华富贵,钟声还流露出诗人对繁华不再的伤感与苍凉。  相似文献   

20.
"伤心不独为悲秋"--试论李益诗歌的感伤基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益是中唐杰出的诗人。感伤作为李益诗歌的基调,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文章从我国古代的感伤文学传统以及李益生活的时代背景、生平遭际、个性气质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了李诗中感伤基调的成因和表现,以期从新的角度来认识李益诗歌的整体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