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道教斋醮仪式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斋醮是道教祭祀仪式的名称 ,道教斋醮在世界宗教祭祀中独树一帜。本文通过对“斋”、“醮”内涵的辨析 ,认为道教灵宝斋法、正一醮仪的产生 ,不同斋法、醮仪的配合使用 ,使道教具有完备的科仪格式。在道教兴盛发展的唐宋元明时期 ,斋醮仪式成为国家祭祀大典 ,并成为民间传统祭祀文化的主流。道教斋醮具有济度、祈禳的宗教功能 ,斋醮是道教思想的仪式化反映 ,它充分显示宗教仪式象征的特质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道教的文昌帝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昌帝君又称为梓潼帝君,是道教吸收民间信仰而尊奉的科举之神。本文以中国历史文化为背景,考察了梓潼神从蜀中地方神的衍化过程,由于宋代道教吸纳民间俗神进入道教神系,梓潼神成为天下士人崇奉的职掌禄籍之神。作者通过对文昌帝君信仰的源流,文昌帝君道教化、民俗化的分析,认为文昌帝君从蜀中地方俗神转化为全国大神,道教对其神性的改造和理论提升是关键。蜀中民间的梓潼神向道教的文昌帝君衍变,这在中国宗教造神运动中颇具典型性。  相似文献   

3.
《封神演义》中出现了大量神仙、仙境、法术、宝物等意象,这些都是一种文化符号,充满奇幻的想象色彩,体现了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道教文化符号中包含着丰富的诗化哲学意蕴,欲探究其中堂奥,首先要明白何为“诗化哲学”“诗化哲学”与道教文化符号的生成有何关系,以及这一艺术特色在《封神演义》中是如何体现的。该文将从道教文化的思想源头——道家思想为切入点,并结合中西诗化哲学的横向对比,对《封神演义》中的一些道教文化符号和中西诗化哲学的异同进行解读。探究这一问题,对于理解道家思想与道教文化的源流关系,以及中西诗化哲学的内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词是道教文学中重要的一种文体,产生于唐朝,盛行于宋、元、明时期。青词既有着与祝文类似的外在形态,也有着章文浓厚的宗教色彩,它是祭祀之文与早期科仪文书结合的产物。从唐至宋,青词的指称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斋词和醮词的总称,并从官方走向民间。同时,它也走出玄门,进入文学领域,具备了文学的美感与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人认为食胡麻饭是得道成仙的修炼方法之一,而传说中的神仙也以胡麻为食,这种观念的形成与胡麻的原产地以及胡麻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胡麻来自于在中国古人眼中充满神话色彩的西域地区,它本身又是一种医学上常用的药材,各方面因素叠加,使得这种原本很普通的植物成了道家服食求仙的修炼法物。  相似文献   

6.
周必大在翰苑期间所作诗歌数量不少,是了解南宋孝宗朝翰林学士以及翰苑文化、文学的极佳素材。周必大翰苑诗歌主要包括自陈心声的翰苑宿值诗、歌颂南宋中兴的应制诗、与三馆、六部文臣的唱和诗及至交好友的唱和诗,鲜明生动的展现了其作为翰林学士的文化生活、交游状况和文学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佛教道教与中国诗歌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教道教与中国诗歌之关系马大品在我国,人们总把中国文化视为儒家文化之统治。实际上,中国文化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已是儒释道三家文化的混合体,是这三种文化共同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辉煌与繁荣。它们之间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大至治国方略,伦理道德,小至为人...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中英诗歌及诗学思想的对比分析,旨在挖掘重审中国诗歌深层的隐喻概念和思想,并从跨文化和跨语言的角度证实西方隐喻理论的普遍认知观.研究表明尽管存在着中西文化差异,但在诗歌语言的基本认知观上已有共识.中国学术史上缺少隐喻研究的统一理论框架,但中国诗学传统从不缺乏对隐喻认知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古诗长调中,存在着明显的结构主线和情感主线有机交织的"复合式结构",按照欧诗中复合式结构之两条主线的结合方式,可以把欧诗中的复合式结构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岂(+)……(+)"或"(+)……岂(+)"句式和"……(+)而……"句式为基本构型的复合式结构形式,另外一种是以情感的发展来统摄事物景象的复合式结构形式。欧阳修形成复合式结构这种诗歌表现形式,经历了长时期的探索。欧诗的复合式结构表现形式,对宋诗发展过程中形成"破体"风尚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形成宋诗主体面貌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开拓古代文学研究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0.
颂是道教文献中一类非常重要的文体,道教文献中的颂可分为三类:道经中的颂、用于解经的颂以及道教科仪中的颂。这三类颂各有不同的特征。除第二类外,其他两类与偈、赞存在界限的模糊性,虽然如此,道教文献中的颂从其起源与作用,精神实质,与仪式、音乐相结合等方面,都与历代文体学著述所言之颂之"正体"相一致,因此,道教文献中的颂是先秦颂体在后世的持续发展,它是古代颂体研究一个不可忽视的文本内容。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华人社会是一个宗教气氛浓厚的社会,不仅有信奉中国传统宗教的,还有崇拜故乡神明的,又有信仰西方宗教的。其中,道教在菲华社会的宗教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宗教作为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道教也不例外。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有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华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通过道教的传播得到延续。道教又具有兼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它既善于容纳别的宗教,又善于向别的宗教渗透。道教的这一特点,通过华人对其移居地社会的影响力和适应性得到体现。而正是这种影响力和适应性,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亚洲最西方化的国家菲律宾争得了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12.
论辽海文化     
彭定安 《文化学刊》2013,(3):70-85,F0002,F0003
"辽海文化"作为辽宁地域文化的称谓和文化符号标示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含义。辽海文化既具有游牧文化、农耕文化混融而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特点,又具有海洋地区文化的特色;前者之浑厚、纯朴、刚劲、雄健,与后者之外向、机敏、灵动汇合而构成辽海文化总体,显示了地域文化的特色与亮点,而区别于东北其他地区,成为东北文化总体中的特色部分。  相似文献   

13.
有一种意见认为,盛唐诗的情景关系基本上是分离的,本文的撰写受到这种意见的触发.第一部分首先就情景交融的内涵作了简要的总结和概括,接着论证王维诗在情景交融方面已达到很高层次,从而为中国诗歌艺术传统和民族特色的形成作出了贡献.第二部分将王维与其他盛唐诗人和大历诗人作比较,说明他们在情景交融方面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相似文献   

14.
李迺涛 《文化学刊》2014,(2):138-142
日本统治大连长达40年之久,为了消除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达到长期霸占大连的目的,日本殖民当局在大连地区极力培育殖民文化,大搞民族歧视,推行奴化教育,处心积虑地推出了一整套渗透日本文化、摧残中国传统文化的殖民文化政策。我们通过分析神道教的起源、演变及特点;殖民统治时期,神道对大连的宗教侵入;神道教对大连社会生活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揭露殖民统治时期日本对大连思想文化的侵略。  相似文献   

15.
电力企业文化是为一个电力企业广大职工所共有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电力企业管理哲学和电力企业精神的核心,是凝聚电力企业职工归属感、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6.
蔡炜 《职业圈》2013,(29):138-138
优秀历史廉洁文化具有导向和教化、监督和凝聚、审美和修身、鼓舞和支撑等多重社会功效.对其进行深入挖掘、总结、宣传和弘扬,对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推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湖北是文化资源大省,廉洁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南瑞集团武汉南瑞公司利用地缘优势。深入挖掘以《老子》和武当道教为聚集的道廉修身文化。并积极借鉴运用于企业自身廉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国有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相当有必要,文章叙述了作者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浅陋观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民族文化与所处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发现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都与其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许多文化现象是对所处自然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推崇,特殊的生态环境产生特殊的文化现象,文化在适应自然环境中发展,文化打有特殊的环境烙印。  相似文献   

19.
当代民谣是一种有价值的民俗的语言文化现象。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深刻的思想性和精妙的语言技巧,它既是民间版本的“资治通鉴”,也是文人诗歌创作的另类范本,还是诗歌修辞研究的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子写作派"推崇西方技艺与"民间写作派"推崇肉身的诗歌主张触及了新诗发展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西方与传统之间如何建立新诗自身的审美规范."知识分子写作派"与"民间写作派"必然面临哪些写作困境.学习西方或照搬传统都无益于拓展新诗想象力的空间.现当代诗人为找回汉语诗的诗味作了哪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