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语文教材把课文分为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在教学自读课文时,教师们常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一种是“浓墨重彩”的方式,像对待讲读课文一样面面俱到地精讲细练。一种是“轻描淡写”的方式,利用半节课说说字词、读读课文,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2.
现行语文教材以单元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每个单元一般安排五篇课文,分讲读课文、自读课文(包括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课文)两类。在中学教学中,对这两类课文的处理并不一致。有的教师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一样上法,实际上等于取消了自读课文;有的教师以升学考试为指挥棒,只教讲读课文(基本篇目),自读课形同虚设;有的教师仍像过去一样进行单篇教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上述做法都违背了单元教学系统、整体、迁移的要求,离开了教材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分讲读、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高中只分讲读和自读)三种类型,这套教材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由“教”到“不需要教”的过渡趋势,组成了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三部曲,因此认识三类课文的地位和作用是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正确使用这套教材,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一些教师对三类课文处理不够恰当,特别对自读课文处理不当,有的教师用一个课时对一篇自读课文从结构、内容到写作特色作空洞乏味的讲解,实际上把自读课变成“简讲课”,并没有体现出自读;有的教师对课内自读课文,只在课堂上三言两语提些要求,就放任学生自己阅读,这是纯粹“自读”;有的教师对课外自读课文放任自流。第一种作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地强调教  相似文献   

4.
在讲读课文中,教师要重视课文的“读”,教学中应注意:一、读的量要够 有的教师整节课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处于被动位置。被动地学习,思维怎么能发展?有的教师40分钟的时间,几乎都在“讲”,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莫名其妙。一般来说,一节讲读课文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让学生读,让学生把静态的文宇作化动态的理解,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5.
今年秋季开始,初中将普遍使用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本,即新教材。它分讲读课本和自读课本两种,同时用于教学。讲读课本绝大多数是公认较好的篇目或传统篇目。然而指导思想是新的,编辑意图是新的,构成的体系是新的。至于自读课本,绝大部分是新课本,如第六册,新篇目达到80%以上。根据有关材料说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自读课本中的课文当讲读课文教。这就必然要新课新备,自然也有新课新备的问题。回顾以往的情况,有的课文存在误点,有的参考资料存在误点,有的提示、注释、思考练习有误点,如不把旧课当新课看待,轻车熟路,这些误点自然就会带到新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课本设置的课内自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补充和延伸。这类课文要求在课堂上由教师指导学生细读,每篇课文一课时。这就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这类课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不注重学法指导,不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就是把它处理成讲读课文。如何处理这类课文?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一、明确教材特点,精心备课,认真设计教法、学法。从讲读课文到课外自读课文的过程来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课内自读课文处于由扶到放的中间环节上,属于半扶半放的那一类;从课内自读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来看,课内自读课文紧承于讲读课文之后,利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来学习这类课文,其编者意图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自读课文又称二类课文,它是语文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待这类课文的教学,目前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与讲读课文同等对待,精讲细析;一是放弃指导,根本不讲。这两种倾向都是有碍于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只要我们仔细揣摩教材编排内容,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自读...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的比重占到50%以上。目前,在这两种类型课文的教学上,存在着两种误区:一是将课内自读课文留课时让学生自读。课外自读课文不留课时,让学生课外自读。二是将这两种类型的课文同讲读课文等同起来,变成货真价实的讲读课。事实上,这两种态度和方法都是不可取的。那么,怎样才  相似文献   

9.
现行初语教材编排大量的自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将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在自读课文中加以应用,从而达到在应用中巩固、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如果说讲读课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举一”的作用,那么自读课文则起到“反三”的作用,这样,设置自读课文就犹如给学生开辟了“知识迁移”的园地,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10.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的每个单元都是由讲读课文、自读课文、写作、口语实际和语文实践活动、汉语知识六类组成。其中前两类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是一个小整体,各单元之间互相联系:有的是巩固性的,有的是扩展性的,有的是预备性的;单元中的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从训练能力的角度看,一般是举一反三的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标对自读课文作了十分明确的教学要求: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测,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以配合讲读课文的教学,完成听、说、读、写训练。从教材编排的体系来看自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迁移,是讲读知识的补充训练。因此把握和选取有效的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讲读课文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读写结合”、读写相辅相成的原则,小学语文课文从第八册起,安排了一定数量的“读写例话”。它们把“读”放在首位,有的侧重于“读”的训练,有的侧重于“写”的训练,每篇都以学生读过的一篇讲读课文为例子,从而归纳出读和写的方法与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一、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必须对三类课文进行研究现在的中学语文统编教材,有讲读课、课内自读课、课外自读课三类教材,讲读课文由教师教读,课内自读课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外自读课文由学生在课外阅读。设置三类课文,既适当增加了阅读量和扩大了知识面,又不加重教学负担.为此,就要正确处理三类课文,既不能不管课文类型,统统上成讲读课,又不能抛开自读课,只上讲读课.应研究编者的编排意图,明确各类课文所承担的职责,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既要从讲读课的角度去思考,着眼于老师的讲,也要注意学生的“自学”,要注意三类课文的区别,充分发  相似文献   

14.
一、课文类别不同,教法有异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分为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类别不同,教学方法也应不同。就拿讲读课文来说吧,顾名思义,包括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读两个方面。教学这类课文就是通过教师的讲,教学生学会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读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课文类别不同,教法有异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分为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类别不同,教学方法也应不同.就拿讲读课文来说吧,顾名思义,包括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读两个方面.教学这类课文就是通过教师的讲,教学生学会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对低年级儿童来说,通过讲读教学,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要求要提得明确、恰当。因为他们年龄还比较小,理解能力也比较差,他们能理解什么,不能理解什么,能理解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才能帮助儿童理解,这些都是应该在讲读教学过程中注意的问题,都应与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语言发展的情况相适应,不能超出他们的理解能力,但也不能低估他们。下面,把我怎样进行低年级的讲读教学,作简要的叙述。低年级的课文比较简短,怎样进行讲读呢?我认为任何一课都必须有讲有读,特别要用相当的时间去读。不过讲读分量的多少,还应从具体课文出发,有的课文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对结合讲读完成指定背诵段篇的可行性及积极意义缺乏理性的思考,常常把要求背诵的课文处理为家庭作业,一般不结合讲读完成。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谈谈个人思考,以引起重视。一、结合讲读完成背诵的可行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能否既完成讲读任务,又让学生会背指定的课文呢?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表明:意义识记含有480个音节的六节诗,只需要复习大约八次就能背诵。以此类推,我们按每分钟约读160个汉语音节这一中等速度计算,每读一次含有480个音节的课文约需要三分钟,那么,二十多分钟则能复…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新教材,每个单元的五篇课文,一般分别安排为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的《初中语文课本修订说明》指出:“修订本比原课本增加课文六十篇,目的是增加阅读量和扩大知识面。为了不加重教学负担,课文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这就阐明了把课文分为三类,是为了处理好  相似文献   

19.
新编语文教材把课文分为讲读课文、课内自学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三类。对于这三类课文,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谈谈我的做法。一、讲读课文,我确定的教学目的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因而教学方案是“以讲为主,以读为辅”,教学方法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读分析,学生阅读思考。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通过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新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分为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两类,共124篇,约占新教材课文总量的50%,超过了讲读课文的数量。纵观一至六册课本,讲读课文逐渐减少,自读课文相对增多。至第五、六两册,自读课文均达每册课文总量的60%,特别是在第六册课本中,课外自读课文计十六篇,占了课文总数的40%,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在每单元内,总是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课文依次排列,按单元教学要求形成一体。新教材中三类课文的设计和编排,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由“教”到“不需要教”的过渡趋势,组成了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三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