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极为重要的文官选拔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既深且巨的影响,不仅建立起了文官治国的原则,选拔出了一大批才华卓越的优秀人才,还促进了中国文化、古代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流行沿革时间最长,考试程序最森严,考题样式最烦琐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从隋唐到清末科举制度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对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才选拔制度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主要以道义为标准,选拔的科技人才较少,但中国的科技很发达,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科技产生于传统的农业明;二是较早建立了先进的生产关系;三是道德教育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其产生和演变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稳定、中华文明以及儒家文化的传播继承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影响是十分深刻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干部选拔制度改革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产生于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现实背景之中,它既体现了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发展,也是中国考试发展的新形态。本文在对全国公选产生与发展过程的回顾与总结基础上,以湖北公选实践为实证,对比分析了公选考试实现的历史性超越和对干部选拔产生的影响,指出制度化和科学化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招生选拔过程对高等教育的公平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以中国和美国为例进行对比,不同的招生选拔模式,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考生和高校明确定位;在以分数为标准的录取原则上,补充其他考察条件;加强高校对学生经济资助的监管。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选官制度史上的一次创举。在屡经更迭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以其"选士公平"的特点得以发展和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成为历代统治者选拔官员的重要手段,并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公立)学校实际上并没有自主的权利去选拔学生,所谓学校选拔职能实际上是国家教育权力在学校的体现,学校选拔新生不过是国家的一种职能,是国家教育权力的表现,因此,过分强调学校选拔职能导致应试教育的产生以及学校育人职能的削弱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具有选拔的职能。应试教育产生有着更深刻的原因,它是教育的选拔功能、高等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中国社会“双二元体制”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不管是中国隋唐科举制度,还是当代公务员考试选拔制度,二者都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方法。通过对二者产生的时代背景、招考对象来源、考录形式、任用考核奖惩机制进行比较,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有鉴别地汲取中国社会政治文明的成果,以期对完善当代我国公务员选拔考试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科举政治是指以考试选拔为官员主要录用方式的官僚政治.科举时代多数中高层官员由进士出身,而科举牢笼天下英才,不仅能消弭反叛力量,所选拔者尤多报效国家的志士.科举与古代地缘政治、吏治、朋党等问题都有密切的关系.科举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从隋唐到明清1300年间,大部分政治精英从科举选拔出来,科举对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产生的影响利大于弊.科举政治研究从一个侧面有力地支撑着科举学,促使科举学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形成了传统的单一人才观。这种人才观决定了中国单一标准的人才任用选拔制度,进而决定了单一的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和评价方法。教育制度深刻影响到社会的人才结构,从而影响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单一人才观是应试教育的根源,对当今社会的教育仍产生深刻的影响。教育改革的根本,是要改变单一的人才观,树立多元人才观,进而形成多元标准的人才任用选拔制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为创建文明和谐社会培养个性鲜明的多元化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领导人才选拔理论与实践,可以分为以荐举、世袭和考试为主要特征的三类。每一类选拔理论与实践都有其自身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和研究这三类选拔理论与实践,对于丰富今天的选拔理论和促进选拔实践的良性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代官学教师的选拔方式沿承明代,但也有不同,其中通过捐纳的方式选拔官学教师是典型的表现。捐纳官学教师这一独特的教师选拔方式是清代文官捐纳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实施对于清代中央和地方官学教师的构成、质量与职业声望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诸多方面都有产生过极大影响。其得到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在选官制度的视野里,我们应全面、客观的审视这项制度,综合其利弊得失,为今所用。  相似文献   

15.
科举是中国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自隋至清,科举历1300年之久,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地方文化,就不能不考察科举状况。文章通过对无锡科举的简要介绍和初步分析,以期加深对无锡历史乃至江南区域文化的体认。  相似文献   

16.
刘廷富 《文教资料》2012,(19):137-139
从隋代至清末的一千三百多年间,科举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国家管理与政治实践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考试制度,科举制度有其合理性与进步性,但其后来内容上的规范化、形式上的程式化和价值取向上的利禄性,使其最终走向极端封闭和衰败,阻碍了我国社会形式进化,延缓了我国近代化进程。重新审视科举制度,客观评价科举制度对我国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有助于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的建构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校联系广大同学的桥梁和纽带,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要按照明确方向、注重选拔、着力培养、合理使用和尝试考核等路径建设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8.
虽然只是针对一小部分优秀学生的选拔考试,但高校自主招生获得的社会关注程度绝不亚于高考,同时它对高中教学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道道别具匠心的试题,反映了高校选拔学生的独特思路,也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19.
“英才教育情结”与高教结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才教育情结”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对高教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成了高校选拔功能的生成和选拔机制的建立,增加了高校向上流动的驱动力,促进了高教结构中的分支与分段的多样化格局的形成。由于它的政治色彩浓厚,又与民主化、大众化的形式相关,且关系国家的前途,因而历来受到各方面关注。在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下,对高教结构应采取怎样的战略?本文赞同“少分段,多分支”的主张,认为这是中国今后高教结构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社会进步离不开社会分化与教育选拔,而社会分化与教育选拔是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发展的。改革开谚前的社会分化导源于社会经济的变革。由于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了城乡截然不同的二元社会结构。这一时期的教育选拔虽注重了选拔的广度,但选拔标准出现了重德轻才的偏差,选拔秩序出现过混乱甚至完全中断。这一现象的产生除制度结构方面的原因外,还受对知识分子的偏见和“官本位”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