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执教多年,我发现在学生的美术作业中,其使用的工具、材料、手法总有学生会“另辟蹊径”。那么,如何看待美术作业中的这种“另类”呢?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我们一般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育目标,把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作为评价美术教学的准绳。如在素描教学中,总是先让学生把铅笔削得尖尖的,从H到B的铅笔一大把,在纸上整齐地排上调子,全班同学甚至几届学生的画儿如同出自一人之手。在色彩课上,千篇一律的光色变化,其它画法被视为不安分;在美术欣赏课上,通常是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解,这幅画如何如何好,那幅画如何如何好,不管…  相似文献   

2.
左美虹 《教育导刊》2004,(12):45-45
那天的美术活动是画水粉画,张新总是把多种颜色涂在一张纸上,红里夹着黄、黄里夹着紫、紫里又夹着蓝……整个画面就是色彩的杂乱堆积、涂抹,毫无章法,他画了一张又一张。  相似文献   

3.
学校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它应当指导并落实于具体的美术课教学中,真正使每一个学生的美术素质和整体素质都得到全面的提高。其中,尤其要注重对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力的培养。 有这样一个例子:幼儿园的教师教孩子们画想象画。其中一位女生交上一张白纸。老师问:“你怎么没画 ?”“我画了。”老师又问:“你画的是什么 ?”她说:“我画的是牛在吃草呀 !”“那草在哪 ?牛又在哪 ?”女孩回答说:“草原很大很大,这张纸上画不下,而牛吃完草走掉了,所以……”可见,这个女孩尽…  相似文献   

4.
《学周刊C版》2014,(3):156-157
<正>如今画坛谈之最多者无非创新与传统而已,且争执不休,毫无结果。究之,当是急功近利所致—既不想用最大的功力打进传统,又没有极大的胆识突破出来。大多正在做着画画这件事的人,却极少明白为何而画,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陈涛。陈涛字昶旭,临沂人,现执教于山东艺术学院国画系,师承著名花鸟画大家沈光伟先生。吾与沈  相似文献   

5.
臧旭辉 《早期教育》2006,(2):30-32,F0003
、毛写亩 万良毫笔 羊毫笔 鸡毫笔 手卷(花鸟画) 尸势一、命 界育 纸沉 住这 得用 压有 要只 中国画用的画具被称为 文房四宝 中国画的毛笔, 有羊毫(白色是羊毫毛)、 狼毫(棕色是狼毫毛)、 兼毫(羊毫毛和狼毫毛的混合) 毛笔有大小粗细的不同。 墨锭在砚台上加水磨出墨汁, 也有瓶装的墨汁。 有宣纸、皮纸、绢, 分生和熟两种。 生纸遇水会渗化, 熟纸不会。 在生纸、生绢上画写意画, 在熟纸、熟绢上画工笔画。 磨墨锭用。有石块做的,如端砚; 有泥砖做的,如陈泥砚。 装裱过的中国画好看又好布置 三分画七分裱 洲 装裱好的画有: 卷轴:又叫…  相似文献   

6.
<正>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美术学习的形式不再是一张纸和一支笔,生活中处处都是美育教学的新场景,如美术馆、博物馆、购物中心、社区等。学校的美育也不再是画一幅画、做一件手工等纯技能的美术学习,而应是在新场景下开展跨学科美术活动。通过项目式学习,以实践、探究、表演等活动方式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这五大美术核心素养。在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沟通协作、创意表达等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30年代,时在云南大学执教的刘文典先生撰著了名重一时的《庄子补正》。其时,陈寅恪先生为之序云:“先生之作,可谓天下之至慎矣。其著书之例,虽能确证其所脱,然无书本可依者,则不之补;虽能确证其所误,然不详其所以致误之由者,亦不之正。……”。寅恪先生倍叹刘文典“补正”之慎,治学之严,堪称典范。后人又有评之者谓此书“乃校勘训诂专著;其兼综群言,发  相似文献   

8.
学艺心语     
自幼磨墨理纸,仰慕书画。至今,从艺五十载,得五师教诲。少年时,自幸得孙庆和先生启蒙伊始,又承蒙马达先生携领步入艺术大门之槛。素描、速写为吾崇尚。后经恩师郭钧先生提携引路,对美术创作领悟点滴。19岁又拜叶浅予先生为师。38岁时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得导师李震坚教授传授。忆艺道之上,得五  相似文献   

9.
正七、捺法作捺之法,一波三折,势宜开张。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说:"险横三过,而开揭其势力。"行笔宜抑扬顿挫,不徐不疾,从容不迫。收笔时,须提笔战行右出,意即写捺角时笔画满捺,已带侧势,须用腕法带动笔锋,逐步衄挫,边走边提,将锋提到离纸之时。唐太宗《笔法论》中说:"磔须战笔发外,得意徐乃出之。"所谓"得意",即收笔时能将笔锋收归画中。  相似文献   

1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在生活。对美和艺术的理解,是人的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美术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会学生画好一幅画或制作一件工艺品,而是要把它当做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其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那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与方法更为有效呢?  相似文献   

11.
生花的妙笔     
那是一节美术公开课,年轻的美术老师示范了水墨画的技法后,让学生自己练习。教室内静悄悄的,突然有人“哎呀”一声叫了出来,宛如一粒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大家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个学生不小心把墨汁滴到宣纸上,洁白的纸上留下了一滩黑黑的墨迹。学生的小脸儿涨得通红,既为打破了班里的宁静而不好意思,也为那半途而废的画感到惋惜。他正要扯下那张纸准备扔掉,而此时年轻的美术老师轻轻地走过来,亲切地说:“这点墨汁不是很好吗?”说着,她随手取过学生的笔,借那点墨渍“刷刷”几笔,哇!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花猫跃然纸上,它正笑眯眯…  相似文献   

12.
作画与作文     
作画与作文,似乎是不相关的事。其实,它们在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等方面有着相通之处。下面介绍的几则作画的故事就可以在写作方面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深山藏古寺从前,有个先生请四位画家以“深山藏古寺”为题作画。赵画家一看题目,便不假思索地在纸上画了深山,又画了古寺。出题先生说:“这幅画是‘深山和古寺’,不对题。”钱画家看了题目后,在纸上画了深山,没画古寺。出题先生说:“这幅画是‘深山无古寺’”,也不对题。”孙画家仿佛发现了其中的奥妙,他在纸上画了深山,并在深山中画了古寺的一角。出题先生说:“这幅画是‘深山露古寺’…  相似文献   

13.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相似文献   

14.
在镇语文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二年级的金老师执教《画家和牧童》,四年级的张老师执教《鱼游到了纸上》,巧的是,这两篇课文都与画画有关,课文中都写到了画画的技法——《画家和牧童》:"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鱼游到了纸上》:"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  相似文献   

15.
史忠平 《教书育人》2007,(2):110-111
我们时常会听有些学生说自己在“画美术”,心中不免有点纳闷。此话出于孩子之口还则罢了,部分家长也会不假思索的说“我让孩子画美术”。听此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多少年来的美术教育究竟都干了些什么?观今天美术教育之浪潮,席卷全国,可谓波澜壮阔。学校美术教育已不能满足需要,各类美术培训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面前,可学画的孩子仍然在说着“画美术”的字眼,我们又要发问美术教育你究竟意欲何为?  相似文献   

16.
正山水画于绢上多湿笔,画于纸上多渴笔。渴笔者干笔也,生纸尤甚。元黄鹤山樵多渴笔,生纸故也。余旧藏北宋人山水卷,山如削成,青翠欲滴。又见巨然《烟浮远岫图》,山形突出纸外,云气如湿,皆绢本也。画山,不难于巍峨,而难于博大;不难于清华,而难于古厚。曾见关仝立帧、范宽横  相似文献   

17.
正二、横画横画又称为"勒",所谓"勒"有愈收愈紧之意,发笔时要逆入,收笔时要回顾,行笔时要意有所顾,逆势涩进。《禁经》所谓"画如长锥之界石",喻其行笔不可有光滑浮薄之意。凡写长画,当于不平中求平,使其画势上平而下呈拱状,犹如覆舟之状,切忌上平下亦平,则板  相似文献   

18.
朱冬华 《学子》2012,(11):54-54
一、适当引导,鼓励大胆尝试美术课堂是实施学校美育的主要途径,它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形象思维,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现实中,在美术作业中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学生胆子小,作业纸本来就小,而学生在上面画时又画得更小,画的人和动物等就像一个个小蝌蚪和小蚂蚁零零散散地分布在画面上,看不到线的生动,色彩的亮丽。如何改变这...  相似文献   

19.
曾晓浒先生一九六一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并受聘担任联合国世界美术文化交流协会常委,任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三十多年来在山水画艺术园地里辛勤耕耘,收获颇丰,从其大量的山水画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画风日趋成熟,浑然自成一家。曾晓浒先生的山水画。以宏幅巨制著称,下笔雄伟,故作品气势磅礴,红尘万丈,令人观而赞之。而在山水满怀,浑然有致的艺术风貌中,又始终洋溢着一股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憾人力量。曾晓浒先生在求学期间,得岭南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的悉心指导,继而潜心钻研宋元及古代山水画艺,尤其喜欢研究鉴赏明代江夏派代表人物吴伟的画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都说启功先生是个书法家,而知道他的诗、画与书法同样高标绝俗的人却不多。50年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北师大的老校长陈垣先生就曾称赞他是诗、书、画“三绝”,陈垣先生的话决不是溢美之辞。而启功先生却认为诗书画只不过是“三余”。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执教已60多年了。论学问,他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宗教乃至于艺术都有精湛的研究,同时先生又精于文物鉴定,现在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凡听过先生的课或听过他淡话,读过他著作的人都会感受到先生学问的渊博和见解的透辟。所以有人说他是书法专家,他总是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