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喻健 《新闻窗》2007,(2):117-118
自从现代报纸诞生后,文学就与新闻亲密接触、相互交融,新闻文学应运而生。而电视、网络、手机的普及,则产生了更新的文学样式,以此适应各种“小众化”的文化消费人群。然而,对于新闻文学的认识,新闻界与文学界均有些漠视:新闻界不以它为正业,故有“副刊”之称,而且每一场报业改革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散文,具有不同的属性,但是有一定的联系。应该说,文字根底好,的确有助于新闻写作。不过,如果不能正确把握,也可能把新闻写作带入歧途。因为散文与新闻,既有相同之处、互补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区别之处。  相似文献   

5.
一、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异同1.新闻的本质和基本要求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或者说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概括地说就是真实性,思想性,时间性,用事实说话。新闻的真实性就要求新闻的语言包括细节、数字、引语等都必须完全准确无误,不容许有任何差错、虚构或夸大、缩小。对事实的说明、解释也应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有任何歪曲或掩饰。只有具备了这两方面条件,新闻报道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6.
7.
意象,是中国美学中一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概念,是学作品构成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含义是指在诗歌艺术中通过可视、可闻、可感的物象或事象的巧妙组合,表达出某种特定意念,从而让读体味出言外的语言形象。意象的最大特点是主观心灵性,它不是纯客观物象、事象的实录、模拟,而是情感的载体。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其最大特点是客观真实性,它恰好是对客观物象、事象的忠实记录与呈现。意象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个别表现一般,通过单纯表现丰富,通过有限表现无限。说具体一点,意象就是“言不能尽”的“意”与“立象以尽意”的“象”的有机统一体。这里的“意”的特点在于“言不能尽”,它要包括“意”、“情”、“理”等无法直接描述的东西,而“象”的特点则在于生动、具体、形象,富于生命力、可感性。  相似文献   

8.
故事性新闻的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 《新闻前哨》2004,(2):32-33
所谓故事性新闻,就是在保留新闻基本要素、遵循新闻写作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将故事性创作技巧用于新闻的写作,使新闻作品具有通俗流畅的语言、疑窦丛生的悬念、曲折迭宕的情节、紧凑严密的结构、鲜活灵动的摹写等故事性特点。我们在撰写故事性新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新闻传媒事业也随之有了长足的进步,新闻写作也应同时发展,新闻作品在保证对事实的严谨报道之后,也应对新闻美学有更加深入的研究。作为应用文的一种,借鉴文学写作的手法是新闻写作的一个良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新闻和文学     
写下的题目很大,我却只能做篇小文章。我是搞文学的,不少作品常发表在报纸上,但对新闻几乎一窍不通。曾记得,那年,文学界有个集会,报社让写篇报道,费了好大劲,弄出的稿子仍不地道。隔行如隔山,新闻自有新闻的路数,和文学一样,写出好作品,殊非易事。是《新闻爱好者》拉近了我和新闻界的距离。是热情的编辑,使我和这家期刊保持了长久的联系。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应约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刊物上发表谈写作的专栏文章,连篇累牍,不厌其烦,断断续续十余年。若不是他们鼓励、督促,我决不可能鼓捣出那么多东西。那批文章,后来结…  相似文献   

11.
12.
虽然文学写作和新闻写作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在撰写新闻稿的时候,适当地采用文学的写作手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闻的可读性、趣味性,而且文学和新闻之间的渊源也非常深,同时存在一定的关联。笔者针对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广大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基层新闻传播事业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新闻报道不仅要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和质量,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写作技巧.随着受众阅读心理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新闻媒体为了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有必要将文学手法融入到新闻写作中,实现新闻报道内容的创新.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新闻写作运用文学手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究,并相应地提出文学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14.
15.
16.
詹泽禄 《新闻窗》2005,(6):58-59
在报刊受众需求日趋形成多元化特别是报业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作为地市党报,必须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只有在增强新闻报道与版面艺术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方面下苦功夫,才能赢得更多的读者。改版后的《黔南日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办报理念,把新闻报道与版面艺术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作为报纸改革的最大切入点,实现了办报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7.
18.
如何使新闻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问题,直接影响新闻作品的生命力和媒体的竞争力强弱。  相似文献   

19.
谈谈新闻与文学的“杂交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与文学的结缘由来已久,在我国报业初创时期,即在新闻纸上给文学辟出一块地盘,称之为副刊。如当时京沪报业有名的四大副刊———北京《晨报》的《晨报副镌》、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京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建立了功勋。当时副刊上发的多是一些纯文学性的文字,如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郭沫若的诗《女神》等;也不时发一点颇具文采的政论性文字,如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也发表于文学副刊之上。这说明,很早以来,我国的老报人就十分重视新闻与文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吴献举 《青年记者》2006,(14):45-46
思维方式的变化可以使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从而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发散思维是一种多角度、多方向,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其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可以拓宽记者的思维空间,发掘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报道题材,采取更加灵活的写作方式,从而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