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伪娘”与“女汉子”看似都是对性别二元对立的话语抗争,表达了对男女两性气质多元重组的社会发展需求,但媒介新闻却通过对“伪娘”与“女汉子”不同的话语表达和意义建构维持着传统的性别话语,甚至强化了原有的性别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2.
随着"她经济"的发展,女性在综艺市场上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女性综艺势头迅猛。虽然她综艺以女性为主要受众,但是在综艺节目中的女性形象还是没有摆脱男权社会下对女性的期待,女性的出场呈现定型化。在她综艺中当女性表达自由思想时,会产生话语介入的矛盾。一方面女性想颠覆以往男权社会男性对女性形象的期待,一方面又在迎合男性期待的女性形象,产生了一种矛盾的心理。在本文中,笔者以芒果tv的《我家那闺女》为例,来分析现在的她综艺中出现的同质化现象,并根据这种现象提出自己的些许见解。  相似文献   

3.
王雁 《新闻爱好者》2011,(12):17-18
近年来,性别异化不仅在大众媒体上受到热捧,而且渗透到了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是社会转型期的一种反应,也是消费社会的催生以及审美趣味异化的表现。性别异化现象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以盈利为目的的大众文化产品的风靡,对青少年性格养成及社会角色塑造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庚 《现代传播》2019,(11):98-101
与国家民族历史叙事的紧密对应关系,使年代剧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具备了特殊的身份认同功能。因而,完成富有当代文化特质的意义生成,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对于年代剧的创作以及研究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考察当前国产年代剧的创作实践,可以看到电视剧文本主要通过三种层面的意义生成机制,有效达成了其关于个体、民族、国家和社会层面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表征。其一,采用编年体叙事框架,把较长的历史时段作为故事依托;其二,以"家国同构"的内在话语逻辑,将"小人物"与"大历史"相关联;其三,选择将"个体叙事"与"宏大叙事"相缝合的叙事策略,用两性情爱话语的"错位叙述"呈现个体复杂而幽微的日常生活世界,以此折射历史的变革,从而实现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构。  相似文献   

5.
"女汉子"在网络空间的传播,显示出女性角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互联网时代,以"女汉子"为中心的符号体系的流行,表达特定虚拟社区的亚文化群体对于主流文化的犬儒式抵抗。作为一种文化建构,"女汉子"现象揭示了当前社会对女性的社会角色,以及社会功能进行重构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6.
周璇 《现代视听》2012,(9):32-36
最近网络蹿红的"杜甫很忙"或者"XX很忙"等网络用语体现出了网友的恶搞与涂鸦。在这背后,其实是一种网络公共空间中话语的再生产和传播,作为一种虚拟公共空间,互联网在话语的解构和重构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杜甫传统形象的解读和对现代形象的分析,得出我们对精英形象的恶搞应该把握住"度",即话语的解构和重构是有界限的,在市民社会日益成熟,公共空间日趋多元化的今天,规范公共空间话语的产生和传播还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推进,近年来中央级主流媒体在多个国家重大纪念日借助红色文化资源生产、传播融媒体微视频,构建了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的宏大景观.本文结合文化研究中斯图亚特·霍尔的表征理论,通过对2016-2021年国家重大纪念日节点上推出的中央级主流媒体的红色文化微视频进行抽样,解析中央级主流媒体对红色文化时代意义的叙事及...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20,(7):88-95
短视频是当下最为流行的一种网络视听媒介,因内容题材多样和信息即时而迅速传播。其中,"男扮女"作为一种独特的娱乐现象备受关注。"男扮女"的现象自古有之,但随着性别问题的研究和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男扮女已然脱离了以往完全从自然生物学角度对待性别的认知,变的更加包容和开放。本文讨论了短视频中"男扮女"现象作为一种商业营销行为的表演动机与性别意识,认为是一种超性别的性别表演,并以此塑造个人社会身份。在性别竞争的问题上,扮演女性的男性通过表演女性再对其进行编码、重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制作。在男扮女的现象中,依然存在了性别差异的矛盾,表演背后实际隐含了传统的男性本位思想和当代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9.
数字时代的新闻摄影深陷信任危机,目前对新闻摄影真实性的论述往往从职业道德和规范建立的角度出发展开研讨。本文使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我们:数码相机记录的影像生活”摄影比赛94名大学生的摄影作品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研究数字时代视觉表征的变化,分析新闻摄影在数字时代面临的新的视觉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市场上越来越多看到消费者受到广告的影响对产品产生兴趣。在同质化严重的焦灼市场竞争下,消费市场被不断细分,广告作为营销手段中的一环,不断地引入新概念、创造文化情境。意义植入的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在这种现象下,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是对产品本身的消费,更是对符号和意义的消费,而广告正是塑造产品形象、创造意义的"一把好手"。  相似文献   

11.
李静  张春朗 《中国广播》2009,(11):18-21
在媒体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成为广电传媒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多年来,深圳广电集团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优势,积极打造具有很强文化竞争力的原创音乐平台——“鹏城歌飞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深圳广播,扩大了深圳整个广电传媒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在Web2.0信息技术时代,微博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网络信息传播主流平台,档案文化产品无疑是宣传档案与档案工作的最佳形式,档案部门能否借助微博平台实现档案文化产品的共享也是值得档案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对档案文化产品微博利用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现状分析,提出以微博为平台的档案文化产品进行微博共享模式的运行机理,并从理性角度分析档案文化产品微博共享模式的广度与深度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南京梧桐树事件"为分析案例,探讨网民在挑战官方政策合法性的过程中,如何采用话语转译与意义勾连两种话语和行动策略,进行情感动员、资源动员与"政治机遇"扩大。这对于管理部门深入理解网络集体行动的多元逻辑、正确面对冲突与矛盾、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电影产业兼具文化与经济双重身份,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如何二者兼顾是我国电影产业发展过程的重要课题。发达国家的经济优势以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尚在初级阶段的现实,决定了在寻求二者平衡的过程中公共力量的作用必不可少。欧洲的视听产业资助模式建立在"以文化为理念,以经济为手段"的准则之上,不仅体现了商业社会"效率优先"的原则,同时秉承欧洲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兼顾经济、文化双方利益,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产业、保护文化多样性可供借鉴的政策范例。  相似文献   

15.
有创新意识的报人与文艺家总是面向民间、贴近民间;同时又是善于更新思维、善于创新与开拓的智者与勇者。潘伟的“民间一瞥”在《清远日报》开了八年专栏,出版了近400期,后来集结成书《民间一瞥》出版,多次获全国全省大奖,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受到不少专家学者的好评和民间百姓的追捧。  相似文献   

16.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不少广告创作的新形式。尤其是在微博大行其道的当今,不少适应微博平台传播的广告应运而生,其中以"有奖转发"为代表的新型广告正以其良好的交互性和显著的即时性冲击着传统广告形式。本文探讨新媒体背景下,微博广告的特性、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屏幕媒体泛指以屏幕为中介或终端的各种媒体,屏幕媒体关注的内容表达与形式元素的互动关系在图片编辑工作中最能得到体现。《新快报》于2013年推出的适合移动终端阅读的"轻报纸"正是屏幕媒体的代表之一。本文基于SPSS软件,针对该报娱乐新闻版的图片编辑行为采用内容研究的方法进行考察,以期总结出轻报纸等这类屏幕媒体内容和形式互动的策略及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6,(17)
网络技术改变了人的存在形态,也对"意义"这一主体性的概念进行了解构和再建构。商业网络水军是网络社会被市场经济"殖民"的事物,也是意义的一种实现和再造。它不仅是技术强大虚拟功能下对意义的附加,也是新的传播秩序下对符号、宣传、广告、新闻等概念的重新解读,更是对中国公共空间"发育不良"的一次嵌入和"探底"。  相似文献   

19.
介绍毕新伟教授新著《性别与德性:文学的传统及其现代踪影》中德性与女性文学、女性阅读相融合的写作特点,阐述了以中国传统女德为精神核心的女性工读文化的现代意义,并为图书馆以德性引领女性阅读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归化、异化的翻译策论及其内涵标准 ,来分析和评论《闽文化》的汉译英实例 ,认为丰富的翻译的理论应积极适应并服务于实际文化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