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设计意图生活中存在着诸多有趣的规律排序现象。中班幼儿对规律排序已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体验,比如在区角玩游戏时,他们常常兴致勃勃地按颜色或按形状用间隔排序的方法穿木珠、排列车厢或拼搭积木等,但是这些经验都比较简单、零散,而且一些幼儿在自发排序中经常出现失误。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整理已有经验,提高他们按规律排列物体的能力,本次数学活动提供大量生活化材料,旨在通过材料的增减和摆放方式等变化,引导幼儿探索生活  相似文献   

2.
设计意图生活中存在着诸多有趣的规律排序现象。中班幼儿对规律排序已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体验,比如在区角玩游戏时,他们常常兴致勃勃地按颜色或按形状用间隔排序的方法穿木珠、排列车厢或拼搭积木等,但是这些经验都比较简单、零散,而且一些幼儿在自发排序中经常出现失误。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整理已有经验,提高他们按规律排列物体的能力,本次数学活动提供大量生活化材料,旨在通过材料的增减和摆放方式等变化,引导幼儿探索生活中多种物品的排序规律,让幼儿学会把规律排序知识应用于生活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感受规律的美及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数学思维水平和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3.
季红平 《黑河教育》2013,(10):78-78
中班数学活动《庆丰收》一课旨在引导和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中某组物体间存在的规律,让幼儿尝试进行排序,进而感知和创造独特的"规律之美"。中班小朋友的思维特点是以真实的具体形象为主,而在本次活动中所涉及的抽象的序列规律与幼儿已有的知识储备之间,出现了较难逾越的认知鸿沟。所以,教师必须设计出符合主体参与特点的活动内容,才能实现活动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标:1.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发展观察、分析的能力。准备:有色彩排列规律、凹凸排列规律的衣服,幼儿园及周围环境中有规律排列物体的照片,幼儿团体操录像图谱,投影仪。过程:一、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及其产生的美感1.欣赏服装①出示一件色彩交替排列的衣服,引导幼儿观察:这件衣服上的颜色是怎么排列的?②出示一件单色但花纹有凹凸变化规律的衣服。这件衣服只有一种颜色,它有排列规律吗?③请幼儿互相在衣服上找规律。2.欣赏照片①出示有规律摆放的菊花照片:这些花的摆放有规律吗?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②出示其他…  相似文献   

5.
【设计意图】 按规律排序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公园里的花圃、马路上的栏杆、幼儿的小花伞等都运用了按一定规律排序的方法。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经常会运用已有的ABAB排列经验为娃娃穿项链、手镯等。但通过日常观察发现,他们的思维局限在于ABAB这一排列方式,并没有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路】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了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活动设计中,我们采用游戏的形式,选择幼儿熟悉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请幼儿扮作红、黄两色的正方形、三角形宝宝,参与游戏。我们巧妙地运用了充满神秘感的“图形魔盒”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将多种排序规律渗透其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发现图形的多种排序规律,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按规律排序。  相似文献   

7.
第一单元排列问题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内容,为实现课标中探索规律的目标来设计安排的。设计安排了按规律排列和三个物体的排序组合两项内容,是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和闪烁的交通信号灯隐含的排列规律等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主要是以活动的形式来展现和学习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主题课题内容教材呈现具体内容排列问题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首先安排○□△三个图片各3张,有规律的摆成一行,使学生按照自己所定的规律进行操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和想像,有规律的摆学具。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设计意图 进入中班,幼儿绘画兴趣相对稳定,绘画技能也大大提高,会运用各种图案变形来表达自己喜爱的物体.如何根据幼儿的特点,把单一形式的绘画活动变得灵活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9.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排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本活动拟通过观察、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有规律排序的物品,运用自主探索法、自创规律排序法和游戏法,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序列的规律美,并尝试按照物体的特征自创规律进行排序、装饰木偶服饰,体验创作装饰木偶服饰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一册下册57-59 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 排列现象。 2.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 并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 物,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数、形"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并  相似文献   

11.
孙晓鸣 《幼儿教育》2012,(34):32-33
原方案是教师在仔细观察幼儿秋季日常生活,发现问题后生成的,所有的教育素材和内容皆来自于生活,以重现幼儿的生活情境来引导幼儿辨识秋季自我保健的各种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值得肯定。然而,从具体活动设计来看,原方案过于关注幼儿生活技能的掌握,教学比较模式化,忽视了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建议教师结合有趣的故事来设计问题情境,避免说教式,以激发中班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活动目标: 1.能从不同方向确定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知道物体按不同的方向排列时,有时它的次序是不一样的. 2.学习二维空间序数,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实际意义.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重点:知道物体按不同的方向排列时,有时它的次序是不一样的. 活动难点:能从不同方向确定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相似文献   

13.
小班幼儿数学活动操作的物体数是在5以内,幼儿升到中班以后,物体数量要扩充到10。因此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抽象方面的活动时,仍然采用小班所用过的一些基本方式,只是把物体数量改成1~10。这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复习1~5,第二步4~8,第三步6~10。此后中班的数教育重点应放在学习探索10以内自然数的守恒及其数列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上。介绍中班数的系列活动实例时,活动的基本方式若与小班相同,就只注明活动的名称和改动的地方,新添的活动仍详细介绍。中班的数学活动与小班的相比较,其特点是更多地使用象征物,加强了合作性。  相似文献   

14.
中班幼儿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开展了“有趣的图形”主题活动。中班幼儿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水平,我们组织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15.
扣子游戏     
目的: 1.训练小、中班幼儿的点数能力,巩固认识图形。 2.学习数量守恒,知道同样多的物体无论如何摆放总是一样多。 3.练习有规律的穿编。  相似文献   

16.
匡雪芬 《课外阅读》2011,(11):393-393
【设计意图】在晨间区域时,孩子们特别喜欢摆弄彩色贝壳的排队规律版,还喜欢动手摆弄图形的拼拼摆摆,看到孩子们对图形很感兴趣,引起了我设计这个数学的思索,能否设计一个技能满足孩子求知图形排序规律的欲望,又能满足幼儿在拼拼摆摆、做做玩玩中习得新的能力,进一步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于是,就通过制作PPT,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物体有规律的排序,提高幼儿的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活动分析最近我们“理发店”里的电帽子、热水器常常会从墙上掉下来,幼儿想方设法要把它们固定到墙上,可一会儿又掉了下来。在美工活动中,幼儿也常常想将自己的作品布置到展板上,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固定物体呢?这不光是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幼儿应当积累这方面的经验,即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中班的幼儿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有一定的表达能力,独立性增强,探索的兴趣日益浓厚,对什么都好奇,什么事都想动手试试,更易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因此我设计活动在中班进行。活动目标《…  相似文献   

18.
曹春霞 《幼儿教育》2013,(Z1):61-63
原方案能从幼儿的生活、兴趣中挖掘教育素材,注重与社区资源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教育从生活中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中来的理念。由于这个活动要求幼儿掌握座位号和排号两个概念,还要学会将两者相结合进行对号入座,知识点容量大,对中班幼儿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的设计和引导对幼儿的学习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怎样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发现问题,学习解决问题;怎样将座位号和排号的排列顺序以及两者相结合的学习要点由易到难由  相似文献   

19.
餐具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幼儿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餐具。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不爱惜餐具,如吃饭时用勺、筷敲击饭碗,收拾餐具时站在远处将餐具向桶里扔,这些现象时常发生,因此我们设计了系列主题活动《餐具大家庭》。本次教育活动《餐具总动员》主要是针对我班幼儿在使用餐具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行为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部分地区存在着幼儿不上小班、直接上中班的现象,本文将由这类幼儿组成的中班称为"新中班".新中班幼儿面临如何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问题.依据新中班幼儿认知和情感发展的特点及家庭保教的实际状况,研究者采取了调整保教阶段目标和进度、建立和谐师幼关系、以家园合作带动幼儿和家长的发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等策略,帮助新中班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