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13,(4):2-3
特约评论员首次亮相央视《新闻联播》1月23日,央视《新闻联播》中,特约评论员杨禹正式亮相,这也是该节目开播35年来第一次引入特约评论员。杨禹出现在与主播郎永淳的连线中,就近期社会集中关注的"舌尖上的浪费"问题进行了直播评论。第一财经电视登陆新加坡1月15日,由新加坡真实东方传媒有限公司、新加坡星和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一财经电视新加坡启播庆典活动"在新加坡驻上海总领事馆举行。第一财经电视于2013年2月1日起与新加坡观众正式见面。第一财经是频道内容提供商,新加坡星和有线是频道内容播出平台,新加坡真实东方是第一财经的频道营运方。  相似文献   

2.
2004年9月1日,继2003年5月8日之后,CCTV-1进行了新一轮节目改版:《东方时空》调至18:14分播出, 提前启动晚间收视,为随后的《新闻联播》充当先锋,从18:14-19:51,打造近两个小时新闻套餐,锁定黄金时 间观众,巩固提高《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的收视率;七档精品栏目由22:35分提前到21:45分播出,保证 黄金剧场的收视人群平稳向后过渡,《新闻调查》、《实话实说》、《艺术人生》、《幸运52》、《曲苑杂谈》、《同一首歌》、 《开心辞典》七大栏目全部改为首播,构筑CCTV-1晚间的第二个收视平台;《晚间新闻》调整到22:35分播出,与 CCTV-新闻频道22:00重播的《新闻联播》形成错位,两个栏目相互衔接,而不是过去的相互覆盖,更利于观众收 看晚间的新闻节目,《星夜剧场》提前到23:10分播出,与黄金剧场前后呼应,满足年轻观众和晚归观众收看电视 剧的需求;两档剧场的播出剧目与编排方式全面创新,第一时间播出国内最好的首轮电视剧,引进播出更多的海外  相似文献   

3.
常昕 《声屏世界》2013,(4):10-12
2013年1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进行全面改版后正式与观众见面。运行近一个月以来,笔者发现,这两档新闻节目的选题、视角、文风、节奏等方面都在悄然间发生变化。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重点对《新闻联播》的内容变化进行分析。过去,民间流传着《新闻联播》"三段论"的说法,即"领导人开会出访+国内形势一片大好+境外局势一片混乱",尽管这种总结带有戏谑和夸张的成分,是观众长期观看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金钱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3年2月14日晚7点30分,山西电视台的《山西新闻联播》节目,播出《绵山金钱豹不慎坠崖喜获救》的消息。金钱豹瞬间坠崖,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画面。当晚,中央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联播》节目向全国观众播出这一消息。2月15日晚,山西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陆续滚动播出绵山金钱豹的后续报道,《绵山金钱豹初步脱险》,让千千万万关心金钱豹的人们松了一口气。当晚,中央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联播》节目也再次予以播出这条消息。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2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包头市北部的北梁棚户区,探望居民高俊平家时,光屁股男孩——高俊平的孙子"枪镜"。该镜头于2月6日在央视《新闻联播》向全国亿万观众播放,看得很多网友忍俊不禁,直言小男孩欢乐"抢镜"。许多网友们表示:在新闻战线"走基层、改文风、转作风"的大背景下,"希望这种风格的新闻能保持和传递下去"。在《新闻联播》播出的李克强视察的镜头里,背景中的该小男孩表现出了纯真和童趣:因为没穿裤子,所以躲进衣柜;因为憋不住,又爬出柜子,  相似文献   

6.
朱磊 《声屏世界》2013,(8):61-61
2013年2月16日晚,央视主播在《新闻联播》结束语中提醒观众关注其官方微博,"如果你还想获取更多的新闻资讯,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央视新闻。"这个变化引发网友热议——在新闻"微"时代里,《新闻联播》也HOLD不住了!微博、微信搭建了一个无"微"不至的信息传播平台。借助于WIFI,公交、地铁、咖啡厅、  相似文献   

7.
2012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成为醒目的热点新闻,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也收获了良好的观众口碑和收视成绩。农历除夕至初六,新闻频道的收视份额较去年同期提升16%,指标性栏目《新闻联播》内的相关报道,收  相似文献   

8.
李滢 《四川档案》2013,(1):50-50
曹家巷搬迁自治改造是成都目前最大的惠民工程——“北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基层民主的一个缩影,2013年1月连续数天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也引发了成都档案人新的思考和举措。  相似文献   

9.
《传媒》2008,(11):30-48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目前,《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同时也是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栏目。  相似文献   

10.
《传媒》2008,(11)
1978年企业化管理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目前,《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同时也是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栏目。  相似文献   

11.
今年7月1日晚7时,观众最多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开播之始,就显得与往常不太一样:开始曲之后,播音员薛飞、卢静同时出现在画面上,以往只是一个;播出每条新闻之前,先由播音员推出图像,播出导语,或新闻背景;即使是国际新闻也如此;字幕除了打出新闻概要外,还打出了采访者或送稿单位的名字;末尾,映出字幕:本次节目的编辑、播音、字幕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这一小小的变化,使观众看了耳目一新,有着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13,(4):24
新年以来,曾被称为"铁板一块"的央视《新闻联播》进行了改版,发生了诸多变化:头条新闻增加民生内容,推出关于雾霾、曹家巷拆迁等的连续报道,连线特约评论员……您怎么看这些变化?您将如何关注《新闻联播》?您对《新闻联播》还有怎样的期待?本刊在问卷星网站发布调查问卷,截至1月27日,共回收有效问卷62份,以下为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3.
10月19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一则寻人启事,为四兄弟寻找走失的母亲。舆论认为,这一举动或是更加亲民化的做法,或许也意味着央视《新闻联播》风格初变。(10月21日《北京青年报》)就此次播出寻人启事而言,可以看到央视的"亲民意识"。但央视《新闻联播》该不该播放寻人启事呢?从道德上来讲,这无疑是可以的,而从这个角度来评价,央视也算打了一场"胜仗";但从媒体的公共责任来说,《新闻联播》播出寻人启事,似乎有浪费公共资源之嫌。毕竟,《新闻联播》不是一档寻亲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1月26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以头条新闻播出了"罗阳:用生命托举中国战机完美升空"的消息.对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沈飞公司总经理罗阳,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疾病逝世,及时作了详尽报道,引起全社会极大关注和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世界》2008,(2):48-48
央视《新闻联播》从1976年7月1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到1978年1月1日,正式定名播出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正新年伊始,一向以严肃著称的央视《新闻联播》向全国观众进行了一次浪漫的"表白"。2014年元旦晚上的《新闻联播》最后播放了一段全国各地新年日出景象的风光片,主播康辉的画外音适时响起:"朋友们都在说,2013就是爱你一生,2014就是爱你一世,那就让《新闻联播》和您一起传承一生一世的爱和正能量吧!"这一结束语在网民中掀起不小的热议。"《新闻联播》‘卖萌’"一  相似文献   

17.
自2012年起,央视历时一年多时间,连续推出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寻找最美消防员""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寻找最美村官""寻找最美军嫂"等系列大型采访活动。这个赚足了大众眼泪的"寻找最美"系列,以新闻、专题、纪录片、晚会为载体,经由《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及《共同关注》等多个栏目联手播出,被新闻界称之为策划最成功的节目之一。  相似文献   

18.
当观众对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产生收视疲劳时,以走基层接地气为载体的报道方式,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画面、有亲和力的百姓视角、具感染力的表达方式,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新闻类型。2013年10月26日—28日,央视以《出彩人生:中国梦·我的梦两代人的超级杂交油菜梦》为题,连续报道了湖南临澧农民沈克泉、沈昌健父子俩艰苦从事杂交油菜品种选育30多年的感人故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3年11月17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中国梦·我的梦——湖南:父子两代的"超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月23日,央视评论员首次以直播连线的形式出现在了《新闻联播》中.评论员队伍成立的三年来,在这支队伍的创立、成长过程中,什么样的人可以做评论员?国家电视台的评论做些什么?什么样的方法让电视评论吸引观众?是一直围绕着这支队伍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于维盛 《青年记者》2017,(23):98-99
2017年1月27日,在农历大年三十的央视新闻及《新闻联播》中,出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话语.无论是《新闻联播》特别报道“厉害了,我的国!”,还是观众提问过年电视台放不放假,主持人回答“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风里雨里节日里,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没有四季,只有两季,你看就是旺季,你换台就是淡季”,都令人耳目一新,播出后在网络上火速流传,深得网民赞许.在新媒体时代,新闻节目如何借鉴和运用相声语言表达等艺术,拉近节目与观众、电视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增加感染力,提高收视率,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