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表现忧患心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包括对人生悲剧境遇、民生疾病痛苦以及国家前途命运等的忧患。其中既有诗人们对于个体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陷入困境时的自我关怀,也有基于无限的悲天悯人的同情之心的群体关怀。更有一种关注国家、民族命运,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自觉意祝和可贵的历史担当品格,从而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浓郁的现世情怀和高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提到中国古代诗歌,我们立刻会想到屈原、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这些名字,想到这些诗人的悲剧性的命运,他们大都在忧患、焦虑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我们又会想到,中国古代的那些杰出的诗人,几乎没有谁仅仅想做一个诗人,然而他们又只能做一个诗人;也许还会想到,古代的诗人们彼此之间尽管有种种差异,然而他们又似乎不约而同地反复吟诵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并对某些意象表现出特殊的兴趣……。这些现象中,是否存在着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呢?本文试图从分析古代诗人的心理动机及其与古代诗歌(在这里,指的是文人创作的诗歌)的关系入手,对这一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3.
“有人斯有群矣,有群斯有忧患矣。”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代代相传,成为了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情感。这在《诗经》中就表现得非常突出,其中有对国家命运、百姓疾苦的忧患,有对奸邪当道、社会不公的忧患,有对繁重徭役、兵役的忧患,《诗经》因此而奠定了我国文学忧患意识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4.
"有人斯有群矣,有群斯有忧患矣。"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代代相传,成为了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情感。这在《诗经》中就表现得非常突出,其中有对国家命运、百姓疾苦的忧患,有对奸邪当道、社会不公的忧患,有对繁重徭役、兵役的忧患,《诗经》因此而奠定了我国文学忧患意识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5.
于右任是一位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诗人,他的诗歌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具有深厚的艺术渊源。就古代诗人而言,屈原和杜甫对他影响最大。就诗歌体裁而言,他不仅重视诗词,而且重视散曲,比较全面地继承发扬古代诗词曲创作的优良传统,使自己的诗歌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面貌。探讨于右任诗歌的艺术渊源,可以为我们认识现代旧体诗歌创作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提供一个有典型意义的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中,妇女尝尽辛酸,劳动妇女更是备遭欺凌。除家庭中的族权、夫权的压迫外,还有来自“高衙内”之流的暴力掠取和“张驴儿”一类的流氓侵扰。有压迫就有反抗。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历史上,妇女的反抗绵延不断,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这在一向关注妇女命运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有着深刻的反映。汉乐府《陌上桑》就是这类诗歌中的名篇。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机智聪慧、坚贞不渝的女性——罗敷的形象,谱写了一首中国古代劳动妇女不畏权贵抗暴拒侮的赞歌。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以典型作家的痛苦命运为视角,以优患意识的本体性哲学意蕴为根据,制析了中国文学的基本品格。文章主要通过揭示典型作家的痛苦命运,其文学创作思想和动机、中国文学的忧患传统这三者之间的必然联系,论析了中国文学的特质,得出了强烈的忧患精神是中国文学的基本品格的结论;并指出中国作家的痛苦命运的高品位及其痛苦体验的深刻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中国文学的品格。  相似文献   

8.
唐燕飞 《考试周刊》2010,(20):24-25
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家对诗歌的意境有过深刻的分析与总结,都指出了中国古代诗歌讲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这一重要特征。本文从中国古代诗歌在表达上的未定性与意义空白,以及读者对空白的艺术感知能力来分析中国古代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李宏安 《学周刊C版》2010,(5):196-196
中国古代诗歌广义上包括诗、词、曲。由于中国古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离我们现代生活已经很久远,以及诗歌语言的含蓄与凝练,所以在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时就会碰到很多障碍,要么一知半解,要么误解,不能享受其中的美感,不能感悟诗人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与感悟。然而,在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时又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翟永明发表了组诗《女人》,诗歌以女人和女人的心理为焦点,表现了一种强烈的性别意识和生命意识,90年代,翟永明的诗歌发生了转变,但对女性命运的关照却始终如一。以翟永明90年代的诗歌为研究对象,运用女性主义和文本细读法,探究翟永明90年代诗歌中对女性命运的全新关照和对古代优秀女性命运的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作家威廉?福克纳以深刻的笔触和忧患的态度审视和反思人类的命运.人类在自我矛盾和命运冲突之中煎熬、毁灭和蜕变.由此引发的是作者对人类前途命运的忧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所谓人文意识,即是人文精神与人意识的一个整合,是对人的理解和容忍,是对人的接纳和尊重,是对人的爱护和关怀,更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和对人类命运的忧患。纵观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多的教师顺应形势,注重了  相似文献   

13.
杜甫诗歌往往可以在诗歌的字面涵义之下,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含义。他的诗作表面上仅是诗酒风流文人生活情趣的表达,但结合古代典籍中相关的民俗知识,诗文所要传递的寓意超出单纯的字面含义,渗透着作者的忧患意识——安史之乱到来之前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宝藏中的瑰宝,英译中国古代诗歌要注意保持原诗和译诗之间的细节真实、社会真实和艺术真实。通过这三者完美、和谐地统一,把中国古代诗歌展现给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诗歌文人化是中国诗歌的重要特征。曹植的诗歌对中国诗歌文人化起到奠基的作用,其特征表现在:思想境界的文人化、审美情趣的文人化、语言风范的文人化。曹植的诗歌体现了中国文人的诗歌理想,这种理想包括了诗歌思想上的忧患、审美上的超越、语言上的精美。历代中国文人不断地丰富这个理想,使得中国诗歌在曹植奠定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走向极致。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和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孙中山具有忧患的品格、忧患的情怀,并使古代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以探讨孙中山忧患意识的成因、内容和特征为视角,可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孙中山走上中国政治舞台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7.
河汾诸老是金朝诗歌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作家群,他们生活在金元之际,经历了朝代鼎革的社会大动荡,亲身体验了惨痛的现实,产生了深沉低徊的忧患情怀.他们忧患社会动荡、生灵涂炭,忧患自己的艰难处境,更有黍离之悲、故国之思的家国忧患.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景组合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诗论家认为 ,情与景是诗歌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以此为基础 ,他们对情与景以怎样的比例、方式组合提出了不同看法 ,认为情景交融与情景各半是最好的组合方式与比例。中国古代的诗歌情景组合理论不仅是一种诗歌理论 ,而且也是一种诗歌批评标准。中国古代的诗歌情景组合理论在中国古代的诗歌理论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这主要表现在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上。同时 ,中国古代的诗歌情景组合理论有时也失之呆板。  相似文献   

19.
古代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古代诗歌着重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讲究严格的句式韵律,给人以含蓄、精炼之感.从本质上讲,现代文学的发展是现代文学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传承和延续,不仅继承了古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同时也沿袭了古代诗歌的写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古代诗歌进行了发展和演进.本文先对古代诗歌及其特点进行介绍,进而分析古代诗歌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古代诗歌的重要元素。本文重点阐述了古代诗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作用:培养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情感品质;培养对人同情关怀,仁慈宽容的品质;对自然敬畏、爱恋、保护珍惜的情感;对社会负责与奉献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