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语体学是一门崭新学科,为语言学界和语文教学界所普遍关注。中学语文教学应该而且必须大量引进语体学知识。现代汉语的语体可以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在语文教学中二者不应该偏废。口语在社会交际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常常是书面语不可能代替的。普希金说:“书面语由于使用谈话产生的语汇,它才是永远生动有色的。”书面语实际上也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是口语的一种加工形式。谢尔巴院  相似文献   

2.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到“升学教育”的严重影响,单纯重视阅读与写作,忽视甚至省略口语交际教学。当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越来越强调听者和说者情感与态度的双向互动过程,严重滞后的“让学生站起来大声说一段有文采的书面语”的教学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通过调查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小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但学生在实际的口语交际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问题一:书面语泛滥传统的语文教学重书面语言的读、写而严重忽视口头语言训练,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口语交际时仍然不自觉地使用书面语。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口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指口头语,“文”指书面语,学语文就是学口头语和书面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语言是第一性的,它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文的性质看,“语”和“文”确实应当同时并举,不可偏废。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各年级的书面语教学和口语教学都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可是,长期以来,不少人只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读写能力,偏重书面语教学,几乎完全忽略了口语教学。如果把“语”和“文”比做两条腿,当前,口语教学这条腿又细又短。如不改变这种状况,就难以  相似文献   

5.
关于语文的含义,语文教学界大致有如下意见:(1)语言,文字;(2)语言,文学;(3)语言,文化;(4)口语,书面语。这几种解释,哪一种更符合实际,更接近真理呢?只稍作分析就会发现第(4)种较好。第一种理解,将“语文”理解为书面语———“文字”符号,显然不够好。它的意思是通过对语文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但突出的是文字———书面语,即语文课应突出书面语教学法,这就忽视了口语的教学。第二种理解,更为偏颇,把语文课理解为文学课。第三种理解,虽较前两种要好,但把语文课讲成文化课,显然也是不行的。第四种理解,不偏重于什么,而…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认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先生的意思是,语文指语言和文章,即口头语和书面语,而书面语以口头语为本.吕叔湘先生对语文也有明确的解释:"语是语言,文是文字.这里所说的语言是‘口语'的意思,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两位语文教育家见解完全一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教学不可轻"语".  相似文献   

7.
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目前语文教学中迫在眉睫的问题。本人总结出几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请大家多给予点评。一、区分清口语和书面语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对口语和书面语分辨不清,因此在书面语言表达中出现了口语的影子,这些口语大都令人哭笑不得。针对这种现象,语文教师应及时指出并给予  相似文献   

8.
在促进儿童口语充分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强语文综合学习特别是写作训练,促进其口语和书面语尽可能同步协调发展,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作文教学的努力方向应是让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充分发展过程中学会用书面语进行交流,从而缩小口语和书面语发展的差距。"多写笔下生花",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表达素养的重要途径就  相似文献   

9.
浅谈口语课的电化教学贺桂兰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交际中不可缺少的语言形式。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认识上的原因以及传统的思想和教学方法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人们普遍重视书面语的研究和训练,却忽视了口语能力的培养。而随着社会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整合的必要性,并结合作者的中职语文教学经验,对中职语文阅读与口语交际有机整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学生思维和口语、书面语的发展,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和认识上的原因,也由于语文口语教学受到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人们普遍重视书面语的研究和练习,而忽视口语的研究和练习,这是极其片面的。如今,我们提出重视教师的口语表达,提高教师的语言修养,是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的。其一,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有口头和书面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口语能力的训练,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口语是书面语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口语能力的训练又与读写教学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着。可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注意从以下五个方面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一)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  相似文献   

13.
贺翠英 《考试周刊》2012,(75):43-43
语文知识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口语交际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口语交际题材,让语文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语文,摸到语文,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语文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语文是海市蜃楼而虚无缥缈。因此,在扎实训练学生掌握语文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努力优化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即语言,“语”指口头语,“文”指书面语,学语文就是学口头语和书面语,提高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文本于语”,口头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我们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口语交际时不知道说什么或想说却找不到适当的语言,只能用一些肤浅的、没有个性的语言来表达。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教师不仅要充分地利用课堂,还要充分地利用日常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利用口语交际课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要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教法,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相似文献   

14.
糜晓玲 《学语文》2008,(3):27-27
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成为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也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更星语文教学的回归。语文本身就包含口语和书面语两方面的训练,而传统的语文教育往往只重视后者。而忽略前者。重视口语训练,不仅是语文教学回归的表现,还可以收到一举三得的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谈英语口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当前口语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加以论述:一是区分口语和书面语;二是学会惯用语的使用;三是掌握俚语、俗语;四是了解禁用语。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作为一门言语表现的学科,不仅仅体现在书面语的表达上,还体现在口头语言的表达上。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口语交际教学也越来越受到语文界研究者的重视。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凸显了"口语交际"的重要地位。但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只是作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一个附加品,并未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文作为一门言语表现的学科,不仅仅体现在书面语的表达上,还体现在口头语言的表达上。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口语交际教学也越来越受到语文界研究者的重视。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凸显了"口语交际"的重要地位。但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只是作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一个附加品,并未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聋生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口语、书面语、手指语和手势语呢?聋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手段,必须以口语为主导,凭藉课文,合理运用手指语、手势语和板书作辅助语言手段。”这与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综合教学手段相似,我国更明确指出口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实施以来比较关注口语交际教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独当之任”,在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建构上,将“应然”与“实然”有效结合,关注口语交际与阅读、写作,口语教学内容建构与书面语教学的关系,研究和实践要结合汉语的特点,切实解决汉语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中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娟 《教师》2014,(32):34-34
目前聋校语文在教学体制、教材、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开展聋校语文教学,提高和发展听障学生的语言能力?本文提出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口语、手语和书面语的并重作用,以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