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古诗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形成发展的。因此,运用古诗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既是中国古代史教学资源的开发,又是历史学科与周边学科的整合,完全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史的需要。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谈谈如何运用古诗进行中国古代史教学。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贴近历史科学社会功能,对课程内容进行挖掘、更新与整合。力图将体现时代发展、学生要求和历史科学社会功能的耳目一新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充分彰显《中国古代史》课程应有的活力与魅力。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我国史学界正兴起一个城市史研究热潮.许多同志在进行中西城市史比较研究时,仅仅将西欧中世纪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进行比较研究,而忽视了将古典古代的希腊罗马城市与中国同一时代的古代城市进行比较研究.马克思说过,"古典古代的历史是城市的历史".不了解西方古典古代城市的历史,即不能真正了解西方中世纪乃至  相似文献   

4.
犯罪是古老的社会现象,犯罪特征也因为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犯罪毕竟是一个历史时期和特定地域的经济、文化、环境、政治等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古代史虽然时间漫长,但上述因素的历史承继性也必然决定了中国古代的犯罪具有一定的共性、本文从现代刑法学的犯罪构成特征人手,分析中国古代的犯罪成立原则,及其各个构成要件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立足历史科学的基本社会功能、时代发展和学生自身求知需要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整合与改革。  相似文献   

6.
在現在大跃进时代,为了使普通中学的历史教学能够更好的为生产服务、为政治服务,許多学校对中国古代中世紀史提出了許多改革的意見,領导上也提出了大胆进行砍、换、补的号召,并提出了厚今薄古的原則,对原有教材的改革基本上已做到人人动手,校校改編,这真是个可喜的現象。在砍、补、换的过程中已出現了一些不完全相同的意見;有的主張中国古代中世紀史只要讲农民  相似文献   

7.
初中历史教学的中国古代史部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作为初中生历史学习的起点,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使命。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中国古代史教学研究不断深入,教学策略不断丰富。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正确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树立综合文科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新课改背景下对历史教学和历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系科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包括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思想文化进步、科学技术发明等多方面历史的课程,知识内容涉及素质结构中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不应局限于历史学科的专业教育,而应在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新世纪的发展形势也要求我们在大学素质教育中加强《中国古代史》课程教育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出版的试验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中国古代史》(限选·全一册)(以下简称“试验本《中国古代史》”),今秋即将在两省一市试验使用。有关教学。教研人员对此极为关注。本文拟从体例、结构、课时、内容、编写思路等方面对这本教材略作简介,期望有关专家和广大师生届时针对教材多提宝贵意见。体例与结构试验本《中国古代史》叙述了远古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古代历史,采用章节体例编排,共6章46节。作为高中阶段历史教育的一部分,试验本《中国古代史》的编写,遵循全套教材的编写体例,体例和结构与其…  相似文献   

10.
古代纺织品文物复制历来都是纺织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很容易发现辉格解释的现象。基于中国古代纺织品文物复制史,本文分析中国古代纺织品复制中历史的辉格解释之成因、意义、危害,提出在中国古代纺织品文物复制过程中保持历史的辉格解释与反辉格解释之间张力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在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枢轴时代,诸子的学术思想建树彪炳可观,决不仅仅限于政治、哲理层面,此外即便在史学思想层面也卓有成就,沾溉千古,由此后世学者有战国诸子源出史官文化之说,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也应特设专章,为之大书一笔。  相似文献   

12.
与大陆学界对宋代历史评价长期流行的"积贫积弱"说相反,日本、法国、英国、美国等众多研究汉学的外国学者却对宋代历史给予极高评价。在国外学者眼里,宋代政治之成熟,尤其是经济之昌盛,思想文化之繁荣,科技之发达,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宋代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明昌盛的黄金阶段,而且也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和辉煌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3.
隐逸是一种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古代中国士人崇尚隐逸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隐士文化。中国古代山水诗与隐士文化有着天然联系。以“二谢”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发展进程,是中国古代士人隐逸审美心态发展、渐变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士人在山水审美中脱离世俗尘嚣,走到与道相冥合的人生境界,既完成了对“道”的维持与操守,又保证了自己的生存意义与人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和地理学可能交叉整合出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地理历史学。地理历史学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的集团的存在和发展的作用,包括稳定的地理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和变迁的地理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力求阐明人的集团的历史行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或统一性,以揭示出客观存在的“地理-历史”规律。中国地理历史学应主要研究受宇宙环境影响的中国现代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作用问题,以揭示出“中国的地理-历史”规律。基于这样的粗浅的理论观念.我们将在前辈学者的具体的历史研究的基础上,从地理历史学的角度简要地探讨和阐述中国古典文明的诞生、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中国历史上的农牧冲突和中国历史上的南北对峙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阶段,也是我国古代史承上启下社会大变迁的转折点。对于唐史的研究,国内外学界一直予以高度关注,20世纪以降已具有世界性规模。作为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历史的高句丽史,在整个唐史研究中也长期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建国以来唐史研究中所涉及高句丽史事研究作一简要的归纳,阐明高句丽政权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不容置疑性。  相似文献   

16.
在近世疑古思潮的影响下,夏朝传统的信史地位开始发生动摇。主要原因是有关夏朝的各种文献资料大多晚出于夏朝数百年之后,加之,考古发掘一直未能发现夏朝的文字记录,致使夏朝的存在至今还受到一些人的怀疑。实际上,从史学方法论讲,记载夏朝历史的晚出文献仍有其真实成分,不可一笔抹杀其学术价值;而夏朝有无当时的文字记录,亦不成为否定夏朝存在的充分理由。夏朝是中国文明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对它的怀疑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今天也该成为历史了。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家山水田园诗人,分属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且在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中各放异彩。本文从生活地位、个性、对待玄理、诗的意境、语言、时代风尚等方面分析他们三家在山水田园诗方面各自的创作特点,以期用比较的方法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家的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熊是利用价值较大的动物,毛皮可用,肉、掌能食,胆、脂作药,幼小的熊崽,易于驯养。千百年来人们对熊的认识逐渐加深,并对其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历史动物研究是历史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熊为例探究历史时期人们对熊类的认识和利用情况,初步探讨导致历史环境变迁的人类需求这一驱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我国传统文献语言研究的集大成者,他们在古书通假字发明方面有成就亦有不足。其成就乃明确提出"因音得义,不拘形体"的释读标准,为借字的发明和本字的揭举建立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始终坚持"立足于音,证以成训"的标准原则,使借字的发明与本字的揭举允当可信;坚持运用连类而及、触类旁通的研究方式,将单个通假字的发明演绎成为一组通假字的辨识。其不足则为探讨字与字的关系缺乏严格的深层辨析,有时不免将通假、异体、同源等不同的字词现象混同一体;在术语运用方面也有失严密,随意性较大;在实践操作中,也不免拘泥古训、以偏概全,时有轻言假借的弊端。  相似文献   

20.
南宋浙东学派的学们以“事功”为出发点致力于史学的研究,在史学领域多有建树,对后世特别是明清学的史学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总结他们的史学思想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也有现实意义。本试图从他们研究历史的出发点、所坚持的历史进步论、呼吁史学体裁的变革及主张六经皆史、注重发挥义理的观史之法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