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6月26日,《宁波晚报》《三江月》副刊以《让爱穿越时空成为永恒》为题,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一位在宁波治疗白血病的母亲给孩子预留的4封信。写这4封信的是青海省乐都县高店镇河滩寨中心学校教师罗南英。这位身患绝症、因筹不到足够的资金而欲放弃治疗的母亲,在她将要离开人世时,把要对3岁儿子说的话都写在信上,期望孩子在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日子或艰难时期,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母爱……读者被罗南英信中涌溢的母爱所感动,纷纷打电话到宁波晚报社,希望了解罗南英的经历,并要求捐款帮助这位母亲治病。《宁波晚报》因势利导,迅速推出连续报…  相似文献   

2.
2005年6月初,宁波晚报推出了《给子一封信》的征。不久,编辑部收到一封特殊的来稿,这是一位患白血病的母亲给三岁儿予预留的信。信的作叫罗南英,是青海省乐都县的一名女教师。今年3月,她被诊断为白血病后,慕名来到宁波市第一医院治疗,因付不起60万元的医药费,只好放弃治疗。6月26日,《宁波晚报》选登丁罗南英留给儿子鹏鹏的四封信,这四封信分别是她写给儿子懂事时、10岁、20岁和29岁时阅读的。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底色》纪录的是青海山村女教师罗南英在宁波得到爱心救治的全过程:2005年4月,罗南英夫妇来宁波治病,因为难以支付巨额的医疗费用,绝望之下打算放弃治疗……2005年6月,《宁波晚报》发表罗南英给三岁儿子预留的书信,引来宁波市民的如潮爱心,七天六十万的捐款创造“宁波速度”……2006年3月,经过系统治疗的罗南英住进层流病房,顺利完成骨髓移植……2006年5月,罗南英造血功能恢复,给万千宁波市民以爱的慰籍……这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爱心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4.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这种力量就是亲和力。2005年6月26日,宁波晚报“三江月”副刊以《让爱穿越时空成为永恒》为题,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一位在宁波治疗白血病的母亲给孩子预留的四封信。写信的是青海省乐都县高店镇河滩寨中心学校教师  相似文献   

5.
宁波晚报于去年10月19日至今年1月27日,在头版刊出了一组题为《官司为何越打越糊涂》的连续报道,追踪反映了宁波鄞县咸祥镇居民徐豪良因房屋相邻权被侵,状告当地土管局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各家晚报的出版发行中,《宁波晚报》是少有的至今仍坚持下午出报的媒体。令人欣喜的是,在宁波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坚持下午出报的《宁波晚报》依然保持强势媒体的巨大影响力与竞争力,在2004年至2006年全国报刊竞争力年会上,  相似文献   

7.
全国报刊年检数据所进行的中国报业竞争力监测项目至今已连续进行了3年(2003年-2005年),《宁波晚报》连续3年跻身于晚报、都市报竞争力20强阵容之中。2006年的年检结果还未公布,《宁波晚报》能否继续入围很难预料。本文结合《宁波晚报》实际,对晚报如何提高广告的竞争力谈点看法,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刘依卿 《今传媒》2015,(2):38-40
晚报因其信息量丰富、报道风格亲民,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途径,在科技传播大众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在宁波最受读者欢迎的《宁波晚报》为例,在2013年7月1日到2014年6月30日的报纸中,运用构造周抽样法抽取两周的样本,分析其科技报道的现状和问题,进而对全媒体环境下晚报的科技报道创新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众多晚报的排名中位列前十名之列;一批新闻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增强。这就是浙江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宁波晚报》近一年多来,所取得的辉煌业绩。  相似文献   

10.
朱学文 《新闻实践》2007,(12):61-62
人物名片:杨静雅,33岁。1996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绍兴晚报和宁波晚报工作,现为宁波晚报首席记者。在2003年至2006年做热线新闻记者的3年中,她主笔写作的作品有2篇获浙江新闻奖一等奖、1篇获二等奖;作品所报道的人物连续两年分获"浙江骄傲最具影响力年度人物"称号。2006年被评为宁波市"十佳新闻工作者"。在宁波晚报开有专栏"静雅调查"。  相似文献   

11.
何镇飚 《新闻界》2005,(4):63-64
什么是宁波20年最具影响的新闻事件?谁是宁波20年最具影响的新闻人物?由宁波电视台、宁波广播电视周报、宁波晚报、中国宁波网联合举办的“宁波20年最具影响的十大新闻事件和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是对宁波1984年被列为全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后,20年巨变的一次梳理,是对20年历史的一次浓缩,也是对宁波人时代精神的一次提炼.……  相似文献   

12.
也许是《宁波晚报》连续三次闯进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20强”;也许是《宁波晚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几年都获得了“小丰收”……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及会刊《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社的同志约我谈谈体会。在新闻界同行面前,班门弄斧,实不敢当,但作业还是要交的。如何当好总编辑?如何当家理财?怎一个“难”字了得。然而难归难,假如把握住下面一二三四,你心目中期望的诸多“也许”,就可能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孔祥科:各位读者,从今年元月一日起改版的《郑州晚报》,象是在春风里脱去旧衣、换上新装的春姑娘,显得越发俏丽了。《郑州晚报》由四开小报改为对开胶印的大报,照片大,印刷清晰,容量扩大,内容新颖、丰富,很多读者反映“有看头”,形容她象一枝出墙的红杏那样惹眼。肖振华:晚报改版后,报价也由每期三分钱增加到五分。可是,在今年年初报刊发行量普遍下降的形势下,它却呈现上升的势头,这里就有文章。4月17日,我们走访了《郑州晚报》的总编辑王力建同志。下面是我们和王力  相似文献   

14.
播种希望     
洛阳市吉利区白坡村女青年权菊先,1977年元月不慎落井而致残,精神受到很大打击。她在绝望中看到了《自强者笔记》一书,其中残疾作者史铁生写的《死神的克星》一文,给她很大启发。她给史铁生同志写了一封信。此后,一年多时间,权菊先就收到史铁生十多封热情洋溢的来信,长达一万多字.从中,她了解到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乐趣,也看到了榜样和道路。从此,她抬起了头,拿起了创作的笔。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编辑工作,也忆起了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邹韬奋的一段  相似文献   

15.
由四川《泸州晚报》与本刊联合举办的“‘泸州晚报杯’晚报如何实现双赢、互补、互动”征文活动本期正式开始。我们在征文的首期竭力推出《宁波晚报》总编辑姚志明和《常州晚报》总编辑金借鉴,望仲良撰写的两篇力作,这两篇文章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认真一读。同时,希望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参与本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6.
有人向我建议,说《新乡晚报》办公条件够差的,那里一定有东西可写。我去了。从到那里之日起,就深深的意识到,若不能将《新乡晚报》,将编织《新乡晚报》的人的酸甜苦辣介绍给读者,我会久久的感到不安。从1983年3月1日,《新乡晚报》第一次笑微微地与读者握手算起,迄今她已经三岁有半了。三年多的时间,孕育她的人拖“儿”带“女”,搬家四次。若单是易址,多些迁徙之苦,也没啥。令人心疼的是,每搬一次家,总要从这个完整的躯体上割下一部分,寄到别人篱下。四次搬家,办公点分成了四处。所谓的大本营,即总编和几个主要业务部所在地  相似文献   

17.
面对竞争,党报出路在哪里报业竞争日胜一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以宁波报业市场为例,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和《东南商报》三份报纸,去年的总发行量已突破70万份,广告总额也突破了2亿元,实现了较快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割不断的百姓情缘--《深圳晚报》"三贴近"的成功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庭僚 《新闻知识》2003,(12):12-14
在深圳经济特区,如果搞一次问卷调查,看哪一家媒体离读者最近,最贴近群众?估计相当多的人都会投《深圳晚报》一票。深圳人热爱《深圳晚报》,深圳人离不开《深圳晚报》,因为他们的心与晚报相连,有着解不开的晚报情结。 深情厚意,非一日积淀。这种感情来自哪里? 言 蔽之,源于报纸的爱民之心,源于“三贴近”的长期实践。  相似文献   

19.
8月20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挂牌仪式暨宁波新闻文化中心落成庆典在宁波举行。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拥有《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宁波侨讯》、《中国宁波网》、《宁波经济》、《文学港》杂志等7个媒体,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地市级党报前列。中共中央委员、全国协记主席邵华泽,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李从军,人民日报社社长许中田等发来了贺信贺电。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常务副主席郑梦熊,东海舰队副政委蒋鸿运少将、东海舰队  相似文献   

20.
目前,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呈现削弱状态,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文化新闻的采写缺乏创新。自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对文化新闻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推出了大量系列“文化特色新闻”,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有不少策划与稿件还取得了轰动效应,其中几篇系列报道还分别获得市级、省级新闻奖和全国晚报新闻奖。主要创新实践有:策划报道“天下宁波人”,做强“热点文化新闻”、深挖“冷点文化新闻”,举办“宁波的中国之最”征文活动等,使这类文化特色新闻像其他主流新闻类别一样登堂入室,成为《宁波晚报》吸引读者、打开市场的“杀手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