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全国各族人民的英勇抗战和各抗日阶级、阶层、党派、团体的联合奋斗,是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原因。不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永垂青史,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也在这部宏伟的画卷中占有一席之地。新桂系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以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三位一体”为核心的新桂系在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从新桂系的抗日主张和实践与蒋介石中央统治集团、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和中国共产党三者的抗日言行的比较中,探讨新桂系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是本文的主题。我们认为,这种探讨,对于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和新桂系的发展史,对于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期间,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国民党新桂系地方军阀集团,为了民族及自身双重利益关系提出并实施了“焦土抗战”。这对于团结民众、抵御外侮,振奋民族精神,保卫民族安危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新桂系的阶级本质决定了“焦土抗战”的口号及实施都打上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烙印。因而新桂系“焦土抗战”的整个过程都贯穿着扩大实力、积蓄力量,与蒋介石分庭抗礼,一争天下的精神。因此新桂系的抗战显现出既坚决又畏缩,既顺应历史潮流又瞻前顾后的有限度的抗战现象。以此达到既抗日又倒蒋、最后问…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新桂系首领白崇禧提出过“全国总动员”、开展“全面抗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独立自主”的抗日外交等一些有见地的抗日战略和战术主张,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文章就白崇禧的抗日战略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以此纪念国民党爱国将领为祖国的抗战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主政安徽的新桂系为适应战时环境需要和巩固自身统治,高度重视干部训练工作。新桂系的干部训练呈现出突出思想教育、注重任用知识青年、实行军事化管理以及分层与分类训练相结合等特点。通过强化干部训练工作,新桂系加强了安徽基层社会控制,确保了战时政令的推行,增强了抗战动员能力,巩固了大别山抗日根据地。但新桂系在安徽的干部训练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干训生群体也日益堕落为新的官僚阶层。  相似文献   

5.
桂南会战前,新桂系成立了第三届广西学生军以动员民众和配合军队作战。会战结束后,因日本从桂南撤退,参加桂南会战的中央军也撤离广西,在广西既无外患又无内忧的情况下,因担心学生军为中共所控制,在部分学生要求复学的呼声中,新桂系以学生军被"赤化"了为借口而将其解散。  相似文献   

6.
论抗战初期共产党与桂系的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桂系首先形成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桂系在广西、安徽等地实行了一些比较开明进步的政策和措施,允许共产党人和社会进步人士在广西和安徽开展抗日文化宣传,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与桂系的成功合作,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是个非常复杂的政治集团,党内派系林立,争斗不休。但自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各派在对待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问题上,态度不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由主张妥协到实行片面和消极的抗战方针,以冯玉祥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则坚决一贯主张抗日,以李宗仁为代表的国民党桂系实力派则主张“焦土抗战”,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系则实行“消极的守土抗日”,而以汪精卫为头子的亲日派则逐渐堕落为汉奸。国民党内各派对抗日问题上的这些分野,对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进程带来了一定影响,研究它对了解中国抗战全局有相当意义。  相似文献   

8.
抗战初期,国共两党都派出部队转入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但由于两党性质的不同决定其所开展的敌后游击战争存在巨大差异,并最终导致其敌后武装力量出现彼消此长的结果.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两党对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意识反映不同,出现国民党初期抗战的无序失控和共产党的循序不紊;两党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目的不同,这影响到两党抗战态度和国共关系;两党在游击战术原则的应用上存在极大差距,共产党灵活多变,国民党则滑向了阵地战;两党对其根据地政权、经济、民众工作等各项建设重视程度不同,成效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9.
全面抗战爆发后,安徽省成立动员委员会以发挥国共合作抗战职能,该会不仅派出各路工作团广泛发动民众参与抗战,还帮助组建了众多的民众抗日武装。1939年初,皖省主席廖磊陆续将此民众武装加以整编,纳入管理。原怀宁、望江一带的民众自卫力量被编为第五战区第九游击纵队,由进步人士云应霖出任司令。1940年1月李品仙主皖之后,卖力执行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屡兴破坏统一战线之举,加大打击进步力量,安徽动委会帮助桂系抗战虽委曲求全而不得。此际受桂系压制已久的第五战区第九游击纵队决定投奔新四军,并为之联络第五战区独立第三大队郝文波共同行动,殊料此事被郝氏夫妇出卖。1940年4月1日,第九游击纵队被迫仓促发动起义,旋即陷入桂系军队重重包围,起义失败。此事宣告原长江局影响下鄂豫皖地区国共合作抗战方式的结束,也是新四军在江北独立自主开展敌后游击战的新开始。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7,(4):97-102
陈诚多次参与了正面战场的重要战略方针的制定,他对中日战争的局势发展和抗战有着深刻认识和判断:在淞沪会战后对蒋介石的苦撑待变战略很不满,反对政略干扰战略;而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他强调国军应该主动出击,展开全面战争,反对徒劳等待,依靠外部同盟。陈诚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前后抗日持久战的论述和全面认识,不仅可以体现出当时国民党及国民政府的抗日战略,也展现了他的军事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11.
礼贯穿于春秋时期战争的整个过程中。其内容主要包括战争过程中的祭祀、占卜、“致师”、“献捷”、“饮至”等制度化环节,某些战争规则以及战争参与者礼仪性的措辞和举止。春秋时期战争中的礼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在部分保留西周的形式和精神的条件下逐渐衰落。礼在当时之所以呈现这种特殊的面貌,有其深刻的背景因素:在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中,社会各阶层力量的重组推动了贵族社会的瓦解,作为贵族宗族组织重要维系的礼制亦随之衰落;但同时,瓦解中的旧秩序和旧意识形态仍对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具奄一定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12.
巴陵戏形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岳阳市辖各县及周边地区。它用中州韵、湖广音结合湘北方言为其舞台语言;以弹腔为主,兼有昆腔、杂腔、小调;剧目以反映历代政治、军事题材为主;表演粗犷朴实,雅俗共赏,是洞庭湖区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剧种。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4世纪,希腊世界在无休无止的城邦混战中急剧衰落下去。为解决城邦危机,柏拉图以血统论和殖民论为依据,对建立殖民地、掠夺野蛮人做了详细规划。亚里斯多德则全面论证了奴役野蛮人的合法性,形成系统的民族奴役理论,二者对后世西方优越论与侵略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蒋春霖《水云楼词》集中抒写咸丰兵事,极大地开拓了词境,有词史之价值。艺术上或以比兴见胜,或以赋体擅场;比兴寄托深微,赋体则见真实力量。《水云楼词》秀美与艳美相反相成,既劲健挺拔又丰容婉转;有律有文,沉郁顿挫;笔能移情,亦能化美为媚;炼字炼意,归于自然。《水云楼词》乃有清一代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5.
论刘少奇对石家庄解放和城市接管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家庄是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华北首获解放的重要城市。就伟大的解放战争而言,石家庄之战算不上大仗恶仗;就作战的规模和投入的兵力而言,石家庄之战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就其在整个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来说.解放石家庄.其影响超越了战争本身.也超越了石家庄本身。因为.此刻正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要从武装夺取政权转向经济建设和治理国家。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斗争是非常熟悉的.但对如何管理经济和治理国家是缺乏经验的。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委直接指挥和领导了石家庄的解放和城市的接管.并取得了十分宝贵的城市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6.
乾隆时期,基于亚欧大陆的。心脏”——帕米尔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清代前期西北边疆战乱不断、沙俄插手西北地区事务等原因,清王朝对帕米尔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进行了强有力的经略,政治上。因俗设官”,经济上兴屯田、订赋税、改币制,文化上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这些措施均是乾隆帝。因俗治边”统治思想的集中体现,对当时的祖国统一、边疆建设、民族融合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的思想价值主要在其寓意,而其艺术价值之一则体现在与古人赋物传神之诗艺传统相关的以“神”致“幻”的审美特色上。从意象层来看,《聊斋志异》工于赋物,而其胜处不在“形奇”而在“神幻”;从意境层来看,《聊斋志异》工于造境,其胜处不在“事奇”而在“境幻”。《聊斋志异》正是以其颇富诗意的意象之神、意境之幻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8.
西夏文化一个突出特点是多元性,这与西夏实行开放的国策密不可分。深厚的民族基础,以及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因素决定了西夏文化的多元性。西夏文化的多元性体现在诸多方面,如制度、艺术、宗教等等。  相似文献   

19.
阐述英语中的矛盾辞格存在的逻辑基础,分析该辞格的形式结构,并讨论其具有的独特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0.
比较教育的若干特征(提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发展使比较教育开始从把“比较”作为学科基本特征的尴尬中解脱出来。结合对比较教育的历史、比较教育研究的实践和它在当代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的考察,作者揭示出比较教育的若干特征,即视野的国际性、意识的全球性、研究对象的当代性、理论框架的跨学科性、作用的前沿性和理论的流变性与革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