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批阅学生的作文是一项费心劳神的工作,但是其中的乐趣也只有我们这些身陷其中的人儿才能体会到。有时候我从心里感谢我的学生们,他们的一篇篇小文章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  相似文献   

2.
我翻阅着学生的习作,一篇篇发自内心的文章重现过往的点点滴滴,我给每一篇文章拟了一个共同的标题——谨以此文纪念逝去的高一。他们有欢喜,有悲伤,有激动,有伤感.更多的是迷惘,我想这正是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吧。好在现在他们有机会记录和回忆,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相似文献   

3.
没有借口     
每次考试失利后,我总是想尽办法为自己编织一个近乎完美的理由,好得以脱身。那天,爷爷给了我一篇他精心挑选出来的文章,题目叫做《没有借口》。我发现,文中讲的事例和我几乎一样。文章写了作者所在的那所学校每年都会迎来一些高考落选的学生,当问及他们为什么没考好时,他们的答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九年伦敦经济事务研究院邀请我写一篇五百字左右的文章,谈谈"中国可能的变化".为此,我于当年访问了广东省.访问之后我就开始思考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问题.但是要写一篇只有五百字的文章来预测中国将来会发生什么,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我对他们说不行,我不愿意给你们写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5.
壁报自述     
我的名字叫壁报。我拥有着五彩人生,一幅幅多彩的图画,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构成了我的生命。我是全班同学聪明才智、辛勤劳动的结晶。他们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我身上,拥有各种各样的色彩,这些美丽的颜色组成了一条长裙,我穿着这条长裙,安安静静地住在我整洁的居所里,用我独有的方式,感受着周围的一切,聆听着同学们思考的节奏,呼吸着他们快乐的空气,品味着他们生活的细节。我为我成长在一个健康向上的集体里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上课时,我也和他们一样,和老师面对面,接受知识的洗礼。有时,我会看着他们聪明的小脑袋出神;有时,我会听着他们精…  相似文献   

6.
王茝 《师道》2010,(5):9-10
2009年,在不少人看来,是我最辉煌的一年,而我心底分明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在呐喊:不,这是我最屈辱的一年!有人认为我辉煌,是因为他们看到我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发表“学术论文”15篇;我自认为屈辱,是因为我以每周一篇的速度炮制垃圾文章,  相似文献   

7.
刚接手高一两个班,我先让同学们写一篇自我介绍,他们描写外貌特征,介绍兴趣爱好,人人都有话可写,但文章千篇一律,很少有人能写出与众不同的东西。第二次作文要求写《新学期一件趣事》,看着一篇篇叙事比较具体,结构也算严谨的作文,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相似文献   

8.
背景说明:一位学生向我推荐“乡村哲学家”刘亮程的《我改变的事物》,要我在课堂上讲讲。读罢全文,我受到深深的震撼。我把文章印发给学生,要他们先谈谈自己的看法。看法不一,有认为是一篇老土的无聊的文章。有认为是一篇深刻的文章。我发下小纸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解读,把“这是一篇关于____的散文”一空填好交上来。学生看法各异.“改变”、“命运”、“生命感悟”、“人与自然”、“瞬间与永恒”、“寻找精神家园”等词语出现频率较高。说明学生还是基本  相似文献   

9.
去年下学期,由于毕业班数学新增加一本教材,教师的教学任务相对增加了。为了减轻毕业班教师的工作量,我负责他们的作文批改工作。在批改过程中,一篇作文引起了我的注意。虽然是一篇跑题作文,但文章叙述清楚,语言连贯,表达出了学生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0.
席梅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404-404
<正>从事语文教学十年有余,每当进行作文教学时,我想大多数老师和我一样,眼前总会呈现这样的画面:学生眼望屋顶,手转笔杆,却脑袋空空;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却文字干巴……他们的文章既丢失了本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又失去了小学生原有的童真。当目睹这一篇篇干瘪的文章时无不撞击着每个教者的心。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教会他们战胜这种"写文色变"的恐惧心理,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呢?新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为我  相似文献   

11.
陈力 《今日教育》2010,(3):62-63
最近拜读了两位著名数学特级教师的文章,一篇是俞正强老师的《数学教学设计的关键:“立序”与“选材”》,还有一篇是华应龙老师的《我是怎么想到的——讲述公开课里新点子的来历》。我对这两篇文章潜心研读、细细咀嚼,不下三遍,从这两位大师的文章里,我读出了他们深邃的眼光、入木三分的剖析、别出心裁的想法、独具匠心的设计等。  相似文献   

12.
那一年4月1日,愚人节。朝阳斜斜地射进教室,落在这群刚上初一的孩子们身上。望着他们一张张清新稚嫩的脸,我的心中涌起了一种莫名的期待,于是我给他们念了一篇来自《中国校园文学》的文章——《愚人节心情》:  相似文献   

13.
京华三月,春意正浓。“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应《孩子天地》编辑部之约,撰写一篇少年儿童迎接妇女节的文章。正巧这天午餐后的休息时间,同学们在教室里三五成群,打打闹闹,谈东说西,欢声笑语,热闹非常。我借机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心想,把他们的谈话记录下来也许就是一篇文章呢?于是我把话题自然地引入到他们的妈妈。  相似文献   

14.
老舍教子     
1942年8月,老舍先生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做文艺写家,我绝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写道:“我想,他们不必非入大学不可。我愿自  相似文献   

15.
洛日 《师道》2006,(4):32-33
因为看到一篇有关拥抱的文章,我给学生出了“回家拥抱父母”的作业,不是强制性的,希望他们都能做。第二天的班会课上,我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有的高兴有的羞涩,有的故作不在乎却掩饰不住神情里的喜悦。听了他们的话,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错,孩子都这么大了!然而,孩子们也才这么大!  相似文献   

16.
读了《教育文汇》2002年第9期有关合肥一中建校百年的诸篇报道后,联想到和我父亲(张绚)有关的一些往事。根据父亲同窗和我母亲记忆写成这篇纪念文章。这帧照片是三兄弟唯一的合影。六十年前,他们都就读于安徽合肥庐州中学堂。前排右是老太张以约,左边是  相似文献   

17.
《晋祠》一文是我第一篇入选中学课本的文章,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初中三年级语文上册.当年读书的孩子现在也该有54岁了,忽忽不觉已半个多世纪,他们的孩子又上过一遍这篇课文了.  相似文献   

18.
陈继军 《成才之路》2013,(14):53-53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如今踏上讲台已十几载了,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在一篇篇的美文中我感受着文学的浩瀚和思想的启迪,从鲁迅到冰心,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正是这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才让我们的学生成长了。然而"学以致用",我们怎样才能把他们欣赏到的这份感动和受到的熏陶运用到平  相似文献   

19.
我从二十来岁起,就信奉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所以我为《高校理论战线》写了一篇《我为什么信持唯物主义》的文章。这篇文章获了奖,我深表感谢。刚解放时,我在清华大学,当时有许多教师喜欢讲理性主义、新实在论,后来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便转变过  相似文献   

20.
赵桂廷 《教育文汇》2009,(12):27-27
刚当班主任时,学生竟一眼看穿了我是第一次当班主任。遇到违纪调皮的学生,虽然我装作凶狠的样子,训斥他们一番,可学生并不买账,背后还学我“怒发冲冠”的模样。那一阵,我真有点一筹莫展,夜不能寐。有天夜里,我随手翻阅案头的各类美文和时文,那一篇篇散发着睿智的文章给了我灵感:何不充分利用每天阅读课的时间将这些充满着令人难以释怀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文章推荐给学生,让这些美的东西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呢?这岂不比我苍白的说教更有力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