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清华 《科教文汇》2013,(17):120-121
流行语的翻译却不是那么简单。了解流行语所代表的文化并不难,但难的是如何将流行语进行准确地翻译,并且让不懂日语的人也能够有一定的了解。这项工作就不是简单可以达成的了。翻译流行语的另一个重点是,在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并不能只是套用日语词汇,而是尽量可以用本国的词汇来确切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这才是翻译流行语应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江静  张小柯 《科教文汇》2011,(20):164-165
传统的目语翻译教学存在种种弊端.翻译教学亟须观念上的转变。本文作者根据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全新的目语翻译教学方法。该方法有效实施的根本在于更新传统的翻译教学观念.提倡将翻译教学贯穿日语精读课程始终,全面提高日汉互译水平。  相似文献   

3.
陈朝阳 《科教文汇》2008,(18):178-178
翻译的不可译性是翻译界讨论的焦点。翻译时,语义往往会有所流失,即原文中表达的意义在译文中保留得不完全,只能传达一部分。本文针对这种不可译性,从文化的角度结合理论基础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指出了文化的相互渗透会逐步缩小翻译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4.
对翻译规约性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批判哲学阐释学的基础上对翻译规约性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翻译具有规约性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它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和与译者主体性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翻译规约性是译者必须遵守的最低的也是最根本的标准,不能抛弃.  相似文献   

5.
可译论与不可译论之争存在由来已久。现试从哲学理论、英汉习语翻译实践与文化趋同三个角度对翻译的可译性进行论证,从而证明翻译不仅可译而且对当今世界各国的相互交流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不可译论的根源来于对翻译过程中遇到困难的畏惧,译者应不畏艰难,为译出精彩译文而努力耕耘。  相似文献   

6.
程谢  杨蔚 《内江科技》2010,31(9):27-27
思维活动是翻译的基础层次,离开了人的思维也就无所谓翻译:本文就从译者思维的不同层面来探讨翻译的实质,阐述对翻译思维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意识与公示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晓嘉  裘春燕 《科教文汇》2008,(19):250-250
跨文化意识与公示语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译者若缺乏足够的跨文化意识,就无法使公示语的译文受到目的语受众的认可。本文从跨文化意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若干公示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杨照 《科教文汇》2007,(5X):171-171
本文通过分析语义翻译的定义,首先与其他翻译方法作简要比较,然后与归异化翻译方法作比较,指出语义翻译逃出归化异化理论对忠于源文还是目标文这种争论的怪圈,只谈文本本身,发现语义翻译的中庸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各国的交流往来也是不源源不断。所谓的商务日语就是进行商务洽谈以及文化交流合作方面运用的专业语言,在不同实际的情况下,商务日语的翻译也是有一定技巧。所以,我们的翻译人员要想做到精准以及熟练的对商务日语进行翻译,首先一定要掌握商务日语的语言特点,并且来用语言特点来寻找翻译的技巧,进而才能够大大的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翻译界长期以来对于可译性问题的争论,旨在分析可译性是必然的,思维、语言和共通的文化是可译性存在的前提,同时指出由于语言差异,可译性也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1.
董双建  孙金莲 《科教文汇》2010,(23):123-123,130
我国的文化大国建设实际上就是提高我国现代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因此翻译就要发挥其传播文化的作用。在这个背景下,首先我国的翻译工作者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将我国的作品翻译成国外语言,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增加译本中的"中国性"。  相似文献   

12.
翻译散文,首先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内容与风格,因为内容与风格是统一的.译者在译文中要传达原散文作品风格的神韵,应该全面把握原作的风格,并在文化层次对原语和目的语的风格上作对比研究,进而确定译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专利性报告,介绍了PCT翻译质量评级体系,然后,结合质量评级体系,举例并解析电学领域专利性报告汉英翻译的常见错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与国际的接触日益频繁,翻译在我们生活当中的用处及起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要运用好这样一个工具,就必须先了解翻译的基本概念和翻译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翻译更好的为我们服务,增进我们与外界的接触,扩大我们的影响。但现在对这两个问题还存在争议。我们就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和研究这些问题,并根据我们的实践,适当的引进,创造出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和符合我们要求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5.
张娟 《科教文汇》2010,(34):154-154,173
伪译者借助翻译的名义,进行非原文本和译文的转化。文学翻译体现译者的创造性。本文以文学翻译的创造性为基础,研究伪翻译的创造性,找到文学翻译和伪翻译的共同之处,以阐明伪翻译亦是伪译者一种文学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16.
要搞好翻译,必须处理好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人类文化的共性决定了其可译性,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的更多的是其特殊性,这就使得其可译性产生了限度.我们可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来解决不可译性问题.然而在文学翻译中,文化信息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译者应当高度重视文化差异,使这种流失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7.
涂宇明 《科技风》2014,(14):227-228
接受理论文学翻译模型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创新,而且在翻译实践活动和译本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能用来更好地理解翻译的本质和指导翻译实践活动。本文简介了接受理论文学翻译模型,并从接受美学角度对文学作品的重译,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译者对目的语读者的关照和翻译的对话性特征这四个概念进行了相应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外语思维的培养是由外语学习客观要求决定的,翻译实践能力的训练也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外语课堂教学应尝试将外语思维和翻译意识的培养统一起来。拟从翻译和思维这两者在外语学习中的关系出发,探讨两者统一于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课堂教学如果能实现外语思维和翻译意识培养的有机结合,就能从根本上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祝惠娇 《科教文汇》2010,(16):114-116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讨论的种种翻译理论问题,实际上也是本雅明为了解除背叛之名而作的自我辩解,体现了他作为译者的伦理观念。不仅仅是本雅明,一切翻译理论,无论理论提出者将其定义为描述性还是规范性,都会体现研究者的翻译伦理观。在多元化社会里,翻译的伦理更加复杂,Andrew Chesterman提出的六种翻译的伦理,给译者提供了更好的参照。  相似文献   

20.
孙笑逸 《科教文汇》2011,(31):131-131,157
不论是在汉语或日语中,隐喻这一修辞手法都经常使用。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好隐喻句的翻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在叙述和解释日语中特殊助数词中所含有的隐喻现象基础上,提出在翻译方式上应注意直译、替换、意译所使用的场合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