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浅论纳兰性德词风形成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朝词坛上的一位重要词人,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虽然纳兰性德一生只为我们留下三百多首词,但绝大部分,尤其是小令,堪称佳作;并且,在作者的创作实践中,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前朝久已沉  相似文献   

2.
纳兰性德是清朝满族著名的词作家。他的词不仅在清代文坛享有盛誉,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占有一席之地。纳兰性德的词作中,频频使用“瘦”字。本文对其“瘦”境词的意象选择及使用的频率进行分析,并从文学传统、词人的性格及独特经历进行原因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词人。梦的意象在纳兰性德词的意象群中占了主体地位,身为皇帝宠臣、权相之子的他由于其独特的人生际遇,形成了独特的气质和情感。由于梦有着其独特的心理特征。纳兰性德选择了梦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梦的意象的成功创造,使纳兰性德的艺术成就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纳兰性德(1654--1685)是清朝康熙年间我国词坛上具有婉约派风格的少数民族词人。他生于钟鸣鼎盛之家,十七岁中举人,十九岁中进士,曾官至一等侍卫。在世人的心目中,他真是春风得意。但是,现实生活中他写下的词却与这些辉煌大相径庭。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本文试从纳兰性德生活中的“情”与“仕”这两方面人手,探讨一下他哀郁凄婉词风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词在整个词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他的边塞词。在边塞词中他抒写了深藏不露却又压抑不住的人生感慨,在苍茫壮阔的境界中渗入了清新婉怨的情思,其边塞词作体现出了另一番抑郁感伤的风貌。纳兰性德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影响了他的创作,使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细读纳兰边塞词会发现,豪情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  相似文献   

6.
纳兰性德的《饮水词》历来因其凄婉的词风而为人所欣赏,因此对于纳兰性德的认识也多以他的词作为依据。其实纳兰性德作于三藩战乱时期的杂识类文体的代表作《渌水亭杂识》,几乎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他深刻的入世思想,大致包括了为君者、为臣者和相关国政等三个方面。这种入世思想在他的爱情外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更加完整的纳兰性德。  相似文献   

7.
纳兰性德的边塞词是清代词坛上独特的表现,占据纳兰词作的五分之一多,研究者对这类词的定位和评价都比较高。为了进一步理解纳兰性德其人其词,通过参证清代有关历史文献资料,确认纳兰性德的边塞行踪,或通过纳兰性德词题及词作内容留下的线索,确定其创作时间和创作情境,从而对这类词作进行编年考证。  相似文献   

8.
与纳兰性德本人的身世、经历、个性相关,纳兰性德在悼亡词中营构了独特的艺术氛围。它主要由至真至深的情感世界、超越世俗的精神家园和虚实相生的意象天地三个方面汇聚而成。这三者浑然一体,统一在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9.
作为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以哀怨凄婉的"真切"为特征,此风格的形成,与其婚姻生活关系极大。纳兰性德与妻卢氏婚后相知相惜,然卢氏命薄,婚后三年即溘然长逝,婚后的甜美感情生活与爱人离去的凄怆产生巨大的感情落差,这一情感波折直接促成了纳兰性德词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纳兰性德被晚清词家况周颐誉为"国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师承李后主、晏小山,纳兰词兼有陈维松的雄浑和朱彝尊的清丽,并且真率自然。"纳兰词"以爱情词见长,但咏物词也别具一格,从某种角度来说,更能体现纳兰性德的壮志未酬的人生理想和他闲云野鹤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1.
朱敦儒在清代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敦儒是南宋前期的重要词人,其作品清隽谐婉,犹具北宋风度。深受历朝文人的喜爱,到了清代由于各种原因,对朱敦儒的作品及其本人的关注都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本文通过清人对其作品,包括比较有名的梅花词和令人瞩目的渔父词和人生经历尤其是其晚年出仕的评价来了解朱敦儒其作品和人品在清代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2.
沙元炳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教育家,在他的《志颐堂诗文集》824首诗歌中,悼亡诗尤其引人注目,不仅情致幽婉,而且发展了韦应物悼亡诗意象营造的丰富与细腻,形成柔婉幽远的独特风格,而这种风格与沙元炳所处时代和经历有着莫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吴历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爱国遗民,也是中国较早的天主教信徒,其诗歌作为吴历特殊经历的记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即诗史价值。吴历作为画家,所特有的艺术敏感性和艺术想象力,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艺术通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清初是中国诗歌史上甚为辉煌的时期,以钱谦益为魁首的虞山诗派影响巨大,吴历是常熟人,得钱氏真传,又不为所囿,其诗歌创作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在清初诗坛都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王铎是明末清初的书法名家,也是颇具独特风格的文人画家。他特殊的个人经历贯穿在他的绘画当中,从简淡高远的笔迹到冲淡平和的意蕴,表现了他寄情山水、超然物外,以笔趣"卧游"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5.
韩偓人格为后世论者敬仰。清代纪昀赞他“唐末完人”。韩偓一生的经历遭遇均表述在诗歌中。他的政治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诗歌在对社会现实、政局变动的直接叙写中注重情感的抒发,具有强烈的抒情风格;时事政局恶化,使他在诗中采用了深隐、曲折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沉郁的风格特征;用极本色的语言出色地表达情感;韩偓的诗歌还喜欢用七律写时事,后人称之“唐末诗史、七律殿军”。  相似文献   

16.
黎简是清代中叶顺德文艺史上屈指可数的一位杰出人物,被称为诗书画三绝,尤以风格独特的诗歌见长。通过分析他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尝试探索他的诗歌的艺术特色,探讨他心系苍生的忧患意识以及在穷困潦倒的生活环境下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7.
在唐宋诗学论争中,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初学"长庆体",其歌行诗"梅村体"风行一代。其诗歌创作以宗唐诗学为主,初始以云间诗派的宗唐诗学渊源为基础,并博采唐人众家之长,形成自己力传大雅的唐音之作;在具体诗歌创作中,以"史外传心之史"创作手法对宗唐诗学开创发展;最后以才思、性情、学识开创了宗唐诗学理论,其理论与创作实践均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顾诚是我国著名的明清史学家,新中国建立以后成长起来的史学家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又有扎实的考证功夫,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史学与传统实证史学、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风格。其明清史论著不仅史料丰富,考证扎实,而且论述深刻,创见迭出,成为令人瞩目的学术精品。顾诚有关明代疆土管理体制和卫所制度的论断,《明末农民战争史》和《南明史》两部专著,代表了当前这些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这是他对明清史学做出的重大而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陈洪绶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画家,画法承接唐宋传统,融合元明文人笔墨程式,以怪诞奇崛的美学趣味独树一帜,清初曾一度被正统派文人画家、理论家视为野恶。然清末以来,推崇其绘画技法、绘学思想并在创作中借鉴、吸收了陈洪绶绘画中的许多有益营养而最终走向成功。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多元化社会里,也对21世纪传统人物画的探索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并引发人们寻求传统人物画在现代文化情境下的拓展之路。近年另有学者将陈洪绶绘画与荷兰伦伯朗、西班牙委拉斯贵支油画人物做比较研究,然而将陈洪绶绘画与西方写实油画相比,难免也会出现偏颇,这种比较不免有些牵强。  相似文献   

20.
鲁迅继承了乾嘉学派朴实的作风和治学方法,但他不仅在研究视野上超越了清代学者,而且具有高超的“史识”。此外,他还运用了社会学、心理学和比较文学等方法来研究文学史,树立了自己独特的治学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