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动员归化现象是体育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运动员归化现象进行研究,认为:运动员归化的负面效应在于归化运动员的出现不仅给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带来了挑战,还会淡化对青少年的培养,使体育更趋于功利化倾向;正面效应在于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人力资本优化配置与合理选择,对实现运动员的个人价值和落后项目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我国而言文化差异、意识形态、种族意识和法律限制是制约我国归化他国运动员的主要因素;竞技人才饱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利益的驱使等是我国运动员被归化的主要因素;要采取理性认识、完善制度规范、促进人力资本优化配置、增强凝聚力等措施应对运动员被归化现象;通过广泛提供交流平台,遵照先华裔后外籍的策略逐步实现弱势项目的外籍运动员归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竞技体育正在缓慢开启运动员归化之门.运动员归化能够在短期快速提升中国竞技体育水平的同时,为中国竞技体育业注入更高水准、更国际化的竞技职业道德和规范.目前中国归化运动员的主要障碍是国籍取得上的“入籍难”以及其所表征的过于保守的立法取向,应在结合代表性的国际体育组织有关归化运动员的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依托中国现有的《国...  相似文献   

3.
我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奥运会我国女运动员获奖情况为分析切入点,从社会制度与举国体制、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传统文化与性别平等、运动队管理与科学训练、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与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体育商业化、女子竞技体育职业化与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世界女子体育的蓬勃发展等方面,探讨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此现象的社会学因素.提出坚持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保障女运动员的基本权益、加强对女子竞技体育的宣传、进行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加强训练的科学性、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夯实学校体育基础、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女子竞技体育职业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运动员形态特征考究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引起国际体育界的关注。本章从体质人类学角度,分析比较了中外男女优秀运动员形态特征的差异,发现在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中,中国女子优秀运动员的形态指标与同项目中国男子优秀运动员相比,更接近或优于该项目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形态指标,她们在专项中所具有的形态特征优势,是形成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现象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三十年我国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情况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1975~2004年间我国运动员所获世界冠军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呈现出一种锯齿形上升态势;近10年是我国竞技体育迅速发展阶段;女子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获取冠军的主力军;技能、技巧类项目是我国的优势项目。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在保持我国优势项目群的同时,大力发展潜优势项目及金牌数多的项目群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人们曾就此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则从人体形态学角度分析比较中外男女优秀运动员形态特征的差异,从中考究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形成的运动员身体形态方面的因素,以为更系统地揭示该现象成因所进行的综合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中外男女优秀运动员形态差异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在众多的竞技项目中,中国女子优秀运动员的形态指标较同项目中国男子优秀运动员形态指标更接近该项目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形态指标。特别是在已显示出中国女子竞技优势项目中,中国女子运动员的形态特征较符合专项对形态的特殊要求,并较同项目中国男子运动员形态更接近,甚至优越于世界同项优秀运动员的形态特征。为此,我们认为,中国女子优秀运动员在专项中所具有的形态特征优势,是形成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现象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80后运动员群体在成为我国竞技体育主力军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管理难题。文章旨在通过回顾竞技体育在中国经历的特殊历史语境、调查新一代运动员的体育价值取向,为澄清这一难题的实质原因提供一种认知方式:民族文化的演进造成维系传统管理模式共同价值的消解。中国竞技体育应尽早面对这层历史挑战,着手于管理体制、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中国竞技体育"阴盛阳衰现象"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国女子竞技体育运动以发展快、项目多、实力强、潜力大的特点,优于男子的发展,出现了众所周知的体坛“阴盛阳衰“现象.通过对中国社会制度、国外竞技体育背景等几个方面研究,揭示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历史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政治需要、举国体制、项目等原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当前世界范围内"归化"运动员现象以及"归化"运动员的国际趋势进行分析。"归化"运动员主要分为"血源"型、"小树苗"型和"拿来主义"型三种,在国际范围内流动特征符合世界体系理论,且在项目上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中国目前受双重国籍和社会文化意识等影响,"归化"一直与中国无缘。在国际体育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可以尝试通过对政策制度的改变和社会文化意识的更新,"归化"优秀运动员,为体育发展全球化以及我国的体育事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以及帕累托分析法,确定了田径、自行车等10个项目作为辽宁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对辽宁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优秀运动员的社会环境、训练情况、心理和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辽宁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优秀运动员成才规律是社会学因素、训练学因素以及运动员心理、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建议在对各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培养过程中,应该遵循运动员的成才规律,及时调整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抓好专项训练的同时,还要重视运动员的文化知识教育,特别是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等。  相似文献   

11.
归化运动员是在现代竞技体育规则下快速提升成绩的一个主要手段,但大众对于归化运动员了解的片面与浅薄导致归化运动员的社会认同问题加剧。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当前大众对归化运动员的认同视角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归化运动员虽然可以短期内提高中国国际体育竞技水平,但当前大众对归化运动员的认可程度尚存不足,需要借助社会认同视角去帮助大众接受归化运动员。鉴于此,从宣传成绩提升,提高大众接受度;展示国家威望;增强归化运动员认同感;增加交流频率,包容归化运动员身份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辽宁体育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调查访谈等方法。辽宁是体育大省、体育强省。辽宁体育现象主要是指辽宁竞技体育取得优异成绩的事实。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项目的布局符合辽宁人体质特点、优良的管理、服务和传统体育文化氛围、雄厚的群众体育基础、后备人才充足等。辽宁体育也存在着资金匮乏、教练员和运动员流失严重、科研滞后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国际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我国女子在参赛人数、参赛项目、获奖牌数量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崛起态势,在中国乃至世界体坛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崛起原因主要为女子解放运动、体育体制优越性、女子社会角色新变化等因素。为维持女子体育的科学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优化女子项目结构、健全女子运动员保障体系,更加彰显出我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强大优势,为建设体育强国做出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14.
竞技体育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竞技体育的异化现象是现实中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既是体育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竞技体育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现代竞技体育的起源谈起,就滥用违禁药物、运动员资格作弊、裁判执法不公等竞技体育中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列举并分析其成因,揭示过度的商业化的冲击和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导致异化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体育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愈加密切,运动员归化已经成为体育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且这一趋势将在未来的体育世界里更加明显。与此同时,体育全球化发展同样促进了体育民族主义的进一步强化。在经济理性与民族主义的双重考量之下,运动员归化对于体育主管部门决策者来讲都是一道难题。首先,运用成本收益法分析了运动员归化政策的利弊;然后,从民族主义的角度讨论了运动员归化政策在中国难于实施的困境。认为,运动员归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种经济理性行为,但归化过程必然受到本国体育民族主义的冲击,因此,需要通过渐进改革的方式让体育回归本质,让运动回归个人。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奥运金牌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再创佳绩,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在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竞技体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这荣誉的背后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对长期的劣势运动项目的合理定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稳定性,传统体育体制的弊端以及对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发展的权衡.面对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非常有必要进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使举国体制在新的历史时期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所获奖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伦敦奥运会,我国牢牢位于世界竞技体育的"第一集团";(2)获奖牌运动员中,年龄在25岁以下的占64.6%,获奖牌运动员年龄在中国代表团运动员中相对年轻;(3)"阴盛阳衰"现象依然存在,但正在向"阴阳平衡"过渡;(4)传统优势项目发挥总体正常,有喜有忧;(5)非传统优势项目成绩继续提高,"119工程"取得突破;(6)项目结构有所优化,但还需进一步改善。研究有利于理智客观地判断我国竞技体育的真正实力,寻求不足,总结经验,以期为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再创佳绩,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在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竞技体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这荣誉的背后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对长期的劣势运动项目的合理定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稳定性,传统体育体制的弊端以及对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发展的权衡.面对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非常有必要进行讨论,解决存在的问题,使举国体制在新的历史时期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湖北体育科技》2018,(7):624-62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近3届奥运会为例,对我国竞技体育实力下滑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竞技体育实力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优势与潜优势项目受到冲击、社会舆论过度炒作、主流价值观异化、举国体制有待完善、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部分优势项目人才断层、个别队伍管理混乱、群众体育基础薄弱等。提出扩展小项夺金点、加强体育科普宣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重视学校体育教育、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完善管理制度、重视群众体育的发展与普及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专家访谈和文献资料法,以河南省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结合权重的方法,探讨影响潜优势项目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影响河南省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发展的因子有人力资源因子、经济科研因子和管理制度因子.其中教练员素质和能力、后备人才数量质量、教练员运动员事业心、经费投入、科研支持、奖励机制和项目布局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提出促进河南省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