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与《诗经》有关的简帛古籍在楚地大量出现,这些出土《诗》学文献或在荀子时代稍前,或与之同时,或稍后,为我们研究荀子与《诗》的关系又增添了文献上的依据。出土文献和《荀子》中都有一定数量的逸诗,这说明荀子所依据的《诗经》版本与今传《毛诗》的不同,而对《诗经》之外的逸诗进行搜集、整理、研究似是当时学者的共同兴趣。荀子从"性"、"情"出发,强调《诗经》的道德功能和政治作用,事实上把《诗经》推向了经典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上海博物馆最近公布了该馆所藏并整理的一批“战国楚竹书”材料,其中包括《礼记·缁衣》篇等重要经学文献。作为差不多同时代、存在文献学上宛密关联的出土材料《郭店楚墓竹简》也保存了《礼记·缁衣》篇文字。两种出土文本记载的《礼记·缁衣》所援引的今本《诗经》有关文字,也都赖以保存,本文以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对校,对上具文献中引《诗经》部分的异文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3.
汉代对《诗经》的研究继承了先秦研究《诗经》的成果,同时也注入了汉儒对于《诗经》的独特思想和汉代的时代特色。上博简《孔子诗论》的出土,使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先秦与汉代在说《诗》态度、对《诗经》社会作用认识、对《诗经》政治作用认识、对《诗经》历史性认识等各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的禁忌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婚恋嫁娶、宫室筑造、自然现象等方面,体现了先秦时期的社会文化心理。通过与出土文献秦简《日书》及其他传世文献相印证,说明《诗经》时代的禁忌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将上海博物馆最近公布所藏并整理的“战国楚竹书”材料中《缁衣》所引《诗经》,对照有关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就《诗经》“又共患行,四或川之”的用字和版本流传重新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6.
将上海博物馆最近公布所藏并整理的“战国楚竹书”材料中《缁衣》所引《诗经》,对照有关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就《诗经》“又共Zi行,四或川之“的用字和版本流传重新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7.
"中国诗经学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隆重举行,大会提交论文150余篇,主要从"<诗经>学史研究"、"<诗经>文化研究"、"<诗经>文艺学研究"、"<诗经>名物训诂与注疏研究"、"<诗经>与出土文献研究"、"海外<诗经>学"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是近年来<诗经>研究新成果的全面展示,并预示了未来<诗经>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通过引用经典对文字的形、音、义加以佐证说明,其中引用最多的是《诗经》。随着文献的不断出土,《说文解字》可参照对读的材料也变得更加丰富,难以考究的诗句和文字也有了新的解读思路。结合出土与传世文献来看,《说文解字》中的“(讠岁)”和“喟”、《诗经·大雅·云汉》中的“嘒”、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的“季”、马王堆汉墓帛书的“惠”都应是“暳”的同音假借,训为“众星貌”,“有暳其星”当是天晴无云,星星满天的旱灾象征。  相似文献   

9.
出土文献对文字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从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使用、古文字的释读等方面,阐述出土文献对文字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77年出土的阜阳汉简,有竹简、木简、木牍;内容丰富,有《苍颉篇》、《诗经》、《周易》、《年表》等。有极为重要的文献价值。经过近三十年的整理研究已取得了成果。但从其文献价值上来看,还显得很不够,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诗经》与铜器铭文看中国文学批评思想的萌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世文献<诗经>与出土的铜器铭文可以发现,中国文学批评思想实际滥觞于西周初期的周王室.在西周初期的文化及文学实践活动中,周王室形成了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与范畴,并对周初之后的先秦文学批评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地下出土文献等古文字资料入手,结合传世文献对其在古代汉语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述。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出土文献对我们准确掌握文字的含义、读音甚至对校正中国古代传世文献中的错误等都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地下出土的文献材料对上古音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对20世纪利用出土文献研究上古音的成果做了全面的总结并简单加以评述,包括利用出土文献对上古音系的研究;对上古某一声纽或韵部的研究;对上古方言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上海博物馆最近公布了该馆所藏并整理的一批“战国楚竹书”材料,其中包括《礼记·缁衣》等重要经学文献。作为差不多同时代、存在文献学上宛密关联的出土材料《郭店楚墓竹简》也保存了《礼记·缁衣》篇。两种出土文本记载的《礼记·缁衣》所援引的今本《诗经》有关文字,也都赖以保存:这对于比勘传世文献,研究经学史上诸如版本、异文等一系列有关重要问题提供了前所末  相似文献   

15.
贾谊《诗》学寻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近出土文献,分析了贾谊引用《诗经》与四家诗的异同,注意到贾谊说《诗》以“雅”,“颂”为主的事实,说明贾谊的《诗》学继承了春秋官学中“以诗为教”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出土文献大量涌现,这对古代汉语的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分析出土文献对古代汉语文字、词汇、音韵、语法、文化等通论部分以及文选部分教学的作用入手,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考古发现与《诗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二十世纪考古发现对于《诗经》研究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第一,纠正《诗经》传本之误;第二,贯通《诗经》字训诂,参证《诗经》名物制度;第三,提供《诗》三百篇的社会化背景信息;第四,帮助深入全面地考察《诗经》学史。章回顾了二十世纪诸多学人以出土物校读《诗经》取得的突破性成果,结合丰富的例证,论述了古物材料对于《诗经》研究的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提出先秦古诗有3 000余首,孔子删除十分之九.从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来看,可以确定的出自于西周初年至春秋后期的逸诗不超过30首,数量极为有限.<目耕帖>所辑104首逸诗,绝大多数非<诗经>时代的诗歌.今天所见到的先秦逸诗绝大多数并非是从<诗经>中删除的,孔子删诗之说不能成立.先秦逸诗的出现有三种原因:其一,部分逸诗为上古至夏、商时代的作品,或为战国时代的作品.其二,有些逸诗虽然产生于<诗经>时代,却并没有被收入<诗经>之中,它们只是漏收的诗歌,却不是从<诗经>中被删除的作品.其三,确实有部分诗歌原本收入<诗经>之中,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从<诗经>中逸出了,而成了逸诗.  相似文献   

19.
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汉字学史上一部伟大的奠基性著作。书中收集的玉部字量大、排位靠前,反映了当时玉文化的繁荣。本文提出研究《说文·玉部》字,不仅要从传世文献入手,更要注重结合出土文献,主要是出土玉器和出土古文字进行综合研究,以达到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互补充印证的作用,从而达到弥补和修正《说文·玉部》字未收、错收的字形、字义及其他不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所谓出土文献,一般指以物化形态承载人类历史诸多方面文化的最鲜活的历史实物。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提出著名的“二重证据法”,主张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更好地解读史料、还原历史真相。这里的出土文献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出土文献(相对于传世文献而言)是指考古发掘出土(或经过鉴定、来源明确的馆藏品)的文字材料。狭义的出土文献是指出土的书籍(包括典籍和公、私文书),主要是指20世纪出土的简牍、帛书和纸质文书等。从本质上讲,出土文献仍然是人类活动的历史遗物,是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