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恒是相对的.我们这代人已经知道,等太阳耗尽自身的氢时,地球的末日也就到了.虽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太阳的氢至少还可以维持50亿年,地球似乎可以永远和太阳相伴,但是,无论如何,地球已经和太阳共舞了46亿年,总会有曲终人散的那一天的,更糟糕的是,那一天也许会比我们想象得来得要早--也许用不了50亿年,再过10亿年甚至5亿年,地球就会从太阳系这个大舞厅中消失掉的.……  相似文献   

2.
除2018年10月10日前英国天文学家发现的太阳膨胀引起太阳吞噬地球外,本研究发现地球膨胀引发地球向太阳移动是太阳吞噬地球的另一视角。地球膨胀引发地球向太阳移动是部分可逆的,它为人类部分阻止和延缓太阳吞噬地球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逸尘 《科学大众》2000,(9):30-30
人类文明的孕育离不开太阳的光热,而地球也如飘浮在太阳风中的一片小树叶,只要太阳有一点“风吹草动”,地球上便会有一系列剧烈的反应。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磁石召铁”的记载。随着科技的进步,又发现了磁针所指的方向与当地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8)
作为太阳系的最大星体,太阳对其周围的行星都有着一定影响。本文立足太阳对地球影响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概括分析了太阳对地球具体影响过程及其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6.
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导致气候反常,美国科学家打算采用前所未有的做法使地球降温,就是将地球“推往”较凉爽的地方--离太阳远一点,藉此化解温室效应,以及太阳变热而对地球造成的危害. 这个狂想是由美国太空总署一班科学家提出.当中的劳克林博士说:“这是透过高度准确计算,做到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在构思中,科学家会向彗星或小行星发射火箭,小心调校它们的轨道,让它们与地球擦身而过时,把部分引力能量(gravitationalenergy)传送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进入离太阳更远的轨道. 科学家会引导彗星飞近木星或土星,从它们处得到能量,在回程飞临地球时,把引力能量传送给地球.周而复始,地球就能逐点逐点地向凉爽处飞去. 原载《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7.
太阳对于地球上所进行的各种地球物理现象和气象现象起着巨大的作用。不有太阳就不可能有生命。在极大程度上太阳决定着人的生产活动。在很久以前,人类就知道太阳带来了光亮与生命。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个天体的本质,因而崇拜它。古代的中国人、印度人、波斯人、巴比伦人、埃及人、希腊人和斯拉夫人都认识到人类与太阳有关而把太阳看作一个主要的神祇。如今这些无知的观念已经成为历史上的陈迹了。现在都清清楚楚地知道,太阳是一个气态的星体,它的直径比地球大109倍,体积比地球大130  相似文献   

8.
太阳时而黄白色,时而橙红色,在地球上能不能看到蓝色的太阳呢?火星上有蓝色夕阳(我刊2012年02期《幽蓝冷酷的火星落日》介绍过),地球上何来蓝色的太阳呢?这样的情景虽然在地球上不是很常见,但只要留心观察,还是可以碰到的。  相似文献   

9.
此时此刻,就在你的头顶上,地球正在与太阳偷偷地交换着高能粒子! 科学家早就知道,地球的磁气圈里充满了来自太阳的粒子,但一般以为那些粒子是太阳风剧烈的时候被吹到地球附近来的。最近他们才发现,原来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物质交流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地球靠近太阳的一面,地球磁场紧紧地挤压着太阳磁场,大约每8分钟,  相似文献   

10.
<正>太阳是一个圆圆的魔术师,靠着它神奇的魔术,化育出地球上的万物;可它要是玩出一种"喷火"的魔术来,那可又实在让我们心惊肉跳。袭击中世纪天空的射线暴让我们先来读一段来自13世纪一位英格兰编年史家的文字:"太阳落山后,天空中出现了异常可怕的景象,闪耀着一片火光,火光像蛇一样在天空中蜿蜒游动;人们以为是世界末日到了……"这段文字描述的是公元775年的某一天夜晚,在英国上空看到的奇怪的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11.
<正>当太阳进入低迷时期,向外辐射热量减少的时候,我们地球上的全球变暖会不会得到缓解呢?要是这样想,我们就错了。最近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家考察了2004年到2007年太阳辐射的情况,这是太阳活动不断减弱的时期。与人们的预想相反,当太阳活动减弱时,到达地球的能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相似文献   

12.
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生命之所以出现在地球上,是太阳为我们提供了合适的热量、地球自身的质量以及离太阳的距离适中等因素造成的。不过,吹毛求疵的科学家说,要想让生命在行星上更早出现,或者生存得更久远,那么其实太阳和地球这对搭档并非完美。  相似文献   

13.
地球的磁场像一张盾牌一样保护着我们的生命,而太阳磁场的活动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这些磁场是怎么形成的?知道了它们的形成原因,还会给我们搜寻外星生命带来很大帮助呢。  相似文献   

14.
大约45亿年前,地球与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发生了剧烈的撞击,产生了月球。美国科学家发现,促成月球诞生的那场太空交通事故可能制造出多个地球卫星,这些小月亮曾经在地球上空游荡了数千万年。小月亮甚至可能一度占据了两个地月拉格朗日点。在太空中的拉格朗日点位置,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彼此抵消,陷入这两个点的天体如果不受到任何干扰的话,它们会永远保持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5.
卫星观测最新资料显示,地球大气会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九天为一个周期,这一现象以前从未发现过。  相似文献   

16.
17.
马佳 《今日科苑》2007,(17):68-70
2007年7月9日,德国的科学家公布,地球直径比5年前缩小了5毫米。然而,就在2007年的早些时候,一条来自俄罗斯《真理报》的新闻却称,地球半径每年增长1毫米,而几十亿年后不断膨胀的地球由于内部温度的升高而发生核聚变反应,会变成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这一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关于"地球是否膨胀"的话题一直在学术界存有很大争议。不过,对于"变恒星"则被我国科学家笑称为一个"国际玩笑"。采访中,几位天文学家都对此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8.
《发明与革新》2002年第二期刊发了笔者所写题为“公转线速度增大将更靠近太阳”不足400字的短文,指出关于“将地球推离太阳”的报导可能有误。近日收到编辑先生转来郑力铭先生的批评文章,要我作答。怕过于简短会留下后患,故此答文稍长了些。设太阳的质量为M?,行星绕日公转的线速度为v,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轨道半长径)为A,G为引力常数,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微小影响,则有AV2=GM?(1a)(1a)式不仅在理论上无误,而且对于笔者已经验算过的太阳系内的行星以及资料上已有的行星的每一颗卫星,实际上无一例外地都成立(当V…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