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耀敏 《出版广角》2014,(17):27-29
正理论出版和学术出版是一件十分艰苦的出版工作,坚持这一出版追求绝非易事,需要出版社持久的理论与学术坚守,需要出版人炽热的学术追求和学术情怀,需要社会大众,特别是读者的理解和支持。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治国理政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特别是习近平同志的系列重要讲话,语言生动、思想深刻,观点鲜明、要求明确,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出版工作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使档案界出现了很多新事物、新名词,从文件的产生到归档,以至于利用这一整个过程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电子文件或数字文件的叫法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产生的,我们可以在近些年来档案界的不少著作或文章上可以频繁地看到这两种提法,但是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人会把电子文件和数字文件一并而论,认为电子文件和数字文件是两个相同的概念,在提法上就交叉混用,使人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混乱不堪.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电子文件和数字文件这两个概念进行分析,搞清楚电子文件与数字文件是不是同一事物,毕竟明确规范的概念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使档案界出现了很多新事物、新名词,从件的产生到归档,以至于利用这一整个过程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电子件或数字件的叫法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产生的,我们可以在近些年来档案界的不少作或章上可以频繁地看到这两种提法。但是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人会把电子件和数字件一并而论,认为电子件和数字件是两个相同的概念,在提法上就交叉混用,使人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混乱不堪。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电子件和数字件这两个概念进行分析,搞清楚电子件与数字件是不是同一事物,毕竟明确规范的概念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博士学位论文致谢文本作为隐性知识的固化,可以体现博士生对导师进行知识共享行为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将其与学术成果结合分析,有助于理解博士培养模式和知识传承效果。文章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情报学学科评估为A+的两所高校的157篇博士论文进行多角度统计分析,利用可视化手段对情绪词和评价用词进行展示;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fsQCA),对致谢文本中多个因素与毕业后学术成果数量进行组态视角因果分析,探究博士生对导师行为理解程度与其日后学术成果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多数情况下,求学生涯的艰苦奋斗记忆深刻以及对导师指导行为的细腻理解这两种因素,是所有组态中占据核心影响因素次数最多的条件;在两者同时缺位的情况下,对导师学术能力的认可是主要驱动因素;导师应增加指导机会以防止博士生良好的学术能力和知识共享意愿被埋没,博士生应提升对导师知识共享行为内控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戏说和误读经典之风盛行的状况之下,本书不啻为一剂催醒良药。它提出的问题是:深层理解和延伸解释之间如何维持一种动态而稳定的架构关系,才能经得起历史的冲击、沉淀与过滤?这是“真学术”与“伪学术”之间的分野所在。  相似文献   

6.
前沿题域     
主持人语 学术资本主义,这又是一个从海外传来的概念,一如10年前的教育产业化。很多讨论的文章,给人的一个感觉是,学术资本主义已然在国外高等教育流行,国外大学在资本的逐利本性中越来越堕落——前不久就有书刊指出,哈佛在失去灵魂。进而,也就对国内大学现今的学术状态略感欣慰:我们不过是陷在一种全球化学术资本主义的浪潮中,不必对大学的商业化、功利化“莫名其妙”。而另一种理解则是,应该重视学术“资本”的价值,投入这一“浪潮”之中。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较之文学批评近几年的火爆,新闻学领域的学术批评可以说是暌违久矣;常见文学界中人抱怨文学批评状况的种种不尽人意,但在新闻学研究领域,恐怕首先要考虑的是这几年学术批评有无的问题。作为一份学术理论刊物,我们把批评的对象确定为学术研究的成果,而与业务性期刊的作品评析区分开来。学术研究的本质是创新探索,是为了解和解释未知领域中的现象所进行的智力活动、既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就难免有不完善之处,通过学术批评使不同见解交叉碰撞,正是使理论不断完善的最好方式。因此,我们欢迎对各种理论和观点所做的言之成理、…  相似文献   

8.
如何让学术图书的价值最大化,这也是我们做流通的责任和思考.传统的新华人可能会给自己一个问题:怎样为书找读者,怎样为读者找到书?我们在学术图书的发行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也是怎样能够找准读者,怎样能够为读者找到他真正需要的学术图书. 如何满足学术图书出版与需求的对立和结合,由此来实现我们学术图书的价值最大化,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廖平与张之洞、康有为、王闿运的思想交涉与学术异同,是我们今天阅读这位六译老人的遗书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澄清这一问题,我们才可能在错综复杂的中国现代思想谱系中建立一个基本坐标。廖平的多变与奇诡,也大抵可以依据这个坐标去描摹其轨迹。  相似文献   

10.
陈寿祺《五经异义疏证》、皮锡瑞《驳五经异义疏证》是我们理解两汉经学的重要参考著作。陈寿祺以疏解许、郑为目标,详细分梳两人之说,而不强定是非,启发了学者对经师家法的探究,显示出乾嘉学术由重视实事求是向关注经师说经旨趣的转变。皮锡瑞沿袭陈寿祺的方法与主旨,但关注重点则在今、古文家法的不同。他能讲明今古文内部的复杂性,对经师家法的理解更为深入、成熟,与以《公羊》大义解释群经的晚清今文家明显有别。对此两书进行研究,能使我们理解陈、皮二人的学术特点,明晰两人的学术史定位,并增进我们对清代学术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河东地区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典籍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涉及面广,品种齐全,载体多样,价值极高。我们对河东典籍进行搜集整理研究,不仅可以为研究者提供真实可信的第一手文献资料,丰富河东文化的研究内容,而且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河东特有的历史文化意涵,了解河东历史沿革、地理环境、民俗风情、学术承传等,把握民族发展的脉络,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2.
杨莉芳 《东南传播》2010,(11):94-97
古典戏曲与当代传媒的结合由来已久,这既是传统艺术在当代社会扩大传播的需要,也为当代传媒丰富传播内容、建立民族特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然而,这种结合并不是简单机械地组合,其中的“改编”二字需要深入研究,因为这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经典在当代社会中以怎样的方式被传播和接受,也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文化对传统艺术是如何吸纳和改造的.  相似文献   

13.
王平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6):146-148
[目的/意义]对《知识学研究》一书内容及思想的再次理解,对图情学人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形成并展现出来的学术意识展开思考。[方法/过程]对文献展开思辨性、比较性思考与归纳。[结果/结论]《知识学研究》是一部以"大学术观"为指导的,以知识及知识资源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系统科学阐释;同时也认为图书情报学最终也将以"知识"为最终的指向。该书体现出图情学人的学术自觉、自省与自立,其倡导践行的"大学术观"可以为学科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桑海 《传媒》2016,(19):20-24
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与学术共同体的疏离,学术编辑往往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新世纪以来,期刊体制变革和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更是把学术编辑这一职业推向危机之中.作为对变革的主动应对,学术期刊人提出了“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的构想,并进行了六年的实践.学术编辑开始走向互联网,并在协作中发现了自己更多的潜能和价值.随着学术编辑对数字化理解的深入,又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设计了“域出版学术平台”,试图借此重建学术传播的新秩序.以“专域”为核心的“域出版学术平台”,为学术编辑回归学术共同体提供了可能性.在这一平台上,学术编辑有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其边缘处境,成长为学术传播新模式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15.
这样,我们的出版工作者,不仅要发扬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还要加紧学习业务,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学术水平。不然,就很难做一个新形势下好的面包师。可以说,这是清除极左流毒对我们出版工作者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张强 《记者摇篮》2005,(7):26-26,47
无可否认的是.在现实中“学术”的不被理解是广泛存在的事实。在人们眼中“学术”常常是晦涩难懂的“异物”,学者也多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异类”.学术著作也就成了无人能懂的“天书”。但是学术著作的出版又是文化积累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出版人.我们更着重于从学术著作的市场定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而需要准确深刻地理解“学术”的内涵与外延、性质与功能等等基本问题。惟有如此,才有可能做好学术著作的出版发行工作。  相似文献   

17.
孙洁 《出版科学》2018,26(2):44-47
学术编辑工作中的审阅稿件、阅读专家审稿意见等诸多环节都含有编辑的理解活动.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蕴含的理解观对于我们从事编辑业务具有指导意义.编辑的理解活动的顺利进行体现在编辑要能与学者(包括作者和审稿专家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实现编辑业务工作中各方面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作为出版人,我们对于图书质量的评判似乎总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因而有一种模糊的认识:要么有学术价值,要么有发行量,二者有一,自然就是好书。这一偏狭的理解长期困扰着我们,甚至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使得我们把图书质量的评价标准单一化,从而制约了图书选题的制定与开发,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出版业向质量效益型的转移。  相似文献   

19.
我们可以将美国学术出版社分成明显的两类——大型的大学出版社,如普林斯顿、耶鲁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是一类,另一类则包括一些中小型的大学出版社及一部分中等的盈利出版社,如加兰出版社和彼得·兰出版社。美国学术出版界的总面貌远比这两种类型复杂得多,但这两类出版社可以作为探讨问题的起点。寻求更广阔的图书市场目前美国的学术出版社比以往更多地把重点放在扩大新书的发行范围上,以增加图书的销售量。这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篇非常特殊的“访谈” ,因为在它采写的时候 ,王金玉教授已经故去。而我刊依旧将这篇文章发表在本专栏的理由 ,是我们始终坚信学术精神和治学理念可以跨越时空、超度两界、恩泽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