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丰家骅 《寻根》2012,(5):58-61
“好读书,不求甚解”,是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一句自况的话。这句话经过长期流传、演化,至今仍活在人们的口头上。但现代这句话的意思,一般都理解为“读书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入理解”,或是“读书马虎,浅尝辄止”,等等。这不仅失却了这个词的原意,而且词的感情色彩还带有贬义。  相似文献   

2.
《流年》(《走进大理学院丛书·赵敏作品专辑》)是赵敏先生的第一部作品集,由“故乡他乡”、“屐痕心语”、“流年随想”、“纸上风景”、“深度虚构”五个部分组成,是一部散文、书评和小说合集。其中前三辑均为散文,是近年赵敏先生心路  相似文献   

3.
赵建永 《中国文化》2014,(2):203-211
汤一介先生是我国着名哲学史家、教育家和国学泰斗。汤先生祖籍湖北黄梅,1927年出生于父亲汤用彤先生任教南开大学的天津。按照族谱排序,他属“一”字辈。汤家乃读书世家,汤用彤先生希望儿子一生读书做学问,传承汤氏家族视读书为本分的家风,遂取“一介书生”之义而命名“一介”。  相似文献   

4.
彭龄  章谊 《世界文化》2012,(12):32-34
浏览巴金先生的《序跋集》,忽然发现他于1952年写的《〈木木〉译后记》。《木木》是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年轻时读过并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只是那时读书大都生吞活剥,未曾留意译者是谁。记得书柜中那几本“文革”劫后幸存的巴掌大的小开本图书中就有《木木》,忙去找来,果然是巴老根据英译本转译的。  相似文献   

5.
从“五族共和”想起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业先生晚年侨居美国,每于故土作远人之思。当他86岁的时候(即他去世的前一年),有一天大陆来了客人,先生性起,亲自下厨烧菜。菜成,略分五色:红的是龙虾,绿的是芥菜,黑的是豆豉,黄白是鸡蛋。先生戏称为“五族共和”(见[美]陈毓贤《洪业传》,北京大学出版...  相似文献   

6.
<正>我在《读书》杂志发表《为启蒙正名——读萧萐父先生的〈吹沙三集〉》一文以后,邓晓芒惠赐了一篇极具理性力量、极富理论深度的批评文章——《启蒙的进化》(载《读书》2009年第5期),——作为对我的文章的回应。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公开表明不赞成萧萐父先生的"早期启蒙说"和"历史接合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1837—1909)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洋务派领袖和教育家。他十分重视读书在修身治国方面的重要作用,终其一生不遗余力地推行读书教育——兴办学校,编辑刻印图书,还躬亲宣讲,撰写文章,除单篇零什不计外,单论读书的专著就有《辎轩语》、《书目答问》、《劝学篇》三种。在这三本专著里,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结合当时实际,除阐发他的读书治学见解和主张外,还根据前人经验和个人体会,总结了许多读书治学方法。给世人以很多教益。“以一为主,以余为辅”就是这许多方法中重要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记得有一回在一位乡先生的座上,谈起清代的著作,他说:“有一个经学家说清代有两部决不朽的著作,你试猜猜是什么?”我说:“经学家所说的不朽的著作,自然是《段注说文》、《周礼正义》一类极浩博的书了。”他说:“不对!”我说:“那么,一定是《尚书古文疏证》、《考信録》,一类极精  相似文献   

9.
黄宗羲人称黎洲先生,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写过《原君》、《原臣》、《原法》三篇文章。“原”在这里作推究解。在这三篇文章里,他推究了封建伦理学中设君、设臣、立法之道。我认为其中《原臣》一篇意义更为深广。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日本著名作家西村寿行的作品大量涌入,中国读书市场一时间言必称西村寿行。本来,这名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几乎人人都曾听说过他笔下“杜丘冬人”、“真由美”、“矢村警长”和“横路敬二”等人的名字。电影《追捕》(原题《快渡过那愤怒的河》)、电视剧《犬笛》(原题《女儿唤我去遥远的地方》)在我国赢得了广大的观众,几乎妇孺皆知。到1990年,西村寿行已经整60岁了,但他身体健朗,爱好室外活动。他在日本列岛及东南亚久负盛名。日本评论界称他是“现代通俗文学界的核心人  相似文献   

11.
學人寄語     
馬一浮先生講述六藝,絕對不只是要傳授一些古代文獻學方面的知識而已.他有使人人“復其本然之善,全其性德之真”的弘願,他要憑藉六藝之道使人們“盡己之性,盡人之性”,以體現“聖人之盛德大業”. 馬先生說:“六藝之教莫先於《詩》”;又說:“六藝之教終於《易》而已”.  相似文献   

12.
《柳如是別傳》是陳寅恪先生留給我們的最後一部著作,也是他蘊釀最久、寫作時間最長、篇幅最大、體例最完整的一部著作。雖然由於目盲體衰,整部書係經寅恪先生口授由助手筆錄整理而成,細按無一字不是作者所釐定,無一句不經过作者學養的浸润。可惜作者生前未能看到這部嘔心瀝血之作的出版,應了1962年先生說的“蓋棺有期,出版無日”那句極沉痛的話。今年是《柳如是别傳》正式出版十周年,恰又是作者一百週年誕辰,為了紀念,本文詳盡探討了此一大著述的學術精神、文化意蕴和文體意義,提出《別傅》既是箋詩證史的學術著作,又是為一代奇女子立傳的傳紀文學,又是借傅修史的歷史著作。實際上是寅恪先生自創的一種新文體,特點是綜合運用傳、論、述、證的方法,熔史才、詩筆、議論於一爐,將家国興亡哀痛之情感融化贯徹全篇。如果說《論再生緣》是這種新文體的一種嘗試,《柳如是别傳》則是這種文備众體的典範。作者更辉煌的學術目標是通過立傳來修史,即撰寫一部色調全新的明清文化痛史。論者或謂《别傅》篇幅拉得太長,釋證詩文時而脱離本题,枝蔓為說;當我們知道寅恪先生的“主旨在修史”,便不會怪其釋證趨繁,只能訝其用筆之簡了。  相似文献   

13.
“人日”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董勋《问礼俗》:“正月一日为鸡, 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 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太平御览》卷30引《谈薮》注:“按一说云:天地初开,以一日作鸡,七日作人也。”叶舒宪先生《人日之谜:中国上古创世神话发掘》一文认为:上述所记载的新年礼俗,隐藏著中国上古“以七天为结构顺序的创世神话”,与《旧约·创世纪》的上帝七日创世神话类似。其实,相似的说法已有不少人提出过。如叶文列举了袁珂先生的说法:  相似文献   

14.
李怡 《东方文化》2001,(1):81-86
陈寅恪先生是我国名的历史学家,古典学家和宗教学家,是本世纪的学术大师,其中《柳如是别传》是先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长篇巨,他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多年来知识的积累,在其晚年目盲体衰的恶劣条件下完成这部作品。“全书八十余万言,以柳氏本末为主,而附之以钱氏有关事迹,并详述柳氏与陈子龙、程孟燧、谢三宾、宋徵舆、李待问等人的交往关系,多发前人未发之覆。”  相似文献   

15.
英国著名文豪塞缪尔·约翰逊和阿瑟·墨菲先生的相识颇为奇特。墨菲先生办了份名叫《格雷旅店》的报纸,有次他跟他朋友富特一起呆在乡间,他说他必须赶回伦敦出版当天这一期报纸。“算啦,”富特说,“你就在这儿编好,我派个人骑马  相似文献   

16.
1983年,这一年冯友兰先生与金岳霖先生都到了八十八岁,冯先生题联一付,贺金先生寿,这上联是“何止于米相期以茶”,下联是“论高白马道超青牛”。“米”字可分解为八十八,故八十八岁有称为“米寿”的。“茶”字可分解为廿和八十八,故一百○八岁称为“茶寿”。上联表示祝贺,并以茶寿相期;下联是指金先生的学问。公孙龙著有《白马论》,“论高白马”是说金先生逻辑分析的水平高于公孙龙。青牛指老子,金先生有《论道》一书,这是中国现代哲学中的一部著名形上学著作,“道超青牛”是推称金先生此书可与《老子》相媲美。  相似文献   

17.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陈方正研究员和副研究员沈建华女士,于1999年8月19日访问了《寻根》编辑部。饶宗颐先生精神矍铄。身体爽健,看不出已是82岁高龄的老人:敏捷的思维、幽默的话语显出学者的智。饶公一直关注《寻根》。很欣赏《寻根》努力追求文图互动、文章平实易懂的风格。说:“这是人文普及的很好尝试。《寻根》是沟通学术的桥梁。”当饶公看到《寻根》刊的“潮汕文化研究小辑”时,祖籍潮州的公他会心地笑了,兴致勃勃地询问了有关情况,说:“这组文章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逝世后,他的同时代人、荣获“桂冠诗人”称号的英国剧作家本·琼生曾在《题威廉·莎士比亚先生遗著——纪念我敬爱的作者》一诗中称颂莎士比亚:“他可以折服欧罗巴全部的戏文,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时间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莎翁谢世370多年来,他的剧作不仅在英国,也在许多国家戏剧舞台上经常上演.为了  相似文献   

19.
编後     
编後吴冠中先生以画名世,文亦见长。两卷本四、五十万言的散文集《画外音》不久前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一时洛阳纸贵。但九五年的一场官司,搅扰得他无心作画,有意读书,面对孤灯,接语古人,於是有了《我读石涛画语录》这篇力作,我们很高兴全文刊载,以饱读者的眼福...  相似文献   

20.
《中庸》是《四书》中的一种,其中关于诚信有精到的记述。可能是受到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子思———孟子的影响,《中庸》认为,“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也”。大意是说:向“诚”学习,使“诚”成为人的行为准则,使“诚”得到实现,这就是人道。《中庸》中论“人道”,大体上有四方面的内容:第一,天按照规则运行,人应该按规矩办事,不能随心所欲;规矩既含有法规,也包含道德规范。第二,天道不息(自然界不断运行,四季交替),相应于此,人道应当自强不息。第三,人要讲诚信,不自欺,不欺人,自尊、自信、自爱。第四,人不但要爱人,而且要爱万物(当然不包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