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燕 《考试周刊》2012,(88):137-137
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实现两大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因为传统的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新形势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师从“注重学生的外在变化”转向“注重学生的内在发展”.从“强调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向“强调学习的过程”.从“单纯教师的教”转向“师生共同活动且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从“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向“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言能力测试如何适应语言教学方式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语言教学观念和语言教学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在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自主”,从“班级教学”转向“个性化教学”。为了适应语言教学观念的这些变化,应致力于开发新的基于任务的语言测验。为此,需要建立语言测试的评价标准,提供学习者“能做什么”的能力水平描述,并根据标准对测验分数作出解释。同时,还应运用规则空间模型、统一模型、融合模型等测量工具对语言测验进行认知诊断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向学习者、教师和家长提供描述性、诊断性的成绩报告。  相似文献   

3.
改进讲授方法促使学生乐学湖南师范大学黄中益中小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并不是教学活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从偏重知识的教学转向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增长;从消极适应学生智力水平转向积极引导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主动地生动...  相似文献   

4.
“三教”改革是新时代推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课程建设是“三教”改革的集成点、落脚点和展示点。技工院校《高级工课程设计》中开展的“三教”改革,有利于明确课程核心地位、规范课程教学组织、增强课程教学成效。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基于《高级工课程设计》课程开展了“三教”改革,探索从“一课一师”转向“一课多师”、从整册教材转向活页教材、从讲授法转向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邱春妮 《广西教育》2009,(27):64-64,77
中职语文教学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开放性,实现教学内容由“唯本”转向“百科”,教学手段由“单打一”转向“综合化”,教学空间由“封闭的小课堂”转向“生活的大舞台”,教学方法由“模式化”转向“随机化”;注重实用性,培养学生快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较强的听说能力,做到开放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以激发中职语文教学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转型,必然要求并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转型。根据新课标对教学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要有以下六大教学转向:教学立意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教学目标从“旨在育分”转向“重在育人”;教学设计从“课时设计”转向“大单元设计”;教学活动从“碎片化学习”转向“整体化学习”;教学策略从“讲授灌输”转向“探究实践”;教学评价从“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  相似文献   

7.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幸福生活的能力,目前,知识教学的种种弊端却离我们的教学目标越来越远。文化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和教学评价方面都赋予教学新的内涵和特征,使教学具有新的意义转向:教学思维从对象性思维转向关系型思维;教学价值取向由塑造“知识人”转向培养“生活人”;教师的角色由教书匠转向教育者。  相似文献   

8.
评价的目的、主体、对象、范围、标准、方法、解释等要素,是素质教育课程与教育评价模式的基本要素。一、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目的要从“甄别选拔”转变为“育人为本”;二、课程与教学的评价主体要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由“重他评”走向“重自评”;三、课程与教学的评价对象要从“唯智育”转向“五育”并举,“重知识”转向“重能力”,从“重产出”转向“重效率”;四、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时空观要从“课程教学”转变为“全方位学习”,从“注重书本知识”转变为“注重实践活动”,从“固定课程表”转变为“弹性课时约定”;五、课程…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山东学业水平等级考历史试题是“四新”背景下的第一套试题,研究该套试题,对了解新课标、新教材在试题中如何体现,有效引导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教考衔接,具有重要的导向价值。该套试题践行了本轮高考命题改革的核心指导思想,从“考知识”转向“考能力”,从“解答题目”转向“解决问题”,从传统的“知识立意”转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  相似文献   

10.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初中新课标强调的重要课程目标,需要地理课程教学做出响应。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出发,明确了新时代初中地理教学将出现教学目标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教材处理由“教材内容”转向“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由“碎片化”转向“结构化”、教学评价由“会解题”转向“会解决问题”等系列转向。  相似文献   

11.
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一直是我们小学体育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为要想上好小学体育课首先是要更新教学观念。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基于自主合作学习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构建的“课堂教学”,其核心是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个人独立和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展示、诠释自己自主合作学习的成果来体验参与教学,实现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重心转移,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的改变,使课堂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从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从注重知识转向注重方法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技法与大法     
管建刚老师在《理想的风筝》一课教学中,将阅读教学的重心从解读“写什么”转向探究“怎么写”,从“字”“词”转向“句”“段”“篇”。让学生概括文中四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一项阅读能力的训练,却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概括的背后是明了“用故事来写人”的道理,学习作者写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
应成荣 《青海教育》2014,(12):14-14
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认为加强学生的动手技能、岗位胜任力培养,就可以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现代企业用人原则认为,个人综合素质和工作态度比学历和技能更加重要。学历、资格证书不能代表将来,企业想要的是能支持员工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当企业将用人标准从“技术”向“技能”进一步向“素质”转向时,职业教育和培训教学也要从学科导向转向职业活动导向。在这个转向过程中,职业核心能力的开发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度重视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将核心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并渗透到每个专业教学和职业能力训练的课程及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向:由重知识的接受性学习转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学习;由单一的认知性教学转向多维的体验性教学;由呆板的机械性的教学转向互动的交往式教学。这些,都给我们的传统教学带来了冲击。“互动探究性学习”正是实现这三大转向,冲击传统教学的最好方式。如何将“互动探究性学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重技术轻人文、重成器轻成人、重理论轻实践、重专识轻通识、重能力轻素质的“五重五羟”现象。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应当遵循科学发展观,实现定位观由“教育层次”转向“教育类型”,目标观由“技术工具”转向”技术人文”,教学观由”工学分离”转向“工学结合”,人才观由“能力本位”转向“素质本位”,生存观由“竞争发展”转向“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育坚持从“培养技术型人才”转向“培养技能型人才,重视就业发展能力”,从“学校核心、全日制主体”转向“校企合作、弹性学制”,从“重知识考试,重学科标准”转向“重就业能力、重社会评价”,从“书本学习是基础”转向“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就业成为促进学习的重要动力”。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章提出改进“两课”教学,根本在于创新,关键在于观念更新、认识到位。对“两课”教学的认识定位要从“无所作为”转向“大有可为”;“两课”教学过程要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对“两课”教师的定位要由“知识传授”转向“精神助产师”;“两课”教学考核要由“知识性”转向“素质型”。  相似文献   

19.
职教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42,自引:7,他引:42  
为适应知识经济对智能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世界各国普遍开展了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理念,以突出能力本位和增强学生未来适应性为主要内容的职教课程与教学改革。这一改革将使各国职业教育从“教理”转向“学理”,从“教育专家导向”转向“消费者需求导向”,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中指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我国数学教育从“英才数学”转向“大众数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措施,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