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别林斯基说:诗人“不仅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一个人”。(《评莱蒙托夫的诗》)当然,诗人应该用自己的作品说话,然而比作品更重要的,是诗人的品质,即诗人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真正的诗人,不仅  相似文献   

2.
威廉·魏特林是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伟大的社会主义者,是一位杰出的理论家。但是,他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和谐与自由的保证》,是魏特林最主要的理论著作。在这本书中,他对人类的痛苦与幸福、对理想的社会,进行了探索。书中充满着激情,对读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威廉·莎士比亚(1566—1616)英国伟大的诗人和现实主义剧作家。莎士比亚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创作有三十七个剧本、二首长诗及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他的全部作品描绘了波澜壮阔的社会图景,反映了十六、十七世纪的英  相似文献   

4.
一、“谋杀”诗人刚刚在散文集里读到一篇回顾美满婚姻的妙文,是台湾名诗人痖弦先生和夫人桥桥合写的。痖弦早年写出气象万千的长诗《深渊》,和许多至今仍脍炙人口的短诗,在台湾新诗史上具有崇高地位。中年以后,痖弦先生搁下了诗笔,成为诗坛一大憾事。其因由,在本文中,他引了巴尔札克的名言:“幸福杀害一切诗人。”并以“被害者”自命。就是说,作为诗人,他是被幸福的婚姻“谋杀”了。虽然他受宠若惊地声言:“没有任何的辞章能与生活甚至生命的本身相抗衡;有时候,‘过’一首诗比‘写’一首诗更美丽!”这般自慰自解,诚然圆通。另一个现成的例子,是“童话诗人”顾城,他在新西兰的激流岛上,曾经很享了阵子“齐人之福”,却困在三角里头出不来,终于精神崩溃,拿斧头杀掉妻子,然后上吊。只是,如果诗人和幸福,永远不能并存,此说若成定理,于诗人于诗,都糟透了。诗人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曾含蓄地承认:《边城》是他在现实中受到婚外感情引诱而又逃避的结果。沈从文婚外恋的对象是诗人高青子,他们的关系深深地伤害了妻子张兆和。沈从文也很痛苦,他跑到梁家向林徽因倾诉,请她帮忙整理一下自己"横溢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自由,这是一个美妙的词,历史上许多伟大的诗人都曾为之讴歌。然而,自由,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却有不同的含义。出版自由也是一样,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含义。在封建专制的时代,谈不上什么出版自由。封建帝王统治的中国,连人们书写皇帝的名字都是犯讳的。在西方,出版物也不能触及帝王和神权的统治地位。15—16世纪的哥白尼,他的日心学说违反了基督教的教义,于是,他的伟大著作《天旋论》便为神权所不  相似文献   

7.
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在初学写作的时候,打算把自己流浪生活中亲眼看到的事情都写出来。在动笔以前他读了意大利和英国诗人的一些诗。这些诗给他很深刻的印象。于是,当他动笔写作的时候,就用这些诗句来写。有一个著名的作家读到他的作品,却皱起眉头说:用你自己的语言来  相似文献   

8.
满足物质欲望的数字指标不是幸福的标准,顶多不过是某种"幸福"的测度,如果幸福的标准需要在物质之外添加公民权利、道德修养、心灵自由的话,那么纯物质性测度显示的便不是幸福,而是不够幸福功利主义哲学家弥尔虽然主张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幸福的,而幸福便是获得快乐和免除痛苦,但他同时也说:"当一个不满足的人  相似文献   

9.
“同志们,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而完成这一工作是多么伟大而光荣的啊!真是一个卓越的工作!”——摘自阿·马·高尔基在政治部报纸编辑会议上的讲话一、阿·马·高尔基的编辑活动高尔基的编辑工作是他各种特别有益的和涉及多方面的文学及社会政治活动之一,这项工作与工人阶级的事业,与争取共产主义思想胜利的斗争紧密相联。在高尔基一生的创作活动中,他为编辑工作付出了许多力量和时间,在工作中继承了俄罗斯古典文学作家普希金、别林斯基,赫尔岑、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柯罗连科及其他作家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10.
珍爱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快乐,才会珍爱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我始终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有自己的那一份幸福.但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总是报怨自己如何如何不幸,如何如何痛苦?我觉得这是界定快乐和幸福的标准不同.  相似文献   

11.
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位深得俄罗斯人民尊敬和喜爱的伟大诗人。他曾有过辉煌的时代,他的优秀诗篇是俄罗斯乃至全世界的宝贵财产。可是,这位才华横溢的诗坛巨匠只活了37岁,便自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酿成了永远令后人惋惜的憾事。  相似文献   

12.
社会传播观念在社会文化事业中,为什么在著作家、艺术家、教师等文化人之外,还需要有编辑呢?就因为社会需要编辑利用书、刊等传播工具,去从事文化传播。而编辑要是不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失去其意义。对编辑自己来说,文化战略观念总是要通过文化传播来实现,而文化传播又依赖战略观念的指导和制约。  相似文献   

13.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昆山人,明末清初伟大学者,思想家和爱国诗人。他参加过抗清斗争,斗争失败后遍游南北。晚年寓居北方,潜心著述,卒于华阴。他学识渊博,在文学、音韵、考古、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晚年治经,侧重于考证,  相似文献   

14.
于隽 《现代传播》2014,(4):157-158
全媒体时代,不仅信息传递呈现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所不包的特征,而且信息传播的平台和通道也在不断翻新,与日俱增。全媒体时代在丰富着人们媒体体验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受众对于某种传播介质的依赖。以致某些新媒体的领军人物也不禁扼腕感叹:"在这个时代,做伟大的人内心也是很痛苦的,因为他随时随地会被新的伟大者所颠覆。"①在此局面下,作为以往传媒界龙头老大的电视遭遇了前  相似文献   

15.
人类从野蛮到文明,靠文化进步。从生物的人到社会的人,靠文化教化。人们千差万别的个性、气质、情操、风格,靠文化培养。人们的欢乐与痛苦、高兴与悲伤、幸福与不幸以及崇高与卑俗、伟大与渺小诸如此类的情感,靠文化赋予。人们或赴汤蹈火,纵九死而犹不悔;或卿相尊位,千金重利而丝毫不为之所动;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靠文化确立。文化,文化,人们全部生活的意义及存在价值,都离不开文化。我们正在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历史留给了我们国家和民族一  相似文献   

16.
在世人的心目中,鲁迅是旗帜,是投枪,是匕首.当面临社会恶势力时,他总是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并勇往直前.但对来自亲人的伤害(主要是以爱的方式带来的伤害)却无法抵御;在思想界他是反传统的最彻底最勇猛的战士,可在自己的婚恋中却滞凝不前;对别人他希望人人都幸福,对自己则甘愿孤独痛苦.查阅相关史料,将笔触深入到鲁迅灵魂的深处,则每每让人感到满腔的凄楚和辛酸,孤独和无奈.他走异路,逃异地,参加革命党,与反动势力进行百折不挠的斗争.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人类的解放.然而他却终究未能解放他自己.进退维谷的两难处境使他长时间地陷入在深深的苦闷当中,他欲进不得,欲罢不能,一颗极其敏感的心长时间地在火山口上煎熬着.  相似文献   

17.
道德和幸福,这是两个可以无限展开,又永恒存在的话题.在谈论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说一个我们都熟悉的人. 2013年9月,湖南临湘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经理李国武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他以道德为人生准则,用良心做食品、用善心做公益,用爱心奉献社会、帮助他人.而他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很简单,没有小轿车,至今住着单位的老宿舍.他在帮助、给予别人的时候,感到很幸福.  相似文献   

18.
<正>一、陶行知的教育生平及教育成就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和优秀的大众诗人,也是我国近现代原创力最强、真正形成自己的教育学说体系、富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思想家。关于陶行知的评价,可谓是赞誉多多,毛泽东称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誉之为"万世师表",郭沫若尊之  相似文献   

19.
“温暖是要自己寻找的,如果可以从一本书一部电影里去获得,那这个世界就太幸福了。人要有担当痛苦的能力,才能享受幸福”  相似文献   

20.
作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诗人,弗罗斯特以其质朴的语言,简单的文字,真切而生动地描写了田园风光和农村的日常生活,揭示人生的奥秘,沉思人生的真谛.他的诗朴实无华,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