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佳欣 《出版广角》2019,(12):67-69
随着新媒体赋权,当下媒介与人的关系呈现多元融合嬗变的趋势。结合议程设置理论与创新扩散理论来看,作为新媒体代表,时下社交媒体的议程设置结构核心、手段与形式围绕遵循新闻价值规律、分化信息流诉求和增加受众衡量要素展开,其创新扩散机制也彰显多元化融合媒介传播创新、受众说服和文化认同以及建立“流量领袖”机制特征,与传统大众传播有着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传媒整体格局包括新闻传播技术、内容和环境等随之发生改变。网络媒体的兴起,在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态势中,推动了中国社会公共领域的形成,也改变了传统的新闻语态,使新闻话语传播呈现出全媒体传播时代的新特征。本文对网络化时期媒介话语权的变迁以及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究,希望对建立媒介话语新秩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周桂羽 《东南传播》2023,(4):128-131
跨媒体叙事是我们时代重要的叙述模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深刻影响着后媒介时代的受众。受众是媒体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媒介融合带来的权力变动影响着跨媒体叙事文本的生产过程。同时受众作为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其与信息生产者的权力关系也深刻影响着跨媒体叙事产业的发展。基于赋权理论视角,从意义生产与解读、受众内部的权力关系、受众与资方的经济博弈三个维度分析后媒介时代如何赋权受众。研究发现,在后媒介时代,跨媒体叙事不仅赋予受众极大的生产权力,同时也提升了受众解码信息的自主性。受众内部之间、资方与受众之间在权力的博弈中寻求平衡。不同维度上的权力重构在文化与经济上共同促进了跨媒体叙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信息是信息社会最为重要的资源,权利意味着对社会最重要资源的获取和占有,微博出现后,信息的轻松易得为社会公众进行自我赋权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但是由于公众被网络媒介分割在屏幕前,其媒介接触行为呈现出个人化的特点,导致其容易进行碎片化、非理性的思考。因此,当社会热点出现时,公众容易利用微博等、自媒体进行情绪的宣泄以及非理性的观点表达。这一现象冲击着健康的社会秩序和舆论环境,因此有必要对公众利用微博进行非理性的自我赋权行为加以引导。笔者在探讨这种非理性自我赋权产生的原因和机制的基础上力图探寻加以引导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社会化媒体是当今媒介发展的主流趋势。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社会弱势群体借助社会化媒体实现自我表达与赋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媒介赋权作为一种新型的民意表现形式,不仅是信息传播形态的改变,同时是社会权力在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博弈。在互联网用户中,草根阶层的数量急剧上升。因此,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如何使用社会化媒体自我表达和赋权的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6,(4):57-65
网络化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本应是"扁平化"的,但是不同阶层的人群接受信息之时却又面临着数字鸿沟。考察新工人阶级利在使用新媒体技术赋权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既是考察"技术赋权"在社会中下层的具体反映,也能够从制度和社会结构层面剖析底层人群在信息化时代所面临的冲突和困境。  相似文献   

7.
郑孟兰 《东南传播》2021,(9):103-107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变革,刺激了社会信息权力的流动,带来了传播关系的变化与新机制的形成.资本、媒介与用户成为新媒介赋权下权力竞争的重要主体.社会信息的权力格局正在重塑,并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博弈生态.基于经济学、社会学等交叉理论与行业实践,探究新媒介赋权下权力格局的演变过程和发展方向,分析资本、媒介与用户三主体间赋权博弈的内在机理与权力生态,可以为新媒介赋权研究与实践提供多元化视角.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体系以及信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提升,目前已经步入了多媒体信息时代。借助互联网、通信等多种不同的方式来提升新闻传播的多样性,促使新闻内容更为丰富,立体化程度更高。在不同的媒介进行相互融合的大背景环境下,传统形式的新闻写作模式如今无法满足多元化的需求,所以,对新闻写作模式予以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媒介融合对新闻写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简单介绍,对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写作创新模式进行了探索,从而更好地满足大众多元化的需求,为新闻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陈奕 《东南传播》2011,(6):118-120
"媒介融合"已成为当前新闻传播界的重要趋势,反映到新闻教育领域,"媒介融合"专业的设置是对这一现状的积极回应.而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创办"融合新闻"专业的新闻院校,密苏里新闻学院堪称典范.由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该院"融合新闻"专业的全面介绍,为我国新闻教育在媒介融合时代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周娟 《新闻前哨》2015,(1):41-42,47
媒介融合改变了新闻业的生态和业态,高校新闻人才的培养思路在媒介融合时代需要做出调整。媒介融合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呈现出四大趋势:媒介技术运用能力成为入职基本条件,新的媒体岗位亟需内容整合能力,全球视野、独家视角型新闻人才将是稀缺资源,人际沟通协调能力仍然是新闻人才培养的关键方面。  相似文献   

11.
新兴媒介叙事往往会吸纳、挪用、整合传统媒介的表征形式、叙事语言、技术逻辑、文化意涵等,这一过程本质上意味着一种"再媒介化"实践.融合新闻作为媒体融合时代的代表性新闻形态,其"再媒介化"叙事主要体现在媒介形态、媒介语法、媒介意象三个维度.媒介形态代表一种要素整合结构,创新了融合新闻叙事的信息呈现形式;媒介语法意为一种信息...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9,(7):83-90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迈向媒介化时代。如此背景下超越媒介仅作为传播"渠道"的思维及媒介效果的研究视角逐渐打开,在媒介化视域下观察和研究公共危机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将会打开网络舆情研究的另一扇窗。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包括个案分析法、二手资料分析、深度访谈等,将"媒介化"作为一个"元过程",一种动态变化的社会力量,考察其如何影响了民意表达的整体景观。研究发现,网络舆情的发酵与持续发展,都受到网络媒介的内在特性所影响,网络媒介的"大众性"、"赋权性"、"连接性"等为舆情的发酵与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性"的基础,而在传统媒介"求稳"逻辑的介入之下,网络舆情逐渐走向平息,事件逻辑呈现出因应媒介逻辑的特征。最后本文指出,在中国,"媒介逻辑"始终面临着与"政治逻辑"的互动问题,而并非是一种完全独立的制度性力量。  相似文献   

13.
周志平 《编辑之友》2010,(10):29-31
一媒介融合的内涵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Ⅰ·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1]最初人们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地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但此后,先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形式开始向数字媒介转变,所有的传播技术都快速地融合成了数字形式,互联网逐渐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融合.再往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WEB2.0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博客为代表的新的媒介形态的出现,使得当下的媒介融合正日益超出人们的想象,呈现出诸多的全新特质,并逐渐成为推动媒介化社会形成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4.
陈涵琳 《东南传播》2021,(11):37-39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小单位,关乎社会经济发展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台湾地区有着20多年的社区治理模式,本文从媒介赋权的视角出发,研究社区成员通过社区报、地方志和社区社交账号等社区媒介,赋权增能,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的社区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5.
澎湃新闻的媒介融合实践在中国具有典型意义,其在技术手段、媒介形态、传播渠道等方面都做出了融合创新。澎湃新闻生产和新闻聚合并举,专业严肃的内容与通俗个性的文风结合,多屏联动、资源共享、多维传播,构建起新型的媒介形态。本文认为,中国的媒介融合还处于初始的"技术融合"阶段,媒介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受众作用发挥是推动未来媒介融合新闻报道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严功军  仝莹莹 《当代传播》2021,(4):103-104,110
短视频在农村的流行成为数字时代农民参与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因其与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关联而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民作为传播主体,如何认识和进行短视频传播,其传播行为会受到什么影响,有何变化等,需要从农民自身的角度进行实证考察.本文基于"污名"与"赋权"两个评价维度,通过参与式观察与问卷调查法,了解农民短视频传播的实际情况,反思数字时代农村媒介化变与不变的实质及未来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新兴媒介技术时代,媒介技术的勃兴带动了媒介的交互与融合,"超媒体"概念不断被认知。H5超媒体技术凭借其强交互性特征将各媒体形式等融为一体,呈现效果更受大众喜爱,且日益受到推崇,具有一定发展价值。本文从媒介技术的视角出发,论述H5作为超媒体技术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的异军突起标志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在这个背景下,电视记者要与时俱进,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新闻采访形式,以更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规律,为观众提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新闻节目。对此,本文结合媒介融合下电视台记者的采访特点,提出创新采访形式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闻导刊》2008,(3):24
从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来看,"融合新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人都是信源,人人都是记者——新闻信源和传播者的变化。在传统大众媒介时代,印刷品传播和电子传播的形态、通道是固定的,传播专业要求和成本很高,新闻信源主要是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  相似文献   

20.
丁全林 《东南传播》2020,(3):142-144
媒介的社会化和自媒体化给普通人的信息传播赋权,媒介技术变革打破了传统广告行业边界:非传统广告人介入广告传播行列,但由于非传统广告人的先天媒介素养缺失,加之后天社会、经济、技术等外因合力导致其广告传播行为的增能与失范并存。本文主要探讨非传统广告人广告参与失序的具体表现与原因,在既有的媒体与信息素养基础上,为加强非传统广告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媒体平台建设能力提供新参考方案,以促进新媒介技术环境下广告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