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亚萍 《青年记者》2009,(18):38-39
当前媒体竞争激烈,传媒在市场化过程中受自身利益的驱使,报道上有迎合受众消费需要,降低报道品格的倾向,在都市类媒体上表现突出。党报虽然保持着严肃的风格,但对一些事件的报道过于严肃而使新闻看起来太硬,折射出人文关怀的缺失。而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能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得益于其无论是选题,还是采写方式和记者的职业素养都对人文关怀这一内涵做了深刻诠释,这为其他媒体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3.
张志安 《传媒观察》2004,(11):30-32
李大同,1979年进入中国青年报社,历任报社驻内蒙古自治区记者、机动记者、科学部副主任、学校教育部主任兼科学部主任。现为该报高级编辑,《中国青年报》特稿部主任兼《泳点》周刊主编。他认为新闻主要的使命是影响今天,影响当今的社会,这种影响不是别的,就是要把新闻的真相拿出来。每个事件在揭露真相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干扰,但是,只要环境允许,那都应该一控到底。他强调,"把真相拿出来",是新闻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7个新闻版里,《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在竞争渐趋白热化的新闻界,《冰点时评》的热度仍有增无减,成为《中国青年报》吸引受众眼球的一张王牌。笔者认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打造自身特色、凸显言论的力量是读者喜爱的缘由之所在,也是它留给新闻评论性栏目最突出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记录历史的进程中,人物报道作为新闻报道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意义和作用重大。由于改革浪潮和平民化思潮的冲击,曾经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和媒体格局有所转变,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越来越难以像以前一样产生轰动效应。与此同时,非典型人物报道愈来愈被重视。《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中的人物通讯作为非典型人物通讯的代表之一,以其用精彩故事承载人物、突出表现人物个性、在场景中刻画人物等写作手法,在社会转型期的剧烈变化中,通过普通百姓"不普通"的命运来反映人性的真善美及社会变迁,赢得了受众的青睐和赞誉。作为长期供职于《中国青年报》的一名记者,笔者长期学习和研究《冰点周刊》的人物通讯,并在编辑指导下采写了一些人物通讯。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学习体会和采写感悟,浅谈非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6.
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在竞争渐趋白热化的新闻界,“冰点时评”的热度仍旧有增无减,成为中国青年报吸引受众眼球的一张王牌。笔者认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打造自身特色、凸显言论的力量是读者喜爱的缘由之所在,也是它留给新闻评论性栏目最突出的启示之一。具体而言,“冰点时评”栏目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当前媒体竞争激烈,传媒在市场化过程中受自身利益的驱使,报道上有迎合受众消费需要,降低报道品格的倾向,在都市类媒体上表现突出.党报虽然保持着严肃的风格,但对一些事件的报道过于严肃而使新闻看起来太硬,折射出人文关怀的缺失.而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能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得益于其无论是选题,还是采写方式和记者的职业素养都对人文关怀这一内涵做了深刻诠释,这为其他媒体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是《中国青年报》的特色刊目,它将焦点对准现实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反映了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沉默的大多数的人生故事。《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注重展现小人物的生活状态,以小见大中,展现社会某个阶层的横断面,也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达特色。  相似文献   

9.
“冰点”专栏自创办以来,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中国青年报举行过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结果抽样统计显示,每2.6个读者中,就有一个选了“冰点”栏目,选票高居“我最喜爱的专版”首位。“冰点”曾被新闻界专家全票评定为“中央主要新闻媒介名栏目”,成为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南方周末的“时事纵横”齐名的三大栏目之一。在文字媒体和电视的竞争渐趋白热化的新闻界,“冰点”何以取得如此热效应?   关注普通人的命运 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 和其他报纸的同类栏目相比,“冰点”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以平民化的视角关在普通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冰点周刊》是中国青年报的王牌周刊,成就了几代名记者名编辑,堪称新闻界的传奇。特有的选题关怀、标题质感和写作风格,能让读者从新闻信息海洋中一眼找到“冰点”特稿。作为“冰点”基因的“老汤的味道”,到底是怎样的味道?这种基因在代际传承中有哪些“守”哪些“破”?这个新闻精英群体拿什么面对流量的冲击?中国青年报编委、高级编辑曹林本期“茶座”邀请了《冰点周刊》主编从玉华,聊聊“冰点故事”和“冰点人”的写作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当下,微信公众号成为报纸重要的网络传播平台,传统媒体"内容"与社交"渠道"的深度融合趋势日渐明显。本文结合"冰点周刊"近期的传播案例,解析其内容生产与传播的流程,探究原创文字内容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让传统纸媒面临着内容销售和广告销售的双重困境。移动互联像一把双刃剑,将传统媒体逼入改革的艰难境地,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未来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在这样的重要转折点,面对逐年升高的移动阅读比例,传统期刊只能选择转型。本文通过分析《第一财经周刊》的转型案例,探索财经类期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借鉴的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冰点周刊》作为中国青年报旗下的特色刊物,它寓共情叙事于人物报道中,创新引领了新时期的人物报道理念。在我国遭遇新冠疫情的时代背景下,它继续将焦点对准现实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选取去典型化的叙事对象,采用多元化的叙事声音和立体视角,同时营造出贴合时代背景的新闻意象,在以小见大中使受众达成思考与理解。纵观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人物特稿,《冰点》主要从理解、沟通、关怀三条路径达成共情叙事的目的,从而形成成风化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精英女性总是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她们的形象与社会赋予的身份预期不符,本文试图以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为例,通过分析其在《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形象转变,探讨精英女性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15.
周洁 《出版科学》2011,(4):91-95
对《时代》周刊和《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所有封面故事的主题类别进行分类统计,并从选题类型、选题分布、特刊选题和封面标题四个方面分析两刊的选题情况,发现两刊除了同样关注社会类选题外,在选题侧重点、选题视野、对读者的引导和塑造以及标题的制定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6.
胡乔  熊晓媞  陈姮 《新闻世界》2013,(5):110-111
新兴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以一种简便的形式来处理信息,如微博、微电影等,在碎片化思考模式的影响下,人们往往缺乏深刻的思考。现代传媒人在大的社会背景之下,也难免受到影响,媒体的报道在很多情况下欠缺思考,深度不足。人物报道作为众多媒体报道形式之一,同样存在着浮于表面的问题。此外,经济效益的驱使,使得媒体往往将焦点对准社会的精英阶层,而没有给普通人足够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栏目的人物报道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其人物报道的特点对于新闻媒体的人物报道具有着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叶艳芳 《新闻世界》2010,(10):31-33
如何提高深度报道的采写质量?对一些非事件性的题材而言,民族志方法是值得借鉴的。本文以《冰点》特稿为例,阐释了在深度报道采写中实践民族志方法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陆士宇 《新闻世界》2013,(10):157-158
在众多的新闻评论栏目中,《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栏目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栏目,也是比较典型的一个时评栏目。本文主要从选题,写作等几个方面探讨“青年话题”栏目的特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子川 《新闻记者》2008,(4):F0002
为纪念创刊85周年,美国时代周刊在其网站上推出一个请读者评选最佳与最差的封面的互动栏目。该刊从过去的85年的杂志中,每年挑出一幅最有代表性的封面。  相似文献   

20.
谷雷 《军事记者》2013,(5):56-57
“移动媒体”随数字化时代应运而生。由此移动媒体阅读时代是否已经全面到来?这一问题在业界和学界尚存争议。对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并撰文进行探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