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翼狻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92-192,194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工作在我国全国范围内的进行,体育教学已经成为高中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已经成为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目标。本文中,笔者首先结合现阶段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明确了高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影响因素,然后就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策略展开相关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虞忠辉 《精武》2014,(4):54-54,56
本文从改变体育观念,觉醒体育意识;激发体育兴趣,养成锻炼习惯;加强设施建设,满足锻炼需求;营造体育氛围,实施开放教学,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思维等方面对高中体育教学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期提高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饭炼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张传丽 《精武》2013,(36):58-59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开始进行教育改革。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增加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可以加强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和锻炼,提高体育技能和水平,发挥体育强身健体和增强体魄的作用。本文简述终身体育,针对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提出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4.
徐立 《体育世界》2012,(12):121-122
培养高中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是高中体育的教学目标之一,高中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终身体育意识的确立和形成,不仅能够为高中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也是高中体育课改的重要内容、、因此,笔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从而提出了关于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胡光义 《体育风尚》2021,(5):225-226
高校体育教学应与时俱进、积极改革,以适应物质文明时代对学生运动素养的需求。在教学中,应用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受益终身的运动习惯,使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具有体育运动的意识,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利于身心健康。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渗透有限,没有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需要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充分的融入终身体育教学元素,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其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对终身体育的实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辉阳 《灌篮》2021,(3):104-104
为了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能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好习惯,教师要积极地向学生渗透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积极运动。学生主动运动会在实践中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快乐生活,主动学习,以愉快的身心走进校园。本文主要探究了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增强教学趣味性,坚持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开放性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健康第一”理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体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体魄和体育素质,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体育观念。高中体育教学是最基础的教学,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到更多运动技巧,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使教学模式得到不断创新,改善教学环境,使学生对体育有进一步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开展中职院校武术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还能实现学生内外兼修的目的,是对学生终身意识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职院校武术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意义;之后分别从强化体育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法,重视武术教学中生活实际的融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几个方面提出了中职院校武术教学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以终身体育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就高中体育选修课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否有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2008级高中学生进行为期三年的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研究,结果显示:选修课对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爱好和特长,养成独立健身的能力,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良好推动作用。并对选修教学的落实、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及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体育也备受人们的青睐。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高中体育教育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但是在高中学校体育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发展。高中体育教学不仅要完成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所以体育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关键是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使学生具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要求。对学校体育而言,应借助武术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学会科学健身方法,养成锻炼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3.
杨迪 《中华武术》2023,(1):18-20
立定跳远是发展下肢爆发力与弹跳力的运动项目。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立定跳远是初中、高中、大学每年体质测试的必测项目。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教授学生一定的运动技术,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立定跳远作为田径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立定跳远为挺身式,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分析总结出立定跳远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在下文中一一进行阐释,并提出解决的措施,为广大的同行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终身体育教育目标是我们国家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对于大多数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者而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在现阶段,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和理解还停留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的层面上,在被迫学习中去应对考试,所以高校学生终身体育目标的培养和实现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终身体育的实现谈谈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陈桐 《拳击与格斗》2022,(10):24-26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文体素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大热门话题,学校体育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体育教学体系,让学生在高中阶段获得更多的锻炼和成长呢?为了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特色进行自主发展,在提高学生体质、锻炼身体的同时,对其形成一定的控制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本文首先对体能训练的内涵及其价值进行分析并阐述观点:在体育教学中的核心就是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得到全面有效的解决。从这方面出发,对学生体能训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创新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0  
以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视角,论述了高校冬季体育教学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作用。认为高校冬季体育教学应采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考核体系创新等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锻炼身体的能力,从而达到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亚健康群体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他们的体质健康已经成为众人关注的问题。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应该进一步体会深化体育改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从而使学生的体魄更加强健。本文将就此展开详细论述,探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8.
全民健身、终身健身与学校体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终身健身的关键所在,对于社会体育而言起着奠基作用.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因此在目标上要树立终身健身的观念,应注重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健身能力,增加学生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9.
曹石见 《体育世界》2011,(11):23-24
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性阶段,对学生加强终身体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必须确立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更新观念,注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建立全新的教学体系。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更注重育人并与终身休育接轨,发挥其特殊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认为,要创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育人为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的体育教学新体系。构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主,注重学生情感优先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多种收获与体验,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