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得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而斗争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指引无产阶级进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斗争。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就是剩余价值生产,资本家生产的目的就是攫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理论是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重大现实意义,就是它科学地揭示了利润和经济增长来源于劳动者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事实,这一以人为本的经济学说,为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其他学说无法替代的理论基石.我们今天再研究剩余价值理论,特别需要以这一理论的生产过程二重性理论为基础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这一理论的绝对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保护人力财富;以这一理论的相对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促进劳动和劳动者的解放.  相似文献   

3.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核心。剩余价值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因此,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不管它是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还是超额剩余价值。这一点学术界的看法无疑是一致的。然而,在这个一致的基础上,关于超额剩余价值的具体来源问题,学术界有着不同看法,其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超额剩余价值是本企业通过变换劳动条件,运用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既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关键性目的,也是不断驱动它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也必然是这一生产过程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生产的价值增殖过程中,劳动原料和生产资料都不会自己发生改变,通过价值转移和补偿,在商品中仍然是一个不变量,价值增殖中唯一的变量来自工人的活劳动,并且,当它使用生产资料改变原料的活动发生之后,活劳动本身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已经包含着一种深刻的社会关系颠倒,如同人创造了上帝,却自己跪倒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一样,明明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工人的劳动创造了产品,可是它实际发生了产品反过来支配和统治工人的创造性主体与被创造物客体的关系颠倒。这正是敌我性的劳动关系异化。  相似文献   

5.
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这样论述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  相似文献   

6.
辛德曼作为英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通过与马克思本人的交往,以及对英国社会现状的关注与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些见解。辛德曼的这一努力,完善和丰富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资本主义的剥削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作为前提的。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使之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开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中,资本家使劳动日延长到再生产劳动力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从而无偿地占有了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但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因为在工资上的表现是:好像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是有酬的,好像资本家没有剥削工人。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揭明了这种假像,并进一步证实了他的剩余价值理论的  相似文献   

8.
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资本的不同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上去,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称为不变资本,以c代表.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通过工人的抽象劳动被重新创造出来,并超过本身的价值,有一个价值余额即剩余价值,这部分资本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称为可变资本,以v代表.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揭露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相似文献   

9.
第四篇的结构和方法一、结构本篇研究的中心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它是通过理论的论证和历史的叙述来完成这一篇的。本篇共四章,即从第十——第十三章。第十章是理论的概括,论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第十一、十二、十三章从历史发展过程叙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三个阶段,也就是剩余价值生产发展的三个阶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主义生产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为了获得日益增长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断地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资本主义提高剥削程度的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绝对延长劳动日,扩大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点。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最重大发现,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这就使一些学者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范畴,那么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有没有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有何异同,以及现阶段面临诸多挑战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创造最大劳动剩余价值的途径有哪些,作者主要从以上方面简要地论述的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本分析证明:钱伯海教授《论深化劳动价值认识的根本关卡》的观点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根本对立的。这就是:马克思是活劳动创造价值,钱教授是物化的死劳动创造价值;马克思是活劳动创造必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价值一元论,钱教授是活劳动创造必要价值,物化的死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价值二元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钱教授的剩余价值理论掩盖、否定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相似文献   

13.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加重对工人剥削的两种基本方法,而与之相对应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究竟各指哪一部分却说法不一。黄益龄同志在《究竟应当怎样正确理解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一文中的提法(见《政治教育》1985年第8期),就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推进,教育中不少重复性的机械劳动逐渐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取代,但这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情感忽视导致人际疏离;技术崇拜引发的技术滥用侵犯个人隐私;人工智能偏见也会产生消极后果。因此,政府、社会、学校需要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进行风险分析,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机制,开设针对师生的人工智能素养课程,厘清人工智能的伦理界限,实现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良性发展,共建和谐智能教育时代。  相似文献   

15.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其它原理,无一不是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资本和剩余价值的问题,是学习政治经济学常识资本主义部分的重点.本课分两节.第一节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分析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说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第二节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和方法,分析剩余价值量的问题,说明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始终处于受雇佣、受剥削的经济地位和不安定的生活处境.这一课的重点在第一节,因为它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是分析第二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工业創造了工人阶級”。这也就是說,工人阶級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这个阶級創造了无限的財富,但是在資本主义制度下,这个阶級却是无产阶級。无者产既不占有生产資料,又必須依靠出卖劳动力維持生活;生产了剩余价值,而它却被占有生产資料的資产阶級  相似文献   

17.
剩余价值规律是在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基础上产生。它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动机和决定目的。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剩余价值规律相应出现许多特点,体现在生产过程、流通领域、对外经济关系、经济危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丰义政治经济学的两个重要成果和理论基石,解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产生及其决定因素,分析了资本对广大工人的剥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的形式、劳动结构、并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必须要与时俱进、有所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分析生产性劳动概念和价债来源、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的性质,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资本积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地揭示了资本的本质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资本积累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继续和发展,从创立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20.
劳资矛盾理论,是研究我国劳资矛盾关系的根本依据。处理好劳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资产阶级的本质就是唯利是图,就是剥削工人榨取剩余价值。本文就是通过剩余价值理论对劳资矛盾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