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摔跤运动员赛前受伤原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摔跤运动由于其项目的特殊性,运动员受伤的机率更高,通过对60名优秀摔跤运动员的调查分析,找出了他们在赛前受伤的伤病种类及受伤原因,并提出了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摔跤是同场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双方运动员对抗激烈,变化多端,对运动员的体能、心智能力的要求较高,随着摔跤比赛技战术水平的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比赛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大。文章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摔跤运动员赛前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在了解运动员不良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提出稳定情绪法、合理比赛目标法、树立信心,激发斗志法、模拟训练法、专门化知觉训练、语言激励法、表象训练法、活动调节法、自我暗示法的赛前心理调控方案,希望通过本研究对摔跤运动的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促进我国摔跤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少年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分析、探讨,研究青少年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损伤特征,为减少和预防青少年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初宏涛 《武当》2012,(3):40-41
武术运动是一项对体能和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随着武术运动不断向"难、美、高、新"的方向发展,增加了一些指定动作和创新高难度动作,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也在逐渐加大。为了使运动员提高运动水平,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我们对武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武术运动易损伤的部位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  相似文献   

5.
女子摔跤运动员心理疲劳成因及恢复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心理疲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并依据女子摔跤项目特点,分析了女子摔跤运动员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有效恢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手段。这对于完善女子摔跤的运动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增进运动员心理健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实地调查和比较研究法,对广东省自由式摔跤和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的受伤年龄、运动员患病率、创伤分布、致伤情况和运动创伤发病率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与讨论,提出了针对性的运动损伤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男子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腰背肌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摔跤运动项目是一项个人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力量素质在激烈对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受仪器条件的限制,人们对摔跤运动员主要肌群力量发展情况的认识还十分模糊,涉及这方面的专题研究也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该项目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以及生物力学测试等方法,通过对不同水平的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腰背等速肌力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对不同速度状态下运动员腰背伸屈肌群等速向心收缩能力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一级运动员在腰背伸、屈肌群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及力量耐力上都要优于二级运动员;运动员腰背屈、伸肌群平均峰力矩之比(F/E)都随着速度的加快而增大;随着速度的增加,一级运动员腰背伸肌群力量下降的幅度要小于二级运动员.  相似文献   

8.
以国内93名高水平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常见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损伤类型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教练员、运动员提供科学训练,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争取创造出最佳运动成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何钢 《体育科学研究》2007,11(4):53-54,68
为确定大级别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运动素质结构特征,从中挖掘出运动素质训练的重点,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19项运动素质指标进行测量与分析,研究表明:大级别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是以力量柔韧因子、专项力量因子、动作速度因子、基础耐力因子、速度耐力因子、灵敏因子六大类素质进行排序,其中力量柔韧素质是中、大级别女子摔跤运动员运动素质中的主导核心要素;在大级别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应优先发展力量柔韧素质,但同时注意其他素质的均衡发展,以取得最佳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0.
马文新 《体育世界》2014,(3):132-134
摔跤运动属于体能基础上的技能类对抗性运动项目。运动员在赛场上进行直接的身体对抗,对体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摔跤项目的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在竞赛中必须发挥最大体能强度,从代谢角度来说主要以糖酵解供能为主,并且具有最大力量、爆发力、僵持力、速度及灵活性、稳定性等特点,而有氧代谢能力又决定了运动员竞赛训练的持久力以及竞赛和训练后恢复的快慢。摔跤运动的专项代谢特点和用力方式决定了训练必须针对专项特征进行。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2013年全国摔跤锦标赛现场观察等方法,对男子自由式摔跤专项体能特征进行研究,为男子自由式摔跤的专项体能训练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摔跤项目女子运动员个性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制订运动员个性量化表,对女子摔跤项目运动员进行研究调查。并通过从训练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方面的调查分析得到的结果,得出随着运动年限的增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女子摔跤项目运动员有着个性向男性化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损伤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河南省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抽样调查研究 ,总结了在跆拳道运动中运动损伤的多发季节、较易损伤的部位、导致运动损伤的几种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女子摔跤运动项目,目前在世界二十几个国家都是一项较有实力、发展的运动项目,由于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因此,她们的技术动作往往比男运动员漂亮。文章从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身体、技术、心理训练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对今后我省女子摔跤运动员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运动损伤一直困扰着运动员和教练员,如何防止运动损伤,一直是教练员和医务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文章对山西省自由跤队的56名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的调查中发现,发生过运动损伤的患病率为100%,从损伤部位来看以膝关节和腰部损伤为主,其次为肩关节、肘关节、手腕关节、踝关节等。运动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慢性损伤为辅,急性转慢性的比重也很大。文章从摔跤运动员损伤的易发部位,常见损伤及损伤原因等方面探讨了运动员损伤对训练水平的影响,并提出预防和减少摔跤运动员运动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不管是业余体育爱好者还是专业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都有受伤的风险.国外研究发现,在所有青少年的伤病中,由运动引起的占11%.随着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由运动引发的伤病也随之增多.在众多对体育运动优、缺点的评估中,运动损伤开始成为主要评价因素,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运动人群.考虑到运动损伤的发生会对运动员的成绩产生巨大影响,甚至给运动者带来永久性伤痛,因此,运动项目的规则制订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体操、游泳和一些重竞技运动项目.然而,一些人们熟知的球类项目如足球、手球和篮球等,由于参与人数多,依然存在大量的运动损伤,因此,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法、实地调查法等,通过调查上海市杨浦区足球、手球和篮球项目302名(足球运动员152名,手球运动员94名,篮球运动员56名)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分析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机理,旨为完善运动损伤的防御措施,更好地保护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古典式摔跤是一项重竞技运动项目,是山西的传统优势夺金项目。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力量、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而且需要运动员具有一流的运动技术。本文论述了运动员绝招技术和动作套路的培养手段,可供摔跤项目教练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河南省部分地市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河南省部分地市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和分析 ,总结了在跆拳道运动中运动损伤的多发季节、损伤部位及性质 ,导致运动损伤的几种主要原因 ,如何主动地采取预防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调查及伤后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42名黑龙江省体工队摔跤运动员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出摔跤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和发病原因,并提出伤后恢复训练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摔跤运动员损伤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女子摔跤运动员训练血乳酸、血尿素氮的分析,认为女子摔跤运动属于无氧、有氧代谢混合交替,以无氧代谢为主的运动项目。女子摔跤运动员血尿素氮安静值水平较高可能是其生化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崔丽雅 《健与美》2022,(10):108-110
作为一项古老的运动项目,摔跤是双方在徒手状态下直接进行搏击格斗的一项综合性对抗体育竞技运动。摔跤运动不仅需要运动员具备一定反应能力、灵敏度及耐久力,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力量基础。力量素质作为人体的运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决定其他素质的发展及影响。对于摔跤运动员而言,力量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摔跤运动员的耐力、爆发力、柔韧力、灵敏性,同时也是运动员掌握并引用摔跤技术的首要条件,对增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具有关键作用。基于此,文章详细阐述高校摔跤项目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并论述其重要性,从而强化高校摔跤项目力量素质训练效果,促进高校摔跤项目教学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