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小说文本阅读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地方:第一,注重名家名篇的阅读,考查考生见识;第二,题材不常规,选材于历史小说;第三,题型不常规,考查文本特征;第四,设题情境化,时代特色浓厚,厚植家国情怀。一、主观题设置特点与难度分析2019年全国Ⅰ卷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观题再现。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  相似文献   

2.
王玉强 《山东教育》2021,(11):51-52
如果把2020年全国新高考语文试题Ⅰ卷(山东卷)与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Ⅰ卷做对比,你会发现新高考语文Ⅰ卷(山东卷)增加了5道主观题,分别是第4题的下定义、第14题的文言文简答题、第19题的比喻相似性、第20题的句式比较、第21题的语病修改。为何新高考语文试卷要增加主观题的题量?增加主观题目意图是什么?增加主观题对考生答卷有何影响?因为新高考语文Ⅰ卷只有山东省一个省市使用,我们深度分析其主观题增加的利与弊,不管是对今后的新高考语文命题,还是对新高考实验区的正确引导,都很有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占Ⅰ、Ⅱ卷90分的三分之一,两大阅读题,着重考查学生阅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可谓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纵观2004、2005两年各省市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降低了客观题分值,增大了主观题分值。比如北京卷(2005)科技文阅读增加了一个主观试题,全国语文卷Ⅰ卷把原17题的多选题变为主观表述题,湖南语文卷的变化更大,21题变为一个写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步子迈得更大。  相似文献   

4.
刘大鹏 《教学考试》2023,(46):44-48
<正>2023年新课标Ⅰ卷是首次实现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三新同步”的高考试卷。就信息类文本阅读而言,较2022年全国新高考卷有了很大的变化:2023年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试题更加注重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试题的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等。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考查的能力点也较上年有明显的变化。下面,笔者以2023年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试题为例,具体分析这些变化,并提出2024届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相似文献   

5.
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现代文阅读题,也是当前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生容易失分的薄弱环节。在这里我所讲的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主要是指近几年全国卷及江苏卷语文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从1998年以来,阅读题考查在设题上从起初的三道简答题和一道多选题(主要为双选题)已变为现在的全部主观性简答题。  相似文献   

6.
2009年高考文综试题全国卷Ⅰ的哲学题目分为两部分,客观题28、29、30、31题,每小题4分,共16分:主观题38题第(4)问(8分)、39题第(6)问(12分):哲学题目共36分。  相似文献   

7.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与各分省命题机构命制的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阅读部分,大都由一定比例的客观题和主观题组合而成。在对较高层级的能力进行考查时,主观题较之客观题更受命题者的青睐。如2011年全国课标卷中,占代诗歌阅读两道小题全部为主观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是四道小题中三道为主观题。而在各省独立命制的高考语文试卷中,...  相似文献   

8.
从2021年全国高考命制的几套语文试题看来,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分语言文字运用I和语言文字运用Ⅱ两部分考查。有的语言文字运用I采用2(客观题)+1(主观题)形式,语言文字运用Ⅱ采用1(客观题)+1(主观题)形式,如2021年全国语文新高考I卷;有的语言文字运用题采用3+2形式,即语言文字运用I采用三个客观题形式,语言文字运用Ⅱ采用两个主观题形式,如2021年全国语文新高考Ⅱ卷。  相似文献   

9.
2005年的16套高考语文试题, 都考查了修辞手法。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考查形式分选择题和笔答题两种,以笔答题为主。辽宁卷第6题、浙江卷第6题、天津卷第21题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其它试题都采用了笔答的形式。二、考查题型有诗歌鉴赏题、文学作品阅读题和语言运用题三种。诗歌鉴赏题中考查修辞手法的有全国Ⅰ卷第12题,  相似文献   

10.
2017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由选考改为必考,这一变化影响着整份试卷的试题结构,该部分的考查功能也随之改变。重新认识定位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功能,对基础年段的阅读教学和高三年的备考方向尤其重要。2017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Ⅰ卷显示,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以"非连续性文本"作为阅读文本,注重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测试,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测试学生的语文能力。历年来语文试题中现代文阅读测试的难度、力度则成为拉开考生档次,评定优劣的重要测试手段,而且这种测试的信度已越来越为大家共识。 今年高考现代文阅读与往年不同的是:依据科技知识选文所拟的客观型试题全部纳入第Ⅰ卷,而以议论文选文所拟的简答题、主观题放入第Ⅱ卷。这样的设计使现代文阅读测试与第五题(简答题)、第六题(作文)从题型及测试意图上看既协调又科学。  相似文献   

12.
一、总体评价2004年的福建省自行命题的语文试卷与2003年全国高考试卷基本一致,试卷共有7道大题,25道小题。第Ⅰ卷14道客观题,分值42分;第Ⅱ卷11道主观题,分值108分。命题严格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基本框架不变。试卷的长度适中,绝大多数考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试卷。试题科学规范,题目表述方式合理有效,考生比较适应。语言运用试题强调积累和应用的整合;阅读试题加大开  相似文献   

13.
2017—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测试选取了时代感和实用性强的新闻和报告,能力考核集中在"理解""分析综合"层级,思维梯度不明显;题型以两道选择题加一道主观题为主,考查方式较单一,试题难度不大;文本形式包括由期刊、报告、数据图表选编组合而成的非连续性文本和混合文本,主题上更加生活化,增强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不过国外文本配置比例不高。现行的几大国际大型阅读测试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测试上有着丰富的经验,阅读能力测试在题目能力层次、试题设置、文章选题与材料等方面设置了清晰、明确的目标和内容。基于两者的对比,借鉴国际大型阅读测试项目的经验,我国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应该在明确能力等级、设置具体情境、细化选文原则、丰富题型设置、推行群文阅读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4.
信息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证类”题型又是新高考高频考查的题型。通过结合2020年山东卷、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和新高考全国Ⅱ卷的信息类文本阅读来共同考察“论证类”题型,然后结合具体实例,探究信息类文本阅读“论证类”题型的设题方式、解题方法及备考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新高考考情分析近三年,在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全国卷中,文言文阅读考查形式相对稳定。从2020,2021两年的新高考卷Ⅰ和卷Ⅱ可以看出,文言文阅读试题基本固定为3道客观题和2道主观题的形式,分值增长1分,变为20分。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在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上进入了"新模式":文本的文体特征和试题的设置导向同步与考纲遥相呼应。2018年亦如此。笔者现以2017、2018年全国卷Ⅰ论述类文本(文本略)为例,从考纲导向"不遗余力"、文本取材"不求甚解"、考查能力"不瘟不火"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透视解析,并提出"不言而喻"的应对策略,期待对一线师生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传记文阅读概括题,多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如2013年高考辽宁卷第12题的第(3)题、2012年高考全国课标工卷第12题的第(2)题。它以传记文本为依托,从人物个性、主要事迹(成就、贡献)、观点态度等方面设题,要求考生根据传记文具体内容分条概括。下面,根据概括型试题的不同类型,分别谈谈提分技巧。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先来看近年来在国家级考试题中,命题者所提供给我们的参考答案值得商榷的试题: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第2题;2004上海用全国卷语文试卷第2题;2005年辽宁用全国卷语文试卷第24题;2006年重庆用全国卷语文试卷阅读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探究能力的考查成为语文全国卷和各省市卷的热点和难点。探究题的设置,主要是在现代文阅读中增设的一道试题,有的亦在选考题的文本类阅读中出现,分值大多为6分,极少数为8分。如何应对探究试题的考查,下面从两个方面做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20.
许权 《学语文》2005,(5):28-29
现代文阅读试题主观题22分。且舍弃了高考多年来一直设置的一道多选题,这是2005年高考全国卷Ⅰ中现代文阅读呈现给大家的真实面貌。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分值在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把在面对这类题时一贯畏首畏尾的莘莘学子逼到了不得不去认真面对它的境地。没有谁愿意在22分只得了10-12分的情况下仍寻找借口自我安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